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揍了偷土豆的李二 > 第六十五章 五姓七望,世家豪门

第六十五章 五姓七望,世家豪门

    李承乾飞也似的逃离了苟长生的书房,

    在拉着几个庄户问明白了李纲的去处后,

    他也很快来到了后院。

    当李承乾找到李纲的时候,

    李纲正在指挥着苟长生的庄户,把盖在一个亭子上牌匾上的布匹给挪开了。

    “李公,他们在做什么呢?”

    “哦,是太子殿下来了啊。”

    李纲背负双手,

    转过头看了李承乾一眼,

    笑盈盈的回答道:

    “按照您之前的描述,

    老臣确实找到了这块刻着《桃花庵》的牌匾,

    你看,

    果然就在那块布的后面。”

    李承乾好奇的问道:“李公,老师淡泊名利,平时几乎不作诗。

    听庄户说,这首诗都是老师13、4岁的时候作的了。

    后来他嫌弃这首太俗,

    这才故意把它遮挡起来,

    您现在又把它弄出来,会不会......?”

    李纲听到苟长生那俗人竟然说桃花庵太俗,顿时胡子就开始一翘一翘的了,

    “真是个混小子,

    桃花庵如出尘而富有意境的诗,在他眼里竟然是俗气?

    那他眼里到底什么东西才配得上高雅?”

    李承乾很想告诉李纲,“答案就是银子,或者通宝金子也可以......”

    但为了避免苟长生知道后又给自己加设什么可怕的学科,

    于是太子殿下三缄其口,避而不语。

    李纲哼了一声,转回头继续指挥庄户拆解牌匾,

    等到牌匾被完好无损的取下后,

    他这才对身边的李承乾说道:

    “既然那小子嫌弃这牌匾俗气,那老夫就勉为其难把它带走了。”

    李承乾眼角一阵抽搐,

    而李纲却又开始啧啧赞叹起来:

    “这是什么书法?如此有个性的书法,老夫还是头一次见到!”

    “李公,就这么把老师的牌匾取走了,真的好吗?”

    李纲满含深意的向李承乾回答道:

    “太子殿下,咱们可不是白取的这块匾啊。”

    李承乾若有所思,

    过了几息之后,他这才开口回问道:

    “李公,可是因为我们的到来,给老师带来了国子监的消息吗?”

    “不仅仅如此,

    我们还身体力行告诉了苟小子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李承乾呆呆站在原地,他倒是听得懂这句话的意思,

    可他却完全听不懂李纲这句话指的是什么,

    “是想暗示老师什么吗?可老师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不一直都很安静么?”

    李纲没有给李承乾过多的解释,

    他希望李承乾自己去琢磨其中的奥秘,

    这样得来的经验或者说是心得,才会更加的深刻。

    当苟长生来到后院时,

    写着桃花庵的牌匾已经被李纲打包好了,

    见自己的“羞耻”之物竟然要被人拿走,苟长生自然要奋起反对,

    “李公,您这是为何?”

    看着苟长生手指着的牌匾,

    李纲笑意不减的回答道:“桃花庵意境高雅、超凡脱俗,未免使明珠蒙尘,老夫便舍了这老脸将它带回家中安置。”

    “那个......李公啊,这首诗是小子当年游戏所作,算不得什么。”

    李纲似笑非笑的说道:

    “游戏所作都能击败国子监绝大部分的文人,

    若不是游戏之作,

    岂不是要学那曹子建?”

    “哎呀,要不咱们换一个?我这里还有新式的家具,有桌子有椅子?”

    “不换。”

    “我还有几种新鲜的蔬菜?”

    “休想。”

    “那要不,我用钱赎回来?”

    “竖子!尔敢!”李纲听到苟长生竟然想用钱来赎回牌匾,

    顿时便有一股怒火从心底直窜脑门儿,

    “亏你满腹才情,为何只惦记着这些黄白之物?

    你难道良心不会痛吗?”

    “李公这说的哪里话,

    柴米油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正是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组成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这哪里,又需要分什么高低贵贱呢?”

    李纲不想听苟长生说的这些“歪理”,

    以他如今的思维和想法,也理解不了后世现代人的那种独特乐观与豁达。

    在如今这个年代,

    读书本身就有一个很强的目的性,学得文武艺贷于帝王家,

    哪里像后世许多人,

    只要自己过得好、过得舒服就行,

    根本不会在意是不是虚度光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爷高兴!

    虽然有砖家痛斥这种不上进的思想,

    可面对让人窒息的三座大山,

    并不是所有人都想硬着头皮上的,

    我绕一下不行吗?

    大不了我换个方向,总归不会亏待自己,至少不会给社会添麻烦就是......

    老顽固了,

    苟长生终究还是没有劝动这位从隋朝时期就名满天下的名臣,

    在对方看一坨烂泥的眼神下,

    苟长生也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李纲,指挥着李承乾的护卫,把这块刻着桃花庵的牌匾给打包带走了。

    ......

    又剩下独自一人的苟长生,不由得有些头疼之后要到来的【国子监挑战】和【长安诗会】了......

    不过说到诗会,

    唐朝的诗会在整个历史中,那都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存在。

    在唐朝这个文化高度繁荣的朝代,

    才子佳人们呈井喷之势,一个又一个前赴后继的将诗歌的艺术推向了一个巅峰。

    而且,

    由于唐朝所特有的开放性,

    这些文人骚客们平日里并不只是在家里闭门造车,

    他们还喜欢相互交流,切磋知识,

    于是,诗会这种又能装比,又能交友还能择偶的聚会,便顺理成章的流行了起来。

    之前李承乾说到的长安诗会,

    实际上是一位姓卢的女子和几她的个闺中密友给弄出来的。

    这里说到卢姓,

    又不得不提提,那隐隐凌驾于皇权之上的庞然大物,世家豪门!

    隋唐时代,

    的出身与身份极为重要,

    世家大族便在这些时代中,享有异常崇高的威望和话语权。

    在无数林立的世家豪门之中,

    又有五支世家,最为尊贵,这就是五姓七望。

    五姓七望,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

    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又或者是五姓七家。

    这位姓卢的小娘子就是出自范阳卢氏,

    而卢氏的始祖,

    就是东汉末年时期,

    以儒学显名东汉,

    并有着刘备、公孙瓒这样名震历史弟子的,大儒卢植。

    北魏定北方的一等大姓,

    王、崔、卢、李、郑,

    再经西魏到北周,最后再由隋而唐,经历数百年而不倒,可想他们的能量与底蕴有多么的庞大。

    即便是当今太上皇帝李渊,

    在五姓七望的面前也是敢怒不敢言,温顺的如同一只猫咪,

    也就是现在这位杀出皇位来的李二陛下,才敢明着跟五姓七望对着干。

    苟长生就时常感慨,

    纵观历史,

    也就只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个头硬似铁的人物,才能开创盛世,

    其中就有他们敢于打破现实的魄力和手段,

    至于后世那位开创了新天地的伟人,那更是毋庸置疑的存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