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西游之我为唐僧 > 第十四章 修行之路

第十四章 修行之路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唐僧带着刘伯钦,慢慢往山顶爬去。

    两界山很高,道路崎岖不平。唐僧还好拎着九阶锡杖,走路轻了很多。但一路依旧难走。

    终于,爬到了山顶。唐僧来到金字压帖前,

    按剧情走来,唐僧先念了段经,向佛祖报告他将要揭这字帖了。而后,他心念一动,微微波动体内金蝉指骨,让自己全身被金蝉指骨涌出的佛光笼罩,以致他的周身散发出淡淡的金光。

    说来奇怪,自从上次他悟道苦海之后,他就感觉自己不如之前那边受金蝉指骨控制了。要是他将自己拉入这番天地控制,他竟能轻轻就挣脱出来,反倒吸收了金蝉放出的佛光和里面蕴含的强大的佛理。

    这样一步步下来,他感觉自己越发强大了。体力的佛力似乎无穷无尽般。

    而其中原因,接受了前唐僧无尽佛学知识的唐僧,对此有些猜测,他大概是顿悟了。

    佛家讲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而顿悟就是通往这世界菩提的最佳最快道理,可以让比丘僧们最快到达佛海彼岸,是进步最快的方法。

    当然,顿悟是需要极其丰富的佛学知识,和自身无尽的智慧组合,才能在无尽时光中,有那么几次机会有幸顿悟。而唐僧恰巧两者都有,他既有这身体本身苦学多年的佛学知识,也有他来着21世纪的智慧。这种奇妙的组合,这个世界还有谁可以做到呢?

    之前他也有几个小的开悟,那时他也当是顿悟。而经过了这次,唐僧才知道,其中的差别有多大,是点滴与瀚海的区别。

    与此之外,对唐僧的修行最珍贵的,就是他脑海中那颗前世佛家大能金蝉子留下的金蝉指骨,那指骨将金蝉子积累几世的佛学知识都慢慢教导给他,这种经历,世间几人能够享受得到?

    金蝉子也没想到吧,他一次次的取经失败,到最后一次,竟然便宜了别人。唐僧更没想到,金蝉子居然莫名其妙的,就成了他的老师。

    因此到如今这步,他已经可以自如地控制金蝉指骨了。他可以一步步汲取金蝉指骨里面的一切佛理,直到学无可学,学习殆尽。

    金蝉指骨波动,淡淡佛光涌出。唐僧面含微笑,双手伸出,终于扯上了这张堪称历史记忆点的佛门字帖。

    唵,嘛,呢,等等六个大字,就这样被唐僧拿到了手中。

    一瞬间,唐僧就感觉到字帖里强大的禁锢之力。仿佛烧手一般,他条件反射地松手,字帖飘了出去。

    一阵怪风吹过,一个声音在空中响起:“我等在此奉命监押大圣,今日他得圆满,我等回见如来,缴此封皮去也。”

    字帖飘远了,唐僧摩挲着手指的感觉,有些遗憾。他还想留下那张字帖好好研究呢,那字帖极其强大,给他的感觉却是由精纯的佛力和另外某种物质组成。要是给他多点时间,他琢磨出那种物质来,说不定就能复制这张字帖了。

    如此强大的字帖,若是他能多制作几张,岂不是想压谁就压谁?嘿嘿嘿……

    阿弥陀佛,出家人不可动贪念,罪过,罪过。

    唐僧擦擦嘴巴,走下山头,到下面时,那猴子还老实呆在下面。

    唐僧道:“帖子揭开了,你出来吧。”

    猴子道:“师父,你且走开,些,我要出来这山就会坍塌,莫惊了你。”

    “哦哦,”唐僧感受着体内强大的力量,还真没把这座小山的坍塌放在眼中,但如今他是脆弱懦弱的唐僧,自然该按照故事走。

    他拄着禅杖,刘伯钦带着仆从跟在后面,几人很快就走了几里远。因为走得快,几个仆人都气喘吁吁的,但唐僧却脸不红气不喘。刘伯钦看在眼里,暗道这长老体质还蛮好的,不愧是能爬山涉水的高僧。

    他们回头,猴子喊道:“再走,再走。”

    唐僧一行又走了许久,终于听到猴子远远喊道:“可以了,俺老孙,要出来了!!!”

    只听到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大山直接从下到上炸开,‘碰’地一声,大量的沙石从山上迸来,几个离得远的仆人‘哎呀’几声,脸上都被砸出了血。再看唐僧几人,他的身上竟然散发出淡淡的佛光,将附近的刘伯钦等人都遮住了,没有受到一丝伤害。

    此等手法又让刘伯钦几人开了个眼,想他刘伯钦何等人打虎喝狼不在话下。可是他却完全做不到如这般用一阵光晕护住自己,这是怎么做到的?已经出乎刘伯钦的知识范围体系了。

    几人眼睛冒光,由此对唐僧更加崇拜。

    而唐僧做这一手,当然不是无的放矢。他已经想去清楚了,自己这一身本事,一路上总不能一点儿也不漏。正好先小施一手,看看旁边暗中保护的神仙怎么看,观音大士又怎么说?

    思绪电转,一眨眼猴子已经到了他的面前。‘啪’地一声跪下,对唐僧拜了四拜,又对刘伯钦道谢:“有劳大哥照顾师父,又有劳大哥帮我脸上薅草。”

    唐僧受了这四拜,可谓受宠若惊,他印象中的孙悟空从来天不怕地不怕,除了他师父菩提老祖何曾拜过他人。

    自己这不就是给他揭了个字帖,有什么资格就受他四拜。

    难不成这猴子真的压了四百年,就潜心要皈依我佛了?不,绝对不可能的。或许这是猴子谦逊本性,感激自己为他揭字帖。

    记得他在菩提老祖那里也是这么谦逊的,道本无性,化名悟空。若不是谦逊,菩提老祖又怎会尽教他一身本事呢?

    当然还有个更可能的原因,那就是古人对拜师是很看重的,拜师必跪。观音让猴子拜他为师,这是必须走的礼节……

    原来如此,唐僧想通了。

    不得不为之,猴子被压了五百年,也不得不学会转圜。

    唐僧理了这些思绪,那边悟空已经开始收拾行李马匹。那马本就瘫软,见了猴子,更加战战兢兢,直接倒在地上起不来。唐僧想念自己还没见过的小白龙徒弟了。

    猴子收拾了东西,唐僧别了刘伯钦,两人就此上路。

    西行路漫漫,这是一场修行。对于唐僧来说,这是自己人生的必行之路,也是他前世与今生最重要的联系,他必然要走这一场。而对于悟空来说,它又是什么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