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研讨会

    “汪总,那个王树发真的给我打电话了。我要不要现在给他回个电话?”小刘对汪东佩服地五体投地。

    汪东恨铁不成钢,“你现在是当红艺人于红小姐的私人助理,每天都忙得脚不离地,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王百万打不通你的电话是正常的,你要是立刻回电话才是不正常的。”

    “电话可以回,不过不是现在。要么晚上十点以后,要么早上七点。你需要告诉王树发,昨天拍戏实在太忙了,手机也没电了,所以没有接到他的电话。你要学会吊一吊他的胃口。现在知道应该什么时候给他回电话了吗?”汪东谆谆教导。

    小刘反应很快,“那我早上给他回电话,王书发喜欢早上钓鱼,电话接通概率比较高。”

    听完汪东和小刘的对话,于红越发觉得汪东强的可怕。他就像一台没有感情的神经中枢,调动着身边每一个人来执行他提前设定好的命令。

    “要是王树发突然杀到东海,跑到名片上的地址实地考察东海文化,发现这家公司只存在工商网上,那该怎么办?”于红还是忍不住有些担忧。

    “能怎么办?王树发最多发现我们其实在骗他,东海文化其实是一家小型影视公司。做生意嘛,总得学会包装自己,吹牛又不犯法。”

    “好了,你们的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该轮到我和这个王百万见个面了。等他见到我,就不会急着去东海实地考察了。”汪东胸有成竹地说道。

    此时的王树发正在自己的养殖场上巡查,重点检查鸡舍的卫生消毒情况。对于他这样的养殖大户,最怕就是鸡突然发病,要是鸡舍里出现鸡瘟,那他就是一年白干,实在马虎不得。

    “老板,老板,有人找你!”这时一名工人跑过来喊他。

    王树发有些惊讶,这个时间点怎么会有人来找他。他走到鸡舍外面脱下防护服、口罩和手套,一边洗手,一边问,“谁找我?”

    工人气喘吁吁跑到王树发跟前,给王树发递了一封信函,“是镇政府的,好像说邀请你去参加一个什么研讨会。”

    王树发有些不耐烦,“一天天的,不是这会,就是那会,该不会又让我过去捐款的吧?”

    他拆开信函,发现里面是一封邀请函:

    “三农工作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打造最美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乡镇。现特邀树发实业董事长王树发先生作为乡镇企业家代表参加2006年4月15日在婺州宾馆举行的‘长三角乡村振兴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特邀嘉宾有东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XXX教授,建邺理工大学XXX教授,浙省师范大学经管学院XXX教授。”

    “本次研讨会主办单位为《新民晚报》编辑部,承办单位为浙省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协办单位为长三角乡村振兴联盟咨询委员会。”

    王树发看到这份邀请函,心里那叫一个舒坦,他忍不住拿出邀请函向工人们炫耀:“这次可不是镇上叫我开会,我这次要去市里开会。和东海交通大学、建邺理工大学、浙省师范大学的教授们一起开研讨会。”

    工人们当然愿意捧老板的场,“那是,我们王老板不管在哪里都是有实力的,声名在外。对了,老板,你这次去市里哪里开会?”

    “婺州宾馆。明天就要开会,那我今天得好好准备一下,要是抽中我了,让我发言,那我就要出洋相了。”王树发突然有些发愁。

    工人们不知道王树发的烦恼,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婺州宾馆不就在市政府旁边吗,这次会议说不定有省里退休老领导下来开会,王老板你作为我们婺州本地的乡镇企业家代表,肯定会受到接见的。没准儿这些大领导还要到我们农庄来实地考察呢。”

    王树发当天下午就开车去了浙省师范大学,找到了中文系念书的侄女王蕾,让她帮忙准备一份发言稿,以备不时之需。

    王树发这个人没什么文化,对知识分子还是比较尊重的。他通过侄女也了解到浙省师范大学经管学院确实有XXX教授,证实了这场乡村振兴研讨会的真实性。

    他本来还想提前去拜访一下这位教授,不过这位教授恰好不在学校。王树发放想了想,反正明天也能见到,倒是不用着急。

    王蕾在图书馆里奋笔疾书了几个小时,终于把王树发的演讲稿写好了,王树发读了一遍,觉得挺满意,“写的不错,这书没白念。”

    他从公文包里数出两千块钱,递给王蕾,“马上五一了,和同学一起出去旅个游啥的。不过女孩子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

    王蕾很高兴,这笔外快相当于她两个月的生活费,有个有钱的亲叔叔真好。

    住在酒店的汪东得知王树发收到了邀请函,心里松了口气,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到了最关键的一环。他必须要在这场长三角乡村振兴研讨会上赢得王树发的信任,让王树发抢着给东海文化投钱。

    他先是给了远在建邺的母亲戴茵回了个电话,对她表示感谢。如果没有她的出面协调,《新民晚报》编辑部是不可能主办这场研讨会的。

    戴茵的语气很轻松,“你这又不是做坏事,我能帮的肯定会帮。你小时候就经常去我们报社去玩,那些叔叔阿姨都认识你的。”

    “当她们得知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去婺州开个会,还能顺带去附近景区转一转,有人报销交通、住宿、餐饮费,还能拿到一笔车马费,他们其实也挺乐意的。”

    “对了,建邺理工大学的胡教授这次有事参加不了这次研讨会,改成了齐丽婷教授。齐教授应该明天上午就到婺州站,你记得提前去接一下。”戴茵想起正事,连忙叮嘱。

    汪东听到齐丽婷这个名义,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倪昵说她大姨在大学里教书。

    他向母亲确认了一遍,“这个齐教授是齐阿姨的?”

    “齐教授就是倪昵的大姨,上回你不是建议倪昵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吗,倪昵妈妈和倪昵大姨商量完以后,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倪昵这段时间读书可用功了,人都瘦了不少。”谈起倪昵,戴茵心疼坏了。

    汪东有些头疼,从他个人角度,他其实不希望在明天的研讨会上碰到熟人。毕竟这场研讨会就是汪东设的请君入瓮局。

    只有这种半官方的研讨会才能彻底打消王树发的疑虑,也从侧面佐证东海文化的公司实力。

    这个长三角乡村振兴联盟咨询委员会其实就是一个刚成立不久的学术研究机构,届时作为东海文化(建邺)分公司总经理的汪东也将作为委员代表,做一下代表发言。

    等王树发听完汪东的发言内容以后,一定会觉得汪东的发言句句说到他心坎上,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到时候热情的王树发就会主动邀请汪东到他的农庄做客,探讨他的农庄、餐厅能否作为影视剧的拍摄场地来使用。

    届时汪东肯定会表示有多个拍摄场地作为备选,并不一定非要在九峰山这一片拍摄。为了争取合作,到时候就需要王树发投钱来表明诚意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