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谁还当导演啊 > 第二十七章 准岳母的认可

第二十七章 准岳母的认可

    七号上午,不放心的倪母特意向单位请了一小时的假,去建邺理工大学探望女儿。

    虽然齐丽婷家里冰箱塞满了菜,她还是担心倪昵在大姨家吃不好,睡不好。要是汪东还没做好饭,她可以先做好饭菜,等倪昵到家时就能吃上热乎饭了。

    倪母走进厨房,发现汪东已经提前把饭做好了,电饭煲插着电,米饭上面放着一碗腊肠,电饭煲蒸笼上面还蒸着一条鲈鱼。

    砧板旁边的餐盘里放着切好的生菜和蒜末,显然是等会儿到家再开始炒这个菜,生菜炒个分把钟就能出锅。

    倪母满意地点了点头,汪东确实从他妈妈那里学了一手不俗的厨艺,要是倪昵以后真的嫁给汪东就有口福了。

    她看了一下时间,知道倪昵还有一会儿回来,打算先帮倪昵她们收拾一下屋子,然后再来炒菜。

    齐丽婷家是三室两厅一厨一卫的户型,两间卧室和一间书房。这次齐丽婷为了方便汪东陪考,在书房里又放置了一张床。

    倪母先去了次卧,房间里桌子、床头柜上的小东西都归拢挺整齐,就连倪昵的手机充电线都卷成了线圈,倪母哑然失笑,“小东这个孩子该不会有强迫症吧?”

    看完女儿的房间,倪母又去了书房。和次卧一样,书房也收拾地很整洁,书桌上的电脑屏幕还在亮着,显然汪东刚出门没多久。

    倪母以为汪东用电脑帮倪昵查找资料,却发现是一个word文档。文档上有一段话:

    “这是海萍在东海千挑万选租来的安身立命之地,每个月房租五百块。她本来以为只是在小房间里临时过渡一下,没想到一住就是五年。”

    “这期间,她和老公苏淳结了婚,换了好几份工作,妹妹海藻也借住了大半年,儿子出生后第一次回家。一生中几乎所有的人生大事,都在这个十平米屋檐下完成了。”

    ......

    倪母知道这个文档不是什么学习资料,这应该是汪东新创作的剧本。既然知道是汪东的剧本,倪母就没多看,起身把电脑屏幕按熄了。

    她看了看时间,倪昵上午的语文马上就要考完了,等会儿就可以炒菜了。

    倪母想起汪东剧本里的一句话,“海萍发现,她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时间越往后,她越买不起。再等下去,她直到入土那天还是会挤在这个十平米的小房子里。”

    如果按照剧本的说法,建邺的房价会不会也迎来一波疯涨,那她现在是不是就要考虑给倪昵置办一套房子。

    倪昵父母是京州电力公司的双职工,他们在电力小区的房子原本是单位分配的职工房。九八年房改的时候,他们出钱把房子买下来,房子产权才归到他们名下。

    倪昵今年高考,倪母本来想等女儿高考成绩出来以后,再考虑给倪昵买房。倪昵志愿报那个城市,她们就在那儿给倪昵买一套房子。这就是江浙沪父母给独生女的底气。

    没等多久,倪母就听到开门的声音,倪昵一眼就看到倪母,开心地向母亲撒娇,“妈妈,你怎么过来啦?”

    倪母和女儿开玩笑,“怎么?不欢迎我?”

    倪昵知道她坚决不让父母陪考,可能让倪母心里有些不好受,她讨好地说:“怎么会,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东哥说他今天蒸了鲈鱼,味道特别好,我们一起来尝尝,看他是不是在吹牛!”

    汪东系着围裙进了厨房,对倪母说,“齐阿姨,你先坐会儿,我炒个青菜,再打个汤,马上就可以吃饭了。”

    倪母站了起来,“小东,你今天也忙一天了,我来炒,你坐下来歇会儿。”

    倪昵按住倪母,“妈妈,你以前只尝过戴阿姨的手艺,都没机会吃到东哥做的饭,今天你就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好不好?”

    倪母心里像明镜一样,知道倪昵是在帮汪东说好话,替他加印象分。反正两家人处得这么好,她也没必要客气,于是拉着倪妮聊天,问一下上午语文的作文题目。

    聊到作文,倪昵就来兴趣了,今年苏省的作文题目是人与路。倪昵说她还化用了汪东上回在老山森林公园说得那段关于路虎的话,感觉作文至少可以多加五分。

    汪东的效率很高,三两分钟就炒好了蒜泥生菜,又做了一个青菜豆腐肉丝汤。

    倪昵见汪东忙完了,三两步走进厨房,把菜端到餐厅,然后帮汪东解围裙,擦汗,“辛苦汪大厨啦!”

    倪母觉得有些没眼看,她觉得女儿已经越来越不避着人了,她忍不住咳了一下。

    倪昵很关心母亲,立马问道:“妈妈,冰箱里还有蜂蜜,要不我给你冲杯蜂蜜水吧。”

    倪母心里一暖,“不用,我刚才是觉得喉咙有点痒。我们先吃饭吧,你也抓紧时间睡一会儿。”

    吃完饭,倪母主动收拾碗筷,倪昵在旁边帮忙。倪母想起了汪东写的那个剧本,“小东,我刚才想帮你们收拾一下房间,发现书房电脑没关,不小心看到你写的那个剧本了。”

    汪东没当回事,“没事,齐阿姨,这个剧本我也就写了个开头,起码还要写一个月呢。”

    倪昵一听,立马来了兴趣,“东哥,你又写新剧本了吗?能不能给我看看?”

    “等我写完吧,到时候我让你作为我的第一个读者,好不好?”汪东哄着倪昵。

    “小东,我看了你这个剧本开头,写得很不错,就像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一样,活灵活现的。剧本里面你说未来几年房价会迎来一波疯涨,买的越晚越买不起。”

    “我之前就想等倪昵上大学以后,给她买套房子作为嫁妆,以后万一和老公吵架了,起码有个安身之所。你帮阿姨参考一下,建邺和东海,我买在哪儿更合适?”倪母开口问道。

    倪昵听到妈妈聊到了嫁妆和老公,有些不好意思了,她抱住母亲,“妈,我才不要嫁人,我要一辈子留在你身边陪着你。”

    倪昵是建邺人,未来上大学的城市无非就是建邺或者东海,像燕京这么远的地方,倪母都不会考虑。

    之前汪东建议倪昵把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作为报考目标,倪昵大姨也比较认可。不过他们还是要做好两手准备,要是南广学院没考上,倪昵还可以选择去东海读书。到时候倪昵父母开车去东海看女儿也比较方便。

    汪东感慨倪昵妈妈的敏锐的投资眼光,现在才零六年,她已经考虑给女儿买房了。

    “齐阿姨,你给倪昵买房,是打算用来投资,还是用来自住呢?”汪东开口询问。

    “主要是想留给倪昵自己住,要是房价上涨,也算是一笔投资吧。毕竟按照我们的条件,最多也只能帮倪昵买一套房子。”倪母回答。

    汪东思考了一下,开始回答,“齐阿姨,如果单从投资来说,买东海的房子无疑比建邺的房子更加有升值潜力。”

    “东海毕竟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东海外滩地段的汤臣一品去年开盘价就是十一万一平。”汪东举了个例子。

    “十一万一平,我们可买不起,到时候没准儿就要像海萍一样一辈子住在一个十平米的小房子里生活一辈子,太压抑了。”倪母摇摇头。

    “东海不同地段的房价其实相差很大,比如市中心的人民广场房价也就12500元/平方。现在十一万每平的房价看起来很吓人,再过十年,东海内环好点儿楼盘都不会低于十万每平。”汪东做出判断。

    倪母听完汪东的分析,有些吓一跳。她们家现在咬咬牙,也能给倪昵在人民广场附近买一套一百平左右的三居室。照这样说,未来这套房子岂不是要值一千多万?

    她其实不相信东海的房价能涨十多倍,不过只要房价能涨,那她这笔投资就不亏。

    倪母考虑到汪东之前曾经答应过齐丽婷把倪昵安排到东海电视台当主持人。那她提前在东海给倪昵买套婚房,也是在减轻倪昵她们的经济压力。很显然,倪母已经认可汪东这个准女婿。

    她立刻拍板,对倪昵二人说道:“那行,等倪昵考完试,我们就一起去东海给倪昵买套房子,小东你也帮阿姨参谋一下,毕竟到时候要按照你们年轻人喜欢的风格来装修。”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