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我不想躺平 > 第七章 坏消息

第七章 坏消息

    周氏离开之后,又过了一刻钟左右,李玉儿正在院子里和儿女说说笑笑剁着鸡块,柴门忽地被人推开,杨永看见一妇人急匆匆的走入院内。

    “哎呀,李大娘,你可得帮帮我呀!天杀的里正带人来收税了!家里哪有钱呢?

    李大娘,你好歹借我200钱应应急,秋收之后俺一定把钱还上。”

    那妇人一进门就不管不顾的自说了一连串话,惹得小牡丹微微撇嘴。杨永倒是没有露出什么反感的表情,从小到大农村里面各种狗屁倒灶的事儿见的多了,多半都是因为一个“穷”字,可、能怎么办呢?

    抬头不见低头见,穷人且互相体谅着凑合过日子吧,毕竟你叫了老爷几声老爷,你也不会成了老爷不是?

    李玉儿反倒是一拍大腿,也貌似急切的说:“哎呀!陈姐姐,你说你怎么才来,俺家的钱刚被人借去,你来晚了!”

    陈氏面露不虞之色,问道:“被人借走了!是谁?”

    李玉儿答道:“嗨,不就是周氏嘛,她才刚走了一刻钟,你就后脚来了。你说,你要是先来,俺就先借给你了。

    可你晚来一步,现在家里是真没钱了!”

    陈氏微斜眼睛,道:“哎呦,大姐,你这可就是谦虚了!

    村里谁不知道你们杨家是村里有名的富户,家里牛羊成群,粟米饭一天吃三顿!

    周氏借去的区区一点开元通宝对你家来说算得了什么?想必大姐还是能拿出来借我的。”

    李玉儿摇摇头,道:“陈姐姐,俺家算啥个富户?真是羞死个人。你是知道的,俺家当初落户在这里,那真是一穷二白,要啥啥没有,农具粮食种子全是向城里的贵人借的,那可都是要还的。

    你道俺家牛羊成群,那才几头?而且到了年底这些牲畜八成都要还给城里的贵人,说到底,俺家不过是给城里贵人白做活儿罢了!”

    陈氏听了连连跺脚,道:“哎呦,这可怎么办呢?谁承想里正来的这么早呢?家里哪有钱呢!哎呦~”

    李玉儿看着陈氏只是叫苦,却没有要离开的意思,便道:“陈姐姐,俺是真不骗你,俺家是真没钱了。要我说,你还是快到别家看看去吧,要是去的晚了,兴许人家的钱也被借走了!”

    陈氏听出了李玉儿话里话外赶人的意思,她也没自找没趣,便三步一回头的离开了杨家。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也有几人过来借钱,都被李玉儿用同样的话语劝走了。

    将近中午,当鸡肉已经在锅里炖上的时候,杨佛奴怡怡然从外面归来,一进门,他向家人炫耀道:

    “四郎,牡丹,快来看。”

    姐弟二人连忙跑过去,只见鱼篓里面一大一小两条鱼,大的能有五斤左右,小的差不多三斤。

    李玉儿也看到了,便对杨佛奴道:“正好粟米饭快熟了,可以空下一个灶来,佛奴,你抓紧把这条小的处理一下,趁早下锅。大的那条先放在盆里养着。”

    杨佛奴笑道:“我说你这人,不吃大鱼反倒要吃小鱼?你的节俭毛病难道又犯了?”

    李玉儿没好气的打了他一下,便拉着他到了一边。李玉儿便将周氏如何来借钱,她又如何拒绝了其他人的情况一一告诉了杨佛奴。

    “我想着今天肯定不止一人来借钱,便顺水推舟先借钱给了周氏,以此为借口,堵住其他人的嘴。”李玉儿道。

    杨佛奴点点头,道:“你做的对,况且周氏平日里和你关系不错。把钱借给她肯定不会打水漂。”

    “是啊,往常咱家初来此地,借出去多少冤枉钱,收都收不回来,滥好人可不能再做了!”

    “可是这和咱家吃大鱼还是小鱼有什么关系?”杨佛奴问道。

    李玉儿轻声道:“你傻了?这几年‘里正’在咱家吃了好几次饭你给忘了?今日要是他再来,鸡鱼又要白进狗肚子里了。

    我问问你,咱家该吃小鱼还是大鱼?”

    杨佛奴摸了摸鼻尖,道:“那就先把大鱼养着吧!”

    两人说完这件事儿,便各自忙活去了。

    转眼到了中午,杨继业兄弟两人赶着牛羊归来。一家人收拾收拾便准备吃饭。

    可等几人刚坐下,外面就传来了狗叫声,杨佛奴起身出去查看。

    杨永听着屋外父亲道:“哎呀,里正来了!稀客,真是稀客,快请进!快请进!”

    杨佛奴便带着三人走进屋里,领头的一位黄衣人见到屋里面的饭桌道:“呦,俺们来的不是时候啊,打扰你们吃饭了,恕罪,恕罪。”

    杨佛奴恭敬道:“里正你客气了。什么打扰不打扰的,你能来俺家,就是俺家的荣幸啊!

    里正你还没吃饭吧?快坐下,快坐下。”

    李玉儿这时带着牡丹去了厨房。

    里正连连摆手,道:“这多不好意思!要是传到外面,人家还以为我是来占你家便宜的呢。”

    里正说着不好意思的话却任由杨佛奴将他拉到主座上坐下,另外两位小吏也坐了下来。

    李玉儿这时拿着三副碗筷放在了三人面前。

    杨佛奴嘱咐道:“玉娘,你去把咱家酿的酒端上来。”

    李玉儿点点头,不多一会儿,便拿着一个酒壶和几只空碗过来,那酒壶的容量大概有三四升(唐代1升大概今600ml)。

    只听李玉儿道:“这是俺自家用粟米酿的酒,比不过城里的好酒。刚才我粗略的筛了筛,还有点浊,里正你多担待啊!”

    李玉儿说着话的同时给三人盛上粟米饭,然后便去厨房了。

    里正笑道:“已经很好了,这样的酒也不是家家都有的,我有什么要担待的呢?”

    说话间,杨佛奴将三位官吏的酒碗注满,道:“里正,你一来俺家,屋子顿时亮堂了不少,我敬你一杯。”

    里正笑着饮过,这时他将视线看向杨佛奴的三个儿子,道:“怎么大郎二郎不一起喝点?”

    杨佛奴道:“他俩下午还要去放牛羊,不能让他们喝酒。”

    里正点点头,道:“是这么个道理。要不怎么都说你家富裕呢!有这样勤快的孩子,想不富裕都难。”

    “嗨,里正你过誉了,俺家不过是小门小户罢了,外面还有‘饥荒’呢,可不敢说自家富裕。”

    里正夹起一块鸡肉到自己碗里,然后指着桌上的鸡、鱼,道:“又有酒又有肉,这样的饭菜可不是穷人家能享受的。你家过的不错了!”

    杨佛奴指着杨永道:“这不是因为俺家四郎开窍了吗?俺寻思今天家里改善改善伙食,庆祝一下。”

    “哦?”

    里正表示惊讶,他知道杨家四郎自出生以来便是个傻子,之前杨永在一旁静静的吃饭,倒是没有引起他的注意。可杨佛奴这么一说,他倒是来了兴趣。

    里正随即对杨永招手,示意他过来。杨永只好再次表演乖孩子,乖乖的走了过去。

    杨佛奴道:“四郎,快叫崔伯伯!”

    “崔伯伯好!”

    “哎呀,可不得了,你家四郎真的开窍了。什么时候的事儿?”

    “就今早的事儿!”

    里正听了直拍手,夸道:“刚开窍就懂礼貌,不怕生人。好!好!好!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我看,你家四郎未来了不得啊!”

    杨佛奴闻言也很高兴,道:“承里正你吉言,这孩子真能光宗耀祖就好了!”

    里正夸完杨永便将他放了回去,也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看重的意思。

    杨永撇撇嘴,算鸟,我自己吃肉快活,管你们聊什么?

    在杨佛奴的不断恭维中,桌上的鸡鱼都成了残骸。李玉儿将饭桌撤了下去,几个男人饭后闲聊。

    “我记得,你们杨家还有两年就要开始交税了,是吧?”里正忽然道。

    杨佛奴听了心里一震,道:“里正你或许记错了。俺家是六年前落的户。按十年免税的期限,这才过了六年,还有四年呢!”

    “是吗?难道是我记错了?”

    里正说着从随身的包裹里取出一卷纸来,摊开,在某个位置貌似认真的看了一下,忽地一拍额头,道:

    “你瞧我这记性!籍帐上明明才过了六年嘛,还剩四年,很好算。是我记忆错了,对不住,对不住。”

    杨佛奴只是陪着笑笑。

    里正又道:“要我说,整个鹿村,就你们家过的最舒服了!十年不用交赋役,这么美的日子谁家敢想!”

    杨佛奴道:“这也是圣人开恩,贵人帮忙,才能让俺家在十三年圣人封禅时,落户在福禄乡的鹿村啊!”

    里正点点头,摸着胡子,道:“卢录事确实是你们家的贵人了。不过最近卢录事的情况不算好啊!”

    杨佛奴心里一紧,忙追问道:“卢录事怎么了?”

    里正看向另外两位官吏,道:“卢录事有四五天没上衙了吧?”

    两位官吏齐齐点头。

    “听说是病了,具体什么情况咱也不知道。

    咱当然希望他老人家长命百岁,但毕竟是年龄大了,快六十岁的年龄发生点意外也不奇怪,你说对不对?”里正解释道。

    杨佛奴被这消息弄得心神不安,卢录事可以说是他家现在幸福生活的最大靠山,要是这个靠山不在了,那么可能各种苛捐杂税马上就会登上他的家门。

    他倒是不怕朝廷的正税,但是地方上的各种杂税、杂徭役就能把一个正常家庭逼的破产逃亡,难道自家的好日子到头了?

    里正微瞥了杨佛奴一眼,嘴角露出一丝得意,他给了两位官吏一个眼神,三人便齐齐挺起身子,里正道:“我们下午还要继续去收税,就不打扰你们家了,今日多谢款待!”

    杨佛奴连忙回礼。

    里正三人站起身,便缓步向外面走去。

    杨佛奴因为心里有事儿,送他们时落后下了一大截,还是李玉儿掐了他一下,他这才缓过精神来。

    李玉儿又将一个麻布包放在杨佛奴的手上。

    杨佛奴掂量了一下,小声问道:“这是多少钱?”

    李玉儿也低语道:“100钱!刚才你们的谈话我都听见了!要是不给他们点好处,他们可能背后搞咱家。先给点钱打发他们,咱们过后计较。”

    杨佛奴点点头,这才拿着包裹快步追上里正三人。

    “崔里正,你还有件东西忘在了我们屋内呢!你瞧,这是不是你的包裹?”

    里正与二人相视一笑,只见他摸了下自己的腰包,笑道:“哎呀,真是多亏了你,不然我便把这包裹给丢了。”

    里正说罢,就伸手接过包裹,与杨佛奴略微施礼,便与二人扬长而去。

    估摸着杨佛奴已经看不见他们了,三人这才将包裹打开。

    “这杨家还很会来事儿嘛!”其中一人道。

    “那是。也不看看他们家现在什么处境!

    要是卢录事死了,没人庇护他家,到时候他家给的可就不止这一点钱了。

    这样,你们一人30钱,我40钱怎么样?”里正道。

    “可以~”

    “没问题!”

    三人很快将铜钱分好,里正又道:“我看那卢录事很可能活不了多久,今天他杨家给了咱们半匹绢的钱。等下次咱们再来,争取让他给咱们一人一匹的钱。”

    “好!”

    “好!”

    三人说着,便向村正家走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