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我不想躺平 > 第十八章 教育

第十八章 教育

    一上午,杨永百无聊赖地在案几的腿上刻下了一个小小的“早”字,这便是他的恶趣味了。

    想当初他童年时代,父母没什么见识、跟着老师们教育他在学校要乖、要听话,他一个小山村里出来的孩子果真是很听话,从未干点什么坏事儿。

    杨永学生时代使用过许多的桌子,他从未在上面留下过什么刻记。他倒是见过他的前辈们,一些顽皮的孩子在桌子上的刻文。

    其中有刻名字的,写着某某人的书桌;还有画画的,小鸡小鸭之类;最厉害的是高年级使用的书桌上直接刻着情书,某某人我爱你啊,什么一万年之类的。

    当时这些前辈的行为有些让他反感。但离开学生时代,杨永倒是为自己当初的谨小慎微而后悔莫及。

    他曾为自己乖巧听话得到的几句老师的夸奖很是得意,后来在社会上却认识到自己不过是通行大规模教育下的优质打工人罢了,因为朝廷需要的韭菜是越听话越好。

    曾经有份该玩玩该淘气就应该淘气的时光摆在他面前,而他却不懂得珍惜,反应过来后倒是呜呼哀哉了。

    所以如今杨永穿越到大唐后,就要弥补一下自己的遗憾,学习迅哥儿在桌子上刻字。

    当杨永刻好“早”字后,瞧瞧日近中午,他便将自己写好的两百字“千字文”拿到前面给老先生看。一般时候,老先生都要求学生写满两百大字才能放学。

    老先生此时刚好看过一个学童的文字,那学童见到先生颔首后便欢喜地从学堂里跑出去了。

    老先生见到杨永过来,便顺手接过杨永的文字看了起来。他越看越皱眉,良久,他道:

    “中规中矩,灵性全无!四郎,你年龄才这么小怎么就写出这么老态的字?”

    杨永故作苦脸道:“先生,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你借我的欧阳询的《化度寺碑》,我抄写时还像模像样的。

    但当我默写千字文时,写出来的字就又是这个模样了!”

    老先生微微摇头,叹道:“四郎,我知道你知识天授,老夫这么多年也从未见过像你这样过目不忘的神童!

    但你唯有一件事儿不好,就是这字不行,若是日后你参加科举还写这样的文字,不论你多有才华,你都选不上。

    回去好好多照着欧阳公的帖文练习文字,这对你有莫大的好处,你要牢记呀!”

    杨永千年后就对自己的字不抱希望了,咦~,这话好像有点毛病啊!

    总之,杨永在小学时就认识到自己写不出好看的文字了,他写的字永远介于好看与看不懂之间。

    他的小学老师曾经想要努力的把杨永的字给改了,最终老师还是失败了。

    杨永从来不认为写好字有多重要!写字好看或许算得上一个人的特长,但杨永最反感的是一些混账说些什么“字如其人”的混账话!

    字怎么就如其人了?难道一个人写的字丑他就该是天生的坏人吗?

    杨永认为这不过是一些写字漂亮的既得利益者掌控话语权罢了。就像是后世的娱乐圈还是其它各种圈子,先来的人占山为王,为后来者制定规则罢了。

    当然,这是杨永因为不是既得利益者才发牢骚几句,要是他写字好看他也跟着说什么“字如其人”。

    杨永知道先生关心他才嘱咐几句,他不是不识好歹的人,点头道:“先生,我记下了。”

    老先生扬了扬手示意他可以离开了,杨永于是乖巧的退下。

    卢家曾提议让杨永留下吃午饭,但被杨永拒绝了。他又不是没有家,即便卢家吃的是山珍海味也吸引不到他。

    当杨永从大门出去后,迎面撞上一个僧人,他侧开身子让开路便向着自家的方向跑去,他今天还有真正的正经事要做呢!

    然而杨永的后脑勺并没有眼睛,他不知道他遇见的那个僧人注视着他的背影盯了好一会儿。

    “师傅,那孩子有什么特别的吗?”

    僧人身旁一小沙弥问道。

    僧人微笑道:“阿弥陀佛,此子与我佛有缘!”

    小沙弥奇怪的看了眼杨永的背影,他却没看出杨永和佛门有什么缘分。

    僧人没有为小沙弥解答为什么杨永和佛门有缘,他让小沙弥去敲门。

    大门打开,小沙弥对门子道:“请告诉你家主人,惠识大师来访。”

    门子连忙进去禀告,不多一会儿,僧人惠识便被请到中堂。

    卢思礼迎上前,施礼道:“阿弥陀佛,大师怎么来了?”

    惠识双手合什,道:“阿弥陀佛,贫僧来此却是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卢公恕罪!”

    卢思礼请惠识坐下,问道:“难道悯忠寺(今法源寺前身)有什么法会要开吗?有什么需要老夫帮忙的,老夫一定尽力就是。”

    惠识摇摇头,道:“贫僧今日来此,不为布施,只求卢施主割舍一人。”

    卢思礼闻说此言,与一旁侍坐的长子卢芳对视了一眼,便不动声色的答道:

    “大师说笑了,老夫一家都是俗世之人,何来给您割舍一说啊?”

    惠识再次摇头,道:

    “贫僧所求非是卢姓之人,施主大可放心。

    贫僧听闻豆腐乃是卢家部曲杨家的一位孩童发明,豆腐此物最适合我们出家之人食用,此乃我佛借赤子之心行大功德于天下。

    所以我们悯忠寺希望卢氏能够割舍那个孩童,让他到我们悯忠寺去进修。”

    卢修礼听了微微皱眉,还未待有反应,一旁的卢芳却是直接道:

    “你们佛门竟敢直接剃度孩童不成?在我大唐,没有度牒私自剃度孩童出家这可是大罪的!

    惠识大师,我劝你们悯忠寺还是三思为好啊!”

    惠识对卢芳话里面的警告之意没有半点不高兴的表情,他只是微笑的盯着卢思礼,道:

    “贫僧非是要将杨氏孩童剃度出家,只是要将他带到寺庙蒙学去学习。

    等那孩子到了十四五岁之后,他是出家还是应科举做官,我们悯忠寺完全不做任何限制。

    杨氏发明豆腐对世人有大功德,人生不过白驹过隙,他早晚都是要入我佛土的。

    所以我们悯忠寺对他这一世能否入我佛门并不在意,不过与他结个善缘罢了。”

    “哈哈哈哈~!”

    卢思礼忽然大笑,道:“惠识大师,你们想错了!”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