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我不想躺平 > 第二十一章 你与我佛有缘啊

第二十一章 你与我佛有缘啊

    “擦屁股要用纸?”

    惠识听了脑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杨永疯了,啥家庭啊,就敢用珍贵的纸来擦屁股。连他平时方便后用的都是厕筹,俗称干屎棍子。

    所以惠识忍不住对杨永训诫道:“小子,你可知道纸张多么珍贵!多么神圣?每一张纸都应该被用来记载文字,岂能用不洁之物来污染它。”

    杨永听了不由得摇了摇头,他对古人顽固的小农意识很是无奈。此时全大唐的识字人口有很大一部分就在寺庙里面,结果一个所谓的大师就这个认知,这可真是让他失望。

    杨永没有专门学过经济学,他的手机里面虽然有《资本论》,但他从没完完整整的从头到尾将其看完过,每次翻开《资本论》刚看了个开头他就昏沉欲睡。

    但即使根据他浅陋的历史知识,他也知道古代总是通货紧缩。

    为什么通货紧缩呢?因为古代的地主阶级总会把得到的铜钱埋起来,或者将铜钱毁掉铸造成铜器,如佛门没事就把铜钱铸成佛像玩儿。

    地主阶级这么干,就导致钱总是不够用,即通货紧缩。

    越通货紧缩,铜钱就越值钱。铜钱越发值钱,地主就更愿意储藏铜钱了。如此循环,尽管朝廷在努力铸钱,但铸出的钱却怎么也进入不了流通领域。

    在杨永看来,地主权贵僧侣等有钱有闲阶级就应该可劲的花钱,越能花钱越好。他们越把钱花出去商品经济才能越繁荣,人民才能有钱赚。

    而不是将铜钱埋在坑里不见天日,埋在坑里的钱一点用都没有,君不见崇祯皇帝是在拥有一座储藏着千万两白银的北京城里穷死的!

    所以惠识对纸张的态度让杨永痛心疾首,你为什么把纸张看的那么重要?你就不能可劲儿霍霍吗?吃过饭用纸来擦嘴,方便后用纸来擦屁股才是合适的生活方式。

    现在这些土豪连纸都不舍得使用,可见千年以来小农储藏意识对他们的荼毒。大哥,光头大哥,你们是土豪好不好!你们就应该带头浪费啊。

    杨永的心情很是复杂,对惠识道:“大师,你反对用纸来擦屁股的原因不过是纸张很是珍贵,可要是纸张不再那么珍贵了呢?

    我若是用稻草造出1文钱100张的草纸,这种草纸完全不能在上面写字,但却足够用来擦屁股。这样的纸难道还很珍贵吗?”

    惠识心头一震,他知道这件事的意义,忙问道:“果真?”

    只见杨永摇了摇头,道:

    “大师,我只是打个比方,你也看到了,我要造纸的原材料就是这些破烂稻草和麦秆。

    我现在不能确定最后草纸的价格,但一定很便宜就是了,毕竟这些原材料不是什么稀缺珍贵的东西。”

    惠识盯着杨永的目光越发炙热,他们悯忠寺原本想把杨永接到寺庙去培养,这样佛门就能借用杨永发明豆腐的功劳向愚夫愚妇来传播信仰。

    但如今看来,岂止是豆腐一个功劳,这不,眼前就又是一个天大的功劳。在惠识眼中,杨永就是一只不断下金蛋的金鸡啊!

    惠识庆幸自己今天赶了过来,心里更加坚定了要把杨永请入悯忠寺的决心。

    “小友真是知识天生,思人所未思,想人所未想。前有豆腐发明,后有改良草纸,小友,你有一颗佛心啊!”

    看着惠识一脸认真的表情,杨永不禁把惠识同电影《功夫》里向星爷推销武林秘籍的老乞丐身影重合在一起。

    杨永随即咧嘴一笑,揶揄道:“大师,你该不会说我与你们佛门有缘吧?”

    “阿弥陀佛,小友说的对极了!”

    ……

    现在杨永家里做豆腐分工明确,毛驴负责拉磨,李玉儿负责点浆加水等技术活,烧火看灶的轻活有小牡丹在,其它的体力活理所应当的由家里男子扛起来。

    当杨永从门外带着惠识进来的时候,就见到工房内热气蒸腾的一幕。原来一锅豆浆刚刚煮好,杨佛奴已经将木锅盖掀开,正在用葫芦瓢一瓢一瓢的向木桶里舀着豆浆。

    灶台边,小牡丹坐在小木凳上打着瞌睡。两步之外,李玉儿正把凝固好的豆腐脑放入模具内,准备压榨水分。

    工房的间壁,传出吱呀的声响,却是一头灰驴正在拉磨间拉磨。别小看这头灰驴,杨家一天2石的豆子正要靠它的力气才能磨成浆。杨永的大哥杨继业不时往石磨里加豆子加水。

    家人们对杨永本没什么反应,可今天杨永身后却是跟着一个僧人,这倒是让全家人惊讶起来。

    杨永对惠识道:“有什么事儿你就先和我耶娘说吧!我耶娘没有问题,你再来找我。”

    杨永说完也不待惠识回应,便丢下他自己离开忙活去了。

    杨佛奴停下手中的工作,忙上前迎候,对惠识施礼道:“法师安好!”

    “阿弥陀佛,施主安好!”惠识回礼道。

    “法师从哪里来?”

    “阿弥陀佛,贫僧在悯忠寺侍奉我佛。”

    “法师所来为了何事?”

    “贫僧乃是为了你家四郎而来。”

    闻说此语,杨佛奴与李玉儿对视一眼,都不解惠识的意思。

    杨佛奴随即给惠识搬过来一条椅子,惠识见了椅子后表情虽然微显惊讶,却安然地坐了上去。

    “这坐具也是四郎发明的吗?”

    惠识向杨佛奴夫妻二人问道。

    杨佛奴本来就信佛,在知道了惠识是悯忠寺的法师后对惠识更是恭敬了几分,谁不知道悯忠寺是整个幽州城最大的寺庙。

    杨佛奴便恭敬地回答道:“大师,您想的不错,这坐具正是我家小儿发明的,他把这新坐具称为椅子。还别说,这椅子俺坐起来确实比跪坐舒服多了。

    大师你觉得如何?坐着还适应吗?”

    惠识点点头,目光四下打量着杨家工房内的景象。

    豆腐已经出现在幽州城一个月了,基本上一些权贵之家私下里已经搞清楚了制作豆腐的工艺,佛门当然也不例外,像是悯忠寺已经私下开始自己制作豆腐了。

    惠识的视线微微扫过,没见到什么特殊的地方,便不再对杨家工房有兴趣。

    “法师,你刚才说你是为了我家四郎而来,是什么意思?”

    李玉儿忍不住问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