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印加黎明 > 第三十一章 分工明确

第三十一章 分工明确

    把200人送到苏灿部落后,还得拿回皮子和肉,本来该多派几个人才对。

    不过,侯志从昆奴营地回来后,学会使用牲口驮运货物了。

    夸父族人、白鬼族人都养牲畜,但他们养牲畜的目的是为了吃,为了保鲜。

    用牲畜驮运货物他们还没学会。

    从昆奴营地回来时,侯志尝试用驯鹿驮运货物,本来也提心吊胆的。

    担心驯鹿发飙跑掉。

    因为这驯鹿是野生的,哪那么容易驯服。

    真跑了的话,人哪追得上啊。

    可是有刚子在一旁协助,却异常顺利。

    看来刚子有牧羊犬一般的功效。

    这一趟,侯志就索性只跟鲁雅二人,牵着两只牲口。

    一只是昨天驮运货物的那只成年驯鹿,一只是幼年的猛犸象。

    一般的成年猛犸象肩高有四五米的样子。

    而这只幼年猛犸象肩高也有两米了,比成年驯鹿高大了很多。

    不过这只幼年猛犸象平时跟驯鹿关在一起,彼此熟识,很乐意跟随驯鹿。

    侯志和鲁雅拎着长矛,挎着石斧,带着刚子,驱赶着驯鹿和猛犸象,率领着200名白鬼向苏灿营地赶去。

    一路上也没敢耽搁,驯鹿和猛犸想低头吃草都被侯志厉声呵斥驱赶了。

    到了苏灿营地,翟群一看这么多人有些傻眼了。

    200多人就是200多张嘴啊。

    “那个,是酱紫的,我回去考虑了一下,你们这部落啊,至少得有300个女人。”

    “为什么要那么多?”

    “你部族想要繁荣昌盛,女人就得多啊。像你这部落,男人有将近100人。女人也差不多有这么多。一年也就能生100个孩子。要是有300个女人,一年就能生300个。”

    “有道理,可一下多了200多张嘴。”

    “200多张嘴?这是四百双手好吧。他们都能干活儿,能找吃的,会编筐编篓织鱼网,还会做陶器,哪用你们养活?”

    “可还有那么多老人……”

    “有没有搞错?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看那几位,长得不好看是吧?可人家个个都身怀绝技呢,她们既精通我们营地的编渔网技术,又对她们自己部落制作陶器的技术门儿清,她们还能认出60多种野菜和野果子,我都舍不得给你们呢……”

    “好吧,可那天答应给你们的干肉能不能少要点啊?毕竟一下来了这么多人。”

    “考虑到咱们是友好邻邦,肉就免了吧,皮子不能少啊,必须是完整的。”

    “没问题。”

    翟群让人搬出100张皮子。

    侯志指挥他们往驯鹿背上和猛犸背上堆放捆扎。

    翟群看着挺神奇:“你们这牲口好,可以用来驮运东西。”

    “你们也可以学学,能省很多力气。”

    回来时,就轻松多了。

    侯志时不时让猛犸和驯鹿吃一吃草。

    他也四处寻找新的野菜或者矿藏。

    回到营地时已经是傍晚了。

    第二天,侯志早早起来,来跟大首领一起商量给大家安排工作的事儿。

    陡然增加了200多人,必须让她们尽快投入生产,不能成为大家的负担。

    眼下,部落主要有四个工种。

    一是狩猎人员,平时以大首领和鲁雅他们为首,全都是部落男性。

    二是捕鱼者,以姬娜为首,有男有女。

    三是采集者,全部都是女性。

    四是后勤人员,以老人孩子、疲弱者为主。

    这四种人员缺一不可。

    本来,狩猎人员是最重要的。

    因为全体族人的食物绝大多数来自于狩猎人员捕获的猎物。

    可侯志到来以后,情况发生改变了。

    由于侯志发明了渔网,捕鱼者的效率翻倍提升。

    同时,采集者由于跟白鬼进行了技术交流,采集能力也大幅度提升。

    现在,这两个工种是部族最重要的食物供给者。

    狩猎者反而变成老三了。

    他们最主要的作用就变成猎取动物皮毛了。

    在这极北蛮荒之地,没有皮毛简直无法生存。

    可狩猎的风险比较大,简直等于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全部落眼下也就30来个健壮男子。

    狩猎队就占了20来人。

    一旦发生风险,就会给部落带来灭顶之灾。

    “大首领,我觉得我们得缩编狩猎队。”

    “你觉得多少人比较好?”

    萨奇亚作为部落首领和狩猎队长,他的心情有些复杂。

    曾几何时,狩猎队是部落的骄傲。

    男人艳羡,女人敬仰。

    可眼下,狩猎队动不动就空手而归,捕鱼者天天能捕到成筐成筐的鱼,采集者也总是盆满钵满。

    很多狩猎队员都有些心灰意冷了。

    所以,萨奇亚也心虚,侯志一说缩编,他也无力反驳。

    “我觉得十个人就可以了。”

    “十个人?我们二十多个人经常都打不到猎物。”

    “咱们以前主要狩猎大型猎物,当然不容易成功。以后可以试着狩猎小型猎物,像野兔、野鸡、羚羊之类的。”

    “目标太小,更不容易啊。”

    “用弓箭应该能好点。”

    以前,狩猎队都是用长矛狩猎。

    夸父族的这些巨人们都是投矛高手。

    他们身高臂长力气大,个个都是奥尼尔、张伯伦。

    可以轻松击杀100米外的一只猎物。

    人数十倍于夸父族人的白鬼们,之所以不敢轻举妄动,也是忌惮夸父族勇士投矛本领。

    可夸父族人的这种长矛技术只适合对付大型猎物。

    小的像傻狍子,大的像猛犸象。

    你说你用长矛去投掷一只兔子或一只野鸡啥的。

    投不投的中另说,投中了那兔子和野鸡还能吃了?

    萨奇亚叹口气:“好吧,就十个人吧,我们用弓箭狩猎试试。”

    “十个人中最好有男有女。”

    “可女人,能行吗?”

    “投矛她们不行,但射箭能行。”

    投矛对体力要求比较大。

    侯志都不行,姬娜这么彪悍的女孩儿也力有不逮。

    但弓箭就不一样了,姬娜她们这些女孩子,只好稍有点天赋,都可以做的很好。

    “好吧,就按使者说得办,五男五女。”

    安排完狩猎队,还得好好安排一下后勤工匠。

    眼下,都是老弱病残在从事后勤加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后勤加工必须重视起来。

    全营地眼下已经有300多人了,至少要安排100人从事后勤加工。

    除了老弱病残外,也得安排健康人。

    比如,有些健康健壮的男女擅长制作武器。

    还有的擅长编筐编篓、织鱼网,或者擅长做陶器。

    侯志跟大首领商议半天才发现,这个后勤加工部门才是部落最大的部门。

    首先是武器加工部。

    什么制作弓箭、磨制石矛、石斧等等。

    这个部门就由陶德来负责。

    陶德的腿伤就算痊愈了,也是个瘸子了,回不了狩猎队了。

    陶德的手很巧,他磨制的石斧、加工的箭矢都质量上乘,完全可以成为武器加工部门的大工匠。

    此外,还有生活部门。

    这里面的种类也相当多。

    有专门制作陶器的,编筐编篓的,织布的,缝制衣服的,织鱼网的。

    尤其织鱼网的,眼下任务繁重。

    俗话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种麻绳编织的渔网几乎每天都得晾晒,不然就烂掉了。

    而渔民们不能因此停工,必须有大量的备用渔网。

    所以,织鱼网这一块儿得大量安排人手。

    此外,还有许多小部门需要人手。

    像饲养牲口。

    除了侯志外,还得准备两三个人搭手。

    还有看小孩儿。

    部落以前的规定是刚会走路的孩子都得干活儿。

    侯志决定改变一下。

    六到十二岁的孩子每天干半天活儿,玩半天。

    六岁以下的孩子可以随便玩。

    以前都是腿脚不便的老人看孩子。

    现在得用腿脚麻利,身体健康的女子了。

    还有做饭的。

    300多张嘴,厨师也得准备好几个。

    听侯志掰呼半天,大首领不由得感叹:“还是人多好啊!早知道那200人不送给翟群他们好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