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美术生的梦 > 什么是速写?

什么是速写?

    虽然他平素里从未言说此话,但可以感觉到总是用倪云林的方式白眼向人。

    这时候我只好半推半就的胡刍下去,面对的座下的同学们,我红晕未消,弱弱地问道:

    “大家知道人生的三大问题是什么吗?”

    还没等人作答,自顾自暇得继续说下去: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我顿了顿,等待学生的反应。

    很遗憾的是他们如古井无波的死寂,一些人还低首作熟睡状,其余的,双眸半开靡靡地看着。如果你不了解情况,绝对以为我们在练习佛教造像的模仿秀。

    不过文森特的眼神好像不一样了,他叫停了我,把他班上的学生都叫出来一起听,我一再推辞,实在不好意思。最后,其他几个班上色彩或者素描课的老师都叫班级的学生过来听课。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并不是我上的怎么样,纯粹只是他们不想上课。

    反正这十几分钟之内,这尴尬的窘态接连好几次出现了,也不差这一次了。继续半推半就吧!

    接着课上的内容,“刚刚我们已经知道人生的三大问题为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其实历史先哲或者艺术大师都有谁这问题产生过思考,比如我们接下来看到的这张画,他是十九世纪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对于二十世纪现代艺术发现有里程碑性质的作用,他就是保罗.高更。而我们看到这张就是他的1897年的名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一看这张画的人物看起来都像土著人,其实他在创作时就在一个叫塔西提岛的南太平洋的海岛上。如果大家有看过《月亮与六便士》,应该清楚1919年毛姆的高更为素材很多很大程度上上,是当时官方沙龙和工业文明的反讽。很显然毛姆不选择当时的另一个怪咖梵高,原因也许是梵高仍在在现代文明,而高更另辟蹊径走向原始部落。这样的故事更适合写出跌宕起伏而富有层次的小说。对于高更本人来说,从既定的生活模式剥离出来才能更接近生活本源的答案...”

    “所以作为平行班的速写老师,就是提问你这个问题——什么是速写?什么是速写的本原?”

    现在的学生,就不像刚刚的百无聊赖,些许有了很多的只言片语的答话。都是一些简单的词字来表达,这种牙牙学语的表达方式着实不免令人叹惋网络时代感官娱乐退化了大多数年轻人的语文能力。

    比如一个微胖,绑小辫子的学生兴致勃勃的说了一大堆,虽然很抱歉没听懂讲了什么。只记得支支吾吾说了“这个”、“那个”的连篇累牍。

    应该说所有的知识学习是检验标准就是能用自己语言把所学习的内容大体不差的表达清楚,后来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是如此,喜好看书,以打卡的方式发送社交媒体,看起来勤勤恳恳,广收博览,但让他所些此书的内容核心,总是用一些支支吾吾且零星的开头或结尾内容来搪塞他人。

    我知道自己很不情愿,还是表扬这位小辫子的踊跃。然后给出一段结论。

    “说到速写,首先这个学科主要以线条为形式,然后快速的地捕抓作画对象的形态、形象的表现手法。速写的来源通常认为,早期出现在西方油画的起稿作用当中。在照相技术美产生以前,画油画都是闭门造车,都是创造,都是默画。”

    同时我举例说陌陌号了像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这类的古典油画题材,没有很多现实场景给作者写生。那么这些形象,构图,造型等等。都是要靠大量的创作积累。这个创作草稿的过程就是勾的比较快,把一些重点的东西记录下来。而且整个过程一般使用的是木炭跟纸张。然而这种过程就是我们现在所学速写的早期的前生。在西方的绘画方法当中,本质上是不存在素描(sketch)跟速写(quicksketch)的区别。因为他们都是源于这个过程,只是在引进到中国的时候,有些比较细节刻画的被称之为素描;有些比较概括的、比较即兴纪录的,被称之为速写。

    所以速写是中国原创的词汇。故而,今天我们所学的三科里面,它已经不仅仅只是西画的因素。(素描、色彩)同样的,它也掺杂了国画的的元素在里面。(速写)这是我们国家艺考产生以来,经过很多年的变化产生的所谓的速写语言...

    洋洋洒洒的自我陶醉时,常常容易忽略旁人的感受,就这样从八点半到十二点从未停歇的侃谈,如今想来也是您自己佩服。好像也不关我佩服自己,在下课之后,几个女生凑上前来,说了几句赞扬的话,“没想到老师你那了有文化。”

    哈哈,原来在学生们的思维定势的我只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