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很有趣 > 殷商的开始

殷商的开始

    夏王朝建在黄河上游,是住在高地的居民所建的王朝,而商王朝则是建在黄河的下流,是住在低地的居民所建的王朝。商王朝跟着夏王朝的覆灭而建立,最近有关该时代的直接史料可以发现,对于中国古代史的可信价值有很多大的贡献。关于殷商一代新发现的直接史料,其中主要的是殷墟中所发掘的甲骨文字。在清光绪戊戌、己亥年间发现,出土于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山上。地址在洹水的南方,被洹水三面环绕,正好符合史记项羽本纪中所说的:“洹水南殷墟上”也。此样的甲骨,大概是殷帝代帝王【盘庚以后。】用来占卜的,刻于龟甲以及牛骨之上的。

    一、殷代帝系及年历

    史记中记载殷帝王有名字以及年次,没有在位年数,与夏朝略略相似。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自契至汤,十四世,【国语周语:“玄五勤商,十四世而兴。”荀子成相:“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皆与史记合。】汤至纣三十一帝,【除太乙为三十帝。】十七世。【三代世表、古今人物均作十六世。】

    一汤(太丁)

    二外丙

    三中壬

    四太甲(太宗,伊尹放太甲于桐宫,摄政三年。复迎复位)

    五沃丁

    六太庚

    七小甲(三代世表作太庚弟)

    八雍己(殷道衰,诸侯或不至。中宗,三代世表作小甲弟)

    九太戊(伊陟为相,巫咸治王家,殷复兴。诸侯归之)

    一〇中丁(古今人表作太戊弟,迁?)

    一一外壬

    一二河亶甲(居相,殷复衰)

    一三祖乙(古今人表作河亶甲弟,据甲文当为中丁子。迁邢,巫贤任职。殷复兴,)

    一四祖辛

    一五沃甲

    一六祖丁

    一七南庚

    一八阳甲(殷衰,中丁以来九世衰,诸侯莫朝)

    一九盘庚(始迁殷,殷道复兴,古今人表作盘庚子)

    二〇小辛(殷道复衰)

    二一小乙

    二二武丁(高宗,傅说为相。殷大治,复兴)

    二三祖庚

    二四祖甲(殷复衰)

    二五廪辛

    二六庚丁

    二七武乙(无道,猎于河、渭之间,暴雷震死,好家伙被雷劈死,就很离谱)

    二八太丁(纪年又作文丁,甲文同)

    二九帝乙(殷益衰)

    三〇帝辛(纣)

    大概来说,殷商时期,应该在五百年左右。

    刘歆三统历殷代六百二十九年,竹书纪年【史记殷本纪集解所引。】则说汤灭夏到商纣共二十九个皇帝,历经四百九十六年。现在以三十年一世推理,商十七世,大约有五百年,也不是远远大于详情实物。【左宣三年,王孙满言:“商祀六百年。”孟子说:“从商汤到周文王,大约有五百年。”是这样了。】

    最主要的,史记中所记载的,被最近新发现的殷墟中的甲骨文字所证实了。

    第一个参与这项工作的,为王国维氏的殷卜辞中所发现的先公先王考以及续考。【见观堂集林卷九。】其最重要的发现如下:

    一、论证殷人出自帝喾的说法。根据这,史记殷本纪、世本、山海经、左传、鲁语、皇甫谥帝王世纪种种传说可以用来参考连贯,都因为卜辞的发现而重新估定这种书籍在古代史料上的价值。【可以发现,中国古代书籍的记载,不仅像史记等以严谨著称的史书有它可以相信的价值,即使是平日里较荒诞不经的书,比如山海经等,其中也有可以相信的史料记载。而近代的人除了转述除非直接发现的物证之外,上古流传下来的文字记载,都不可信,岂不是颠倒的很!】又从这里可以知道五帝的故事虽出自于战国后人的编造,而五帝之中个别的传说,则各有渊源,肯定不是后人所捏造出来的。如殷帝是帝喾的后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虞、夏出颛顼,殷商出帝喾,本属东、西两个不同的地方,从此以后中国逐渐趋于同意,才说双方都是皇帝。古史中的新说法,随时代精神的新需要而转变。今殷商出自于帝喾的说法,不仅有甲骨卜辞为它证实,还有夏本纪说夏人出自颛顼,司马迁也应该有他的根据,不应该因为我们没有发现这种能够直接论证的材料,而遂于是怀疑它不可以相信。】

    二、发现卜辞有王亥,即史记中描述的振。【“振”乃“亥”字之讹。】根据这则山海经、竹书纪年、吕氏春秋、楚辞、天问、世本、管子、汉书古今人表述的种种传说记载,都可以连贯的参考。

    而且所证实的东西都在成汤之,因此所记载的夏朝古史,也可以同样提高它们可以相信的地位。

    史记从契到汤十四世,而夏代从禹到桀,也是十四世。桀与汤是同一时代的,那么禹和亦可略略是同一个时代。史记所记载的殷代商汤之前的事,不仅有甲骨文为他们证明,还有史记记载夏代桀以前的事情,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同样直接的史料为它作证,但是史记并非虚造,则可以不考证自己辨明。【尚书尧典说禹与契一起在虞廷当官,史记五帝本纪说夏、商一同出自黄帝,这样的说法可以出自后人伪造。然而史记记载夏、殷历代帝王的名字、世次,干燥无味,未必也是出自后人的伪造。史记可以有漏说,有误解(例如前举),而大体则可以相信。此就是前面所辩论的,“传说”有来历,与凭空假造不一样。】

    从成汤以下的皇帝世系大略,史记和卜辞也可以相互论证。

    跟在王氏研究殷墟甲文来证论古史后面的有郭沬若。郭氏怀疑王氏的考察论证不可以相信,他的说法有三种:【见郭氏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一说:从盘庚建立殷商到商纣,殷本纪一共八世十二君,而竹书纪年中说有七百七十三年,两者推算的大不符合。

    二说卜辞中有多数人名怀疑好像帝王,如祖丙、祖戊、小丁、小癸等,都是殷本纪中所没有写的。

    三说:盘庚以下的世系年数非常可疑,以前更不敢深信。此三点中最重要的在于第一点。史记殷本纪集解引竹书纪年说:“汤灭夏至受四百九十六年。”又有一条又说:“盘庚至纣七百七十二年。”此两条相互矛盾,就知道知其中肯定有错误的地方。【朱右曾竹书纪年是真的,于是自己修改盘庚至受为“二百七十二年”,虽然并没有依据,但是贴合情理。】郭氏根据这一条【有误字的。】从而推翻王氏的论证,其实怀疑证据不充分。第二点则是根据第一点而来的,王氏对于此已经有了自己的解说。说殷人王位兄终弟及,于是各个兄弟虽早世未践君位,而祭祀也和君一同祭祀,其推测猜想近乎情理。第三点又根据第一、第二点而来,而前两项既有解答,第三怀疑自然而然难以成立,根据这样,史记记载殷代帝王世系其实大致可以相信,即没有地方推翻夏代的,说是完全不可以相信的。【除非有相反的证据发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