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你不知道你的世界 > 第八十八章 发展与建设

第八十八章 发展与建设

    李莉和琳琳天天看着电视剧,也讨论着朋友们的进展,不乏争吵和不同意见,王行易却不怎么关心,在他心里,只要儿子玩得高兴就可以,反正一切都要结束的。

    “老十,我说,唐国的发展速度太慢啊。”李莉说道。

    其时唐国开始利用宋国提供的技术,开始从唐都往南北两个方向建造公路,但北方的几乎难以发展,北方多半游牧半定牧民族,汉人虽然最早是从北方进入中亚地区,但几百年下来,都更青睐南方的环境,始终形成不了主体民族,倒是定牧的民族中汉化比较充分。

    唐国北方有五大郡国,由西到东排列着。但实力都有限,又缺乏资源和人力,所以筑城筑路都非常慢。

    “主要是建造草原长城的计划不可行,太困难了。”琳琳说道。

    “要么你们出个主意呗,然后告诉卫松。”王行易答道,心里并不着意。

    谁知两位女生真当了回事,开始商量起来,竟然讨论了个通宵,要知道,新元世界的一天就是穿越世界的三个月,实在是时间不等人。

    于是,在五郡国的协调下,一个简化版的意见出炉。本来唐国在六七百年的开发中,各大郡国的国都之间都有公路连接,与其新建公路,不如改造旧公路,使得公路能够支持蒸汽马车的行走。同时,五大北方郡国各自在北方原先计划的长城路线中,找合适的地点建卫城,主要是军事性的,也兼顾市场交易,然后在卫城和郡国国都之间建新路。以这个简单的公路网结构为主干,以后再逐渐扩展。

    而李莉则设计了一种滑翔蒸汽气球,交给卫松制作。气球部分相对小,在热气提升气球后,就开动蒸汽机用螺旋桨产生推动力,而气球上装有翅膀,或者叫气帆,于是成为半气球半滑翔的飞行器,提到一定高度后,可以用气帆调整方向和产生升力,减少燃料的使用。

    各卫城之间天天用滑翔气球进行巡逻,侦察北边未归化游牧民族的动向。这气球虽然很好,但操作相当复杂,一支侦察兵军种被独立出来,一律由汉军担任。

    王琪和庄晓生回到宋国后,和宋雅玢吴茜华一起将精力集中在教育和解决瓶颈问题上。

    令人兴奋的是,在前五年当中,由于化学物质提炼的能力提高,越来越多的单质被填入了元素周期表,而单质了解得越多,就越容易发现新的化合物和元素,形成一种正反馈,当王琪回到宋国后,元素周期表已经填满了一半了,而填上的那些元素,也就意味着提炼成功。

    化工,是一切材料工业的基础。

    由于暂时没有电器元件搞定稳压的问题,宋雅玢和王琪将目标放在了稳定发电机的转速上,看改善了蒸汽入气和出气的结构以后,虽然离目标还有距离,但电机的输出电压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柏史兹和史山典又用铜片和电解质制作了简易的电容,结合线圈,做了少许缓冲。变压器问题不是很大,只将电压稳定在100伏特的低压上,功率堪堪够支持,虽然浪费大,但也是能用为目标。

    这个最简单的电压并不稳定的发电供电设备,却是造成革命性的应用。

    一是电炉的制造,把窑温升到了燃烧不能达到的接近2000度,给金属冶炼和化工提供了工具。

    二是提供了电解的化学手段,又给化工提供了一种获取物质的手段。

    三是可以提供捎带闪烁的照明,虽然还没有着手制造灯泡,但似乎是伸手可及了。

    接着,因为有了一定稳定的电压,宋雅玢将目标盯在了机床的设计上,这也是为了降低零件精加工的效率,将更多工匠解脱出来。

    而对于照明,白炽灯泡依赖于钨提纯、惰性气体的获取和玻璃封装;荧光灯则依赖于惰性气体、水银蒸汽和玻璃封装;LED则依赖于半导体和封装材料。最后商量决定,跳过电子管这一环节,反正要解决半导体的问题,直接搞半导体,既解决电子电路所需要的元件,又解决LED照明的问题,跳跃式发展。

    于是王琪又回到了材料上,进行硅提纯、硅化合物的P和N材料和寻找合适的封装材料。柏史兹则负责研究高压变压器的研究和变电所的工程问题,史山典负责高压远程输送的工程问题。庄晓生,则开始了热武器的研发。

    唐国北方,其实每年秋天,化外的游牧民族总要聚集兵马入境抢劫一番。所以半游牧半定牧的唐国牧民一到秋天就会收缩回唐国躲避。即便如此,游牧民族没有国境的概念,总是看着哪里有财富就往哪里抢,城池攻不下,就抢人口抢牲口,如此长的边境线,不可能都拦得住。

    卫松等五人拼命赶工,也没有在秋天之前完成卫城的建设,所以卫城就成了被攻击的目标。由于五所卫城之间的距离都相当远,即使有侦察部队,也未能在更早地发现敌兵的聚集。这年的敌兵的聚集,还是小妹在王琪的提醒下检查系统后发现的,告知给卫松等人。

    卫松等人大半年都忙着监工,突然听到二十万骑兵到达最西边的卫城,激动得立刻乘着霸王车赶到。面对敌方绝对优势的骑兵,五人仰仗着穿越者的优越感,居然带着两千骑兵直接出去迎敌,接触后卫松和两个足球队员带着飞行队居高临下进行威胁,刘大奎和张弛白马银枪亮甲,双人双马出阵,挺着肚子毫不客气地告知对方先锋,立刻退兵,且以后不得跨过伏尔加河和卡马河以东。

    对方前军觉得碰到疯子了,他们这一路过来,已经吃掉了不少部落,也没碰上什么硬茬子,最多说唐王会给他们报仇,但最终也只能乖乖地被杀、被抢、被奴隶。所以也不答话,正面直接冲撞过来,两翼也展开包围过来。

    这下刘大奎和张弛,也是没想到野蛮人这么猛,这怎么没有单挑就群殴了?掉头就逃,两千骑兵也是跟着逃跑,队形也没了,免不了跑得慢的,被砍了头。头上的飞行队也没法援救,卫松也是参与多次探险队了,多少有点心狠手辣,一咬牙,下令飞行队飞过前锋,直接往中军飞过去,见到看上去最大的那面旗帜,把所有的炸药包全扔了下去,然后调转头回卫城。

    可惜飞行器载重量有限,炸药包比较少,敌军主帅看起来是活不成了,中军一片混乱。但先锋骑兵却完全没有撤的意思,紧追不舍,而且游牧民族的追杀,就如同马其顿和成吉思汗一样,都是得理不饶人,死追下去。

    小妹远在宋都关注着战场,看情况紧急,告诉了王琪,王琪立刻让小妹修改坐标,立刻带着自己的霸王车到达战场,还没等他看清地面情况,小妹已经开始故技重施,两道龙卷风晃晃悠悠地向着追兵刮过来,堪堪让过逃兵。

    中亚草原从来没有见过龙卷风,敌兵顿时都傻了,然后看到两道龙卷风之后跟着一个闪瞎人眼的大圆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管你是马是人是骆驼,都卷上去,摔下来。

    侥幸逃过性命的敌兵回到军中,都说遇到了中国龙,还有太阳神。自然首领们不怎么相信,但毕竟是先锋数千人都败了,中军主帅也死了,这仗看来不好打。商量了半天,因为已经抓了不少未逃走的部落,大家分分,勉强弥补了出兵的开销,打算搞清楚情况,来年再来。

    刘大奎、张弛逃得了一条命,纠集人马,还有一千五。这次没装成逼,狼狈不堪,还丢失了五百骑兵。虽然说是敌众我寡,但俩人咽不下这口气。王琪降下霸王车和俩人会面,了解了一下情况,说:“好,以后就以伏尔加河与卡马河为界!”

    也叫这批斯拉夫人倒霉,碰到了王琪,王琪是经历了五次穿越得人物,对古代战争的残酷性有深刻的了解,知道打蛇必打死。于是令刘大奎张弛重整骑兵,随霸王车追击。

    王琪问小妹:“反正作弊也作弊了,我们用什么武器最厉害?”

    小妹:“核武器呀。”

    “这个,这个,有点太狠了。”王琪摸摸鼻子道。

    “那就集束炸弹。”小妹回答。

    “我们有很多部落被抢了,能不能抢回来?”王琪问。

    “那好,就用激光枪。”

    小妹可是一级分身,能耐不同凡响,立刻改装了霸王车,前端密密麻麻地装满了激光枪筒,霸王车也兴奋地嗷嗷叫。

    小妹先往最近的一只敌部落赶去,刘张二人带着骑兵急急跟上。追上一个敌部落,激光枪齐发,骑兵被纷纷打落,俘虏们一看,虽然没见过霸王车,却看到了霸王车上的五帝标志,知道是唐军来了,也都是有血性的游牧人,立刻反抗抢马,紧接着刘张的骑兵也跟上补刀。

    解决一个部落就找下一个部落,被解放的俘虏队伍也越来越大,草原上不断出现这样的情景,霸王车在上前方扫射敌兵,刘张骑兵一口气都不停的跟上补刀,解放了的俘虏大队随后抓俘虏抓战利品。

    等到最后一支敌兵被歼灭在伏尔加河以东,王琪觉得刘张的骑兵已经强弩之末,也没有渡河追击的余力,便命刘张二人整顿队伍和部落,清点人数,俘虏全部押回卫所,将死尸全部斩首,在河东一字排开筑几个京观。

    然后王琪和小妹带着霸王车飞过河,追击已经过河的敌兵,打散敌骑兵,将俘虏全部解救,让俘虏带回所有被抢的牲畜,还抢了不少牲畜回来。

    随后的清点数据,杀敌六万余,俘虏七万余,投降部落两万余,解救牧民三万余。

    回到卫所,王琪让霸王车将五位郡王接来,商量决定,俘虏全部作为筑城筑路奴隶,分出三万到唐国南方搞建筑去,五个郡自己消化四万。投降的两万部落全部打散,分到五郡的定牧部落中做家奴。

    俘虏太多其实问题不大,草原上的牧民最是迷信,看到那么疯狂的霸王车,已经以为是太阳神了。而且他们一但接触不到马,就是拔了牙的老虎,整一个猫。

    随后王琪赶往唐都,会见唐王,告知这场战争的情况,建议唐王让商贾中的间谍调查这次侵略的主谋。虽然这次重创敌人,估计十年内他们没有能力再入侵,但必须趁机继续打击,今年事出突然,而且就要过冬,来不及做充分渡河作战和攻城的准备,明年希望唐王御驾亲征,给一个虽远必诛强烈信号,彻底安定北方。

    这批俘虏也真是倒霉,刚做俘虏就要过冬,唐国也不敢让他们休息,数万野蛮人没事干,太大威胁了。押送南方的冒着大雪步行去南方,到了南方,三万人只剩一半。而北方筑路的则更惨,冻死和伤寒而死的十有七八,到来年春天,只剩下不到一万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