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余世仙 > 第十六章 修道九境飞仙去

第十六章 修道九境飞仙去

    白驹过隙,日光荏苒,大梦一场,已是三年。

    南唐信州以南,有赤岭。

    俗传昔有人造横溪鱼梁,鱼不得下,半夜飞,从此岭过。其人遂于岭上张网以捕之。鱼有越网而过者,有飞不过而变为石者。今每雨,其石即赤,故谓之赤岭。

    赤岭怪石之间,有两人飞掠于石峰尖上。

    其中一人为青衣道士,于石峰之上纵身飞跃,轻若狡兔。每每一个跨步,可行七八丈远,蜿蜒而上,隐隐妖异宛若蛇行却煞是好看。

    另一人白袍,是个稚童,有神清骨秀、桃羞李让之姿。稚童如影随形,与青衣并排而行,每次跃下,却并非踩在石峰之上,而是空处。但呼吸及行动却与青衣同步,分毫不差,似乎玩的不亦乐乎。真不知此玉童,是何方神圣。

    那青衣行进多时,忽一停一跃,双脚微登,攀上一座高且宽的石峰。随后,双脚盘坐,双手五心朝上,周身气息流转不停。片刻后,那人张嘴猛吸一口气,一丈之地顿时气流紊乱,全部朝着那人嘴里涌去,再一吐,口中簌簌风声,绕起尘土飞扬,却如灵蛇出洞,条条游走。

    而那白袍稚童一般无二,长吸长呼一口气,相互对坐,吐纳不止。

    此二人便是周余与白道湛两人。

    三年修行于霍仙师处,那周余进境迅猛,如今已是能飞檐走壁,能点朱成符。

    按照白道湛的说法,修行有九境。

    最先是那余粮境,何谓余粮,无用而积则有余,余粮便是不用再吃五谷杂粮。世人多知“辟谷”二字,其实意思差不多,都是先从少食人间烟火开始,遂转到不再需求一颗一滴。

    但不食岂不是要饿死,所以修行之人转而采天地灵气,滋润己身,以补空亏。待到灵气足以,便水到渠成,可不食不饮。

    第二境称为六通境。何谓六通,眼通、耳通、鼻通、口通、枝通、心通。能观六路,能听八方,能辨豪息,能语希声。“枝”同肢,四肢,意动肢动,肢动意不动。心即意,风雨未来时,便知雷和雨,能预灾厄,料危难。不过这预料危难之能也不是那道家讲的看命理,可知日后事,只是危险到来时的一份灵犀,预警罢了。

    第三境称为打魂境。此打非彼打,是打熬之意。与第二境相似,一个是为了打熬体魄,将人之六感练到极致,与武夫巅峰追求的人我合一类似。所以有句话,若是不到第三境,最好别去招惹武夫,一个不小心,被追着打的反而是那个修道的。

    另一个是为了凝练魂魄,打魂指如同百炼凡铁锤成钢之意,让自身神魂不断凝实壮大,将原本无形物质的魂魄打熬为有形有实,甚至能做到短暂神游。

    第四境称为留人境。为何称为留人境?不破此境终是凡人,就像那霍仙师一眼便看出周余命气已尽是同个道理。此境之下,命气有限,逃不开生老之劫。另外,此境是个需要日积月累,苦苦打熬的境界。一般之人,百年寿数,匆匆而过不复回,阳寿一到,道行自解。很多修道者,便是在这个境界,熬着熬着熬到最后都没能跳脱出去。

    第五境称为沧粟境。凡人有句话叫沧海一粟,差不多的意思。一为大,一为小,沧即大,粟即小。知晓大小为何,力之强弱,山高水低,花红叶绿。了解世间万物即为实,明辨存在即是真,无一物为虚妄。

    第六境称为阴阳境。阳身与阴神分别结出阳丹、阴丹两丹,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此时,人身自成小天地,与大天地相交互,又相互独立。寿数可翻一倍,有近两百载之久。此境者,或在个别仙家洞府有那一二之数,但为数一定极少,几不可见。

    第七境称为长生境。此长生非彼长生,非是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只是看破生死真谛,不再拘泥于生死两相,破而成就长生之志。故而在古时,也称此境为生死境。

    第八境称为合身境。欲合身先立身,立身之本在于构建自我,明心见性是其一,以我成小天地,对照身外大天地,再融身于大天地。我即是天地而天地之中我独一是其二。

    第九境称为逍遥境,身于天地间,无矩自逍遥。此境已可称为神仙也,传有命时千载,可御道法万千。此境已在传说中,几不可闻。

    九境之上如何?无人知晓,传那龙虎山天师府的张道陵,便是在第九境炼得神丹,飞升天外。所以有那么一种说法,九境之上是那万人神往的飞仙境,真假如何,不得而知。

    周余小道士对于修道者的认知,实在浅显的很,有所涉及的也就那么几个人,一个大耳虚清,一个白道湛,一个霍仙师还有个老仆郎翁。

    周余询问过白道湛,四人分别是什么境界,那大耳虚清应该在第二境六通境,六通通了几通那就不好说,但是那老道士,如此肥胖,想来虽然已经可以不食五谷,却依旧未戒去口欲,否则能这般身材?所以那两境也修的摇摇欲坠,稀烂不堪。

    问及自身,白道湛避而不谈,再问,那白道湛竟然难得翻脸,大骂那姓霍的。

    从只言片语中得知,原来当日里白、霍两人一战,白败霍胜,却不想那霍仙师竟然乘机将其修为禁于打魂境,现如今诸多手段不可用。

    周余心头灵犀一动,猜出这白道湛从中年男子变为稚童一事,多半与此有关。

    那老仆郎翁应该是修炼了什么秘法或者有宝物在身,看不出什么境界,但若是白道湛修为未被禁锢,应该要比这老翁强上不少。

    而问及那霍仙师时,白道湛只说了一句,“你猜?”,周余哪里能够猜的到。

    倒是周余自己,这勤勤恳恳三年,却是有些收获。

    说回那日,霍仙师手提古卷一册递予周余,周余接过册,入手冰凉。竟然是块古铜色蛇皮所制,古卷名《长蛇行》,开篇为“长虵百寻,厥鬣如彘。飞羣走类,靡不吞噬。”

    如其名者,修此道,便是要吞尽灵气灵宝等,以壮其身神,最终纳万物于腹,成就自我天地。

    初时,对于这门道法,周余皱眉不止。这道法说是吞噬灵气灵宝,但以蛇为喻,可吞彘食羣,那么是否暗有所指,只要是异类便可吞噬其灵气修为,这不是大大的邪魔之术又是什么?

    那霍仙师见周余有惑,娓娓道来,这《长蛇行》确实非正统道学,来历有些古怪,牵扯到上古异蛇化蛟升龙一事。吞噬越多,心内戾气积攒的也会越多。

    若是其他人去修这一术法必然不得善终。

    但周余不同,周余身怀“都天真印符”本就是专克邪祟的无上符篆,所以修法所带来的戾气并不会影响本人。

    周余如今年龄不小,二十年已蹉跎度过,早过了修道最好的年龄,道长且阻。另则,周余修行资质很高么?反正霍仙师没能看的出来。若是走正统路子,恐怕终其一生也渡不过前四境,那还谈什么修行续命。

    所以为今之计,便是先增长了修为,再谈其他。

    而且术之一物,虽分千万,却不分对错。

    正邪之分,只在道理。人妖之分,只在类别。善恶之分,只在人心。

    博采众长也是道,何必拘泥在一处。

    周余思索两日,终还是下定决心,先修行此术,毕竟性命靠着一部分的《都天真印符》吊着,谁也不知哪天便失去了效用,若自己修行到高处或能将天命攥住。

    《长蛇行》刻于一块蛇皮之上,看着皮上鳞片有巴掌大小,想来真是一条巨蛇身上的遗蜕。这蛇蜕也是颇为古怪,隐隐有紫光流转。紫,极也,此物来历应该相当不凡。

    那修法道诀也是古怪,蛇蜕展开后,并不能看到全貌,只能看到第一重的修法,第二、第三重以及后面的却是朦朦胧胧,越是往后越是看不真切。

    《长蛇行》一共分八重,破开每一重便得一道大术,与道诀相辅相成。

    此《长蛇行》道诀倒真是了不得。周余习此道诀竟然不到三载,便跨过余粮境,所以周余也习得了一道术法,名“金甲蛇行术”,方才赶路间,便是在修炼“蛇行”,故弃了直线奔走,蜿蜒而上,但速度却比直线奔走更要快上三分,而且行径更为诡异不可捉摸。

    说起那余粮境的破镜,周余便能狂笑不止。当知每一境的修行是和修家在这一境上付出多少、获得多少成正比的。虽修家把同一个境界修成了,但其中仍会有差异,且相当巨大。

    举个例子,朱老三是南埭小镇的首富。刘老二是江南三省的首富。两者都是首富,都做到了富甲一方,但小镇上,民众本就多以农耕为主,家家户户求的无非是安乐和温饱。所以朱老三的家底也就一百多两的银子。刘老二是三省首富,三省之中,有鱼米之乡、烟花之乡、宫贡之乡都在其中。他的首富,富的真真正正,家中良田千亩,渔船三百,车马林立,金银不绝,就连他府上的佣人每月所得也在百两开外。如此两人,虽都是首富,又怎么比较,没的比。

    修家也差不多,真金实银的有。为求境界猛增,不求每境入极的大有人在。

    而每境若是能修至入极,成就巅顶,天地也会为之显出祥兆。祥兆各异,可能是电闪雷鸣,也或者玄光流彩。不过没什么用处,就是老天爷告诉你一声,嗯,你这一境修的还不错。

    周余的“余粮境”差不多就是刘老二的样子。三年行功不辍,嗯,狗屁的不辍。初入修行的半载,什么都不会,全靠着白道湛指点,磕磕绊绊。后来勉强算是能自行修行。

    也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忽然有一天,境界就成了。待三息过后,于千里高处传来一声轰隆巨响,七彩流光乍现,有金线一道划破长空。虽只一瞬,但周余心生感应,那是自己的祥兆。

    “你看,快看,看到没”,周余嘚瑟,手指天穹,生怕白道湛看不清似的,说了一遍又一遍。

    三年修行,周余突破第一境。三年破一境,时间不算短了,按照白道湛的说法,大凡修道的良玉、璞玉,一般也就三两个月的时间,便能水到渠成。周余又问白道湛用了多久破境,白道湛竖起三根手指。

    三年?三月?三天?白道湛皆是摇头,是三个呼吸。三个呼吸便破了周余花费三年的第一境余粮,周余不信,说大话谁不会,爱谁信谁信。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白道湛花了多久破了第一境,周余与他却是不同的。因为周余如今已经及冠,早就过了修行最好的年龄,所以修行快不了,这一点,霍仙师也明确说过,所以花费了三年才修成第一境,并不出乎预料,甚至还让白道湛觉得此道诀有些惊艳。

    对于下一境,这《长蛇行》上的功法要求身魂同炼,这便与现在的修行路数有些差别。一般来说,第二境六通为炼体,第三境打魂为炼魂,修行有个前后顺序。

    但这功法上却并不区分,功法上记载的是身魂同修,同炼同涨,端的神异非常,不似如今各脉之学。白道湛猜测,许是这《长蛇行》所涉及的修炼方式年代过于久远,因此与今人有异。也或许此道诀本就是非人所著,故而有所差别。

    但不管如何,呼吸吐纳也好,奔走飞掠也好,只要运转此诀,处处可收拢灵气,处处皆在修行。

    古怪道诀又让其二、三两境同修,若是能破开此境那就便能到第四境,后面的第五境,第六境还远吗?周余想想都是开心。

    这三年除了刻苦修行之外,与白道湛也学习了不少斗术技巧,毕竟境界是境界,打斗是打斗,境界高的确实能凭借修为欺压境界低的,但若是斗术足够强大,未必不能越境而战。不过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小白受了“都天真印符”的约束,无法与周余对战,因此只能指点,不能亲身体验。而郎翁总是各种理由推脱,所以周余真真正正的斗战经验,尚且不足。

    不过,即使如此,此时若是对上当年那大耳虚清,周余自认不会弱于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