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我只想拯救文明 > 第10章 轻松解决

第10章 轻松解决

    目前市面上有三种主流类型的固体电解质,分别为: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这三大类。

    在这三类中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的发展潜力巨大,其分类下的三元硫化物更是热门研究方向。

    而秦风所制作的固体电解质却是氧化物分类下的非晶态LiPON型。

    非晶态LiPON型固体电解质也叫做固态薄膜电解质。

    固态薄膜电解质虽然上限数据没有硫化物的高,但也能做到基本持平,不会被拉下多少。

    并且固态薄膜电解质的稳定性安全性上是在全分类中排名数一数二的。

    在遇到剧烈刺激的情况下并不会像硫化物一样冒出刺鼻的黄烟然后自燃爆炸。

    相反固态薄膜电解质会安安静静的自己完成放电工作,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

    不过固态薄膜的制作工艺繁琐且成功率低下,导致推广应用困难。

    而秦风使用的制作方式只能够解决掉成功率低下的问题,工艺繁琐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对于秦风来说,这个问题能够分分钟解决掉,但他并不想解决,不是不愿意,而是没必要。

    这份固态金属锂电池的技术属于科技封锁时期诞生的产物,很多地方的制造工艺上并没有和现在的有差别。

    若是秦风选择使用更新更好的技术,就得需要重新设计工业制造方面的流程。

    况且以现代工业还不一定能将更换部分所需要的设备生产出来,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秦风才懒得做。

    直接用未来成熟又能兼顾现代工业的技术它不好吗?省心省事省力。

    至于工艺问题和成功率问题,秦风相信以固态金属锂电池的性能碾压下,这些问题都不算是问题。

    这些工艺复杂的问题顶多只会影响到制造成本上,在性能碾压的情况下,成本略高的情况下也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

    按照意识空间中练习的步骤,秦风将初步溶解完成的材料一一涂抹摆放整齐。

    随后将其放入镀膜系统当中,进行加工合成。

    在仪器系统的操作面板上,秦风将参数一一设定确认,再三确认无误后便按下启动按钮。

    随着仪器的启动,秦风便开始下一步制作计划。

    其实按正常情况来说,秦风需要守在仪器前,等待加工结束。

    但秦风在意识空间中做了不知道多少次实验,最后结果都是成功。

    如果出现失败情况,无非就两种情况,这台设备有问题,又或者是材料方面有猫腻,才导致失败。

    而且在这干等着也浪费时间,不如去干点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解决电池其他部位的问题。

    除了核心部件固态电解材质外,固态金属锂电池还有两个十分重要的地方。

    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界面和金属锂负极与电解质的反应。

    这两项问题才是电池的发展最大问题,秦风交给老爸的论文中便是提出如何解决这两项问题的。

    不过当初上交的属于阉割版,只提供了一个思路方向,并没有将核心内容完全展示。

    秦风按照制作流程很快便将难点部件给一一制作出来。

    看了看时间事先制作的固体薄膜电解质也应该快要完成。

    秦风将部件提前放入干燥氩气手套箱中,随后回到镀膜系统仪器前,果然此刻正在进行最后的散热降压缓解。

    随着隔离仓上的红灯转为绿灯,示意可以打开进行转移材料。

    秦风屏住呼吸,迅速将其打开取出仓内已经完成的固体薄膜电解质。

    在取出后,秦风用最快的最稳的速度再将其放入手套箱中,并且去除水氧含量。

    这一项步骤属于这个工艺中的难点,如果让刚刚完成的固体薄膜电解质在空气中多呆一会,在空气中的水和氧会导致其活性降低。

    因此秦风需要以最快最稳的速度将他放入手套箱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制作。

    放入手套箱后的下一个步骤就是需要检查固体薄膜电解质。

    虽然秦风在在意识空间中练习了数百次这套动作,已经到了行云流水稳定不会错的地步。

    但中间会不会出现错误谁也说不好,因此得进一步的检查,确认没有问题后才能进行与其他部位进行拼装结合。

    经过电化学扫描后确认没有任何问题,秦风便开始制作第二批固体薄膜电解质。

    由于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缘故,不能一次性将一枚电池所需要的电解质给全部做完。

    得需要进行分批制作,最后再进行整合连接。

    按照第一批出产的量来计算,秦风估计再做个两批应该就能够满足一枚18650电池规格的需要。

    经过数小时的制作等待,秦风终于将所有部件材料完成。

    接下来就是在手套箱中进行拼装,这个过程五六分钟便搞定了。

    到这固态金属锂电池便算是做好了,只不过是一个没有外壳的电池。

    固体薄膜电解质在有保护后便可以从手套箱中取出,随后将组合好的核心部分放入18650规格的外壳中。

    在做好填充封闭后,一枚三无固态金属电池便诞生了。

    带着这枚刚制作好的电池秦风来到旁边的测试区域,准备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测试。

    而第一步就是充能放电。

    按照目前手中这枚电池的能量密度计算,其中容量大约在7000毫安至7300毫安之间。

    以实验室的快充设备来看,大概要六七分钟左右才能将其充满电。

    秦风将电池放入快充设备后,便将防爆板关上,随后启动快充。

    在等待充电的期间秦风开始制作第二批电池的准备。

    为电池充电的时间很快便过去了,秦风回到快充设备前,在面板上显示着输入电量已经有7200毫安了。

    看来制作工艺还是十分完美的,快要赶上极限数据了。

    相比较于特斯拉使用的18650锂电池,秦风这款三无电池的电池容量已经超过其两倍有余。

    不过秦风并没有取下电池,而是直接启动一系列的电池检测程序。

    除了挤压刺穿这种破坏性的测试没做之外,其他各种环境全部折腾了个遍。

    最终秦风也拿到了一份电池的初步报告成绩。

    固态金属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能够达到600Wh/kg,其中电池每克毫安能够达到165mAh/g。

    而充放测试的结果无法直接获得,但从固态薄膜电解质的降解率来推算其冲放次数能够达到一千次左右。

    并且达到一千次极限冲放后电池也不会报废,而是内部容量会下降至原来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只有继续使用超过一千三百次后才会彻底报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