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韬略 > 第八十五章 奇怪人影

第八十五章 奇怪人影

    丁瑜洲顺着武媚娘的眼神暗示向前方看去,在杂役的队伍中惊讶地看到一个陌

    生的男人面孔。

    那男人相貌平平,普通人的容貌,如果不是额头偏左的位置处有一块极为明显

    的鸽蛋般大小的胎记,很难会引起观者的注意。

    那男人个头比周围杂役要高许多,这也是让武媚娘和丁瑜洲能第一眼就注意到

    的缘故。

    丁瑜洲估摸着他的的身高,发觉此人至少有一米七五,要知道古人的平均身高

    大多不高,一米七五在现代社会算中等身高,在大唐却算是高个子了。

    武媚娘之所以发现了这个奇怪的人,纯属偶然之中的发现,武媚娘原本是想从

    人群里看看昔日与自己一起来寺出家的“同事”们是否都还在,却不料注意力全被这

    个奇怪人给吸引了。

    凭她见人识人的过目不忘本事,记忆里从未见过此人,又见那人表情怪异,存

    有居心叵测之嫌,担心此人横生事端,才及时用眼神提醒丁瑜洲。

    丁瑜洲从未见过此人,要知道他可是众杂役的大哥,谁叫什么,谁有什么喜

    好,谁有什么特点等等这些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唯独对这个人,他不认识,也不知道。

    那人随着众人一起掩面而泣,与众不同的是,他一边用手擦着眼泪,一边还不

    断四处张望,鬼鬼祟祟的样子,似乎图谋不轨。

    武媚娘靠近丁瑜洲,悄声问道:

    “瑜洲哥,你说,那人不会是兰陵萧氏的人吧?专门混在人群中刺探消息的?”

    丁瑜洲对于武媚娘的猜测表示肯定,同时又表示出否定,兰陵萧氏的人不可能

    如此明目张胆地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若果真如此,岂不是主动暴露目标相当于找

    死,那么这个人不是傻子就是吃错药了:

    “或许也有可能是附近的村民来看热闹的?一会儿我让阿元上前一问便知。”

    丁瑜洲歪着头回应武媚娘,对此事不置可否,稍微迟疑一下,当他再向人群里

    搜寻那可疑之人的时候,却发现那人早已不知去向,不知是躲到了人群后面,还是

    偷偷离开了,而这时人群开始渐渐涌动起来。

    丁瑜洲心里暗叫不妙,因为大小尼姑们开始涌入院子里,着急去瞻仰住持的遗

    容,众人完全没有注意到那个陌生人的存在。

    此时,悲从心中来,悲伤是现在最贴切的旋律,众人纷纷落泪啜泣,尤其住持

    大师的亲传弟子心情更是悲恸,除了哭天喊地的哀嚎,其他什么事情都顾不得了,

    更别说去关注贼人和歹徒。

    此时的人群渐渐涌进那一夜之间发生了诸多事情的院落,钱来竹将军知道此情

    此景是拦不住的,便安排留守在院里的士兵负责秩序的维护和引导,防止发生踩踏

    等安全问题,让众位大师可以安心凭吊住持。

    丁瑜洲的感情刚才已然爆发出来,此时虽然伤心悲痛,但是他更放心不下的事

    情是那个可疑之人,他心中那不安定的直觉让他深感惴惴不安,总感觉有极为不利

    的事情即将发生。

    武媚娘和阿元一直在丁瑜洲身旁,阿元倒也罢了,唯独武媚娘,作为感业寺的

    妙真,他没有和众人一起到院子里凭吊住持,这虽然有些不妥,但是她救寺有功,

    其他人也挑不出什么错处来。

    再者此时的武媚娘与丁瑜洲有着同样的预感,生怕一会儿再出现突如其来的危

    险和隐患,用警惕性的目光将所有角落都一一扫视一番,可始终都没有发现那人的

    踪迹。

    阿元小心翼翼地站在丁瑜洲身旁,见他闷声不说话,虽然不明白他的心思,但

    是知道他的习惯,就是在他在思考的时候,不喜欢被人打断思路。

    丁瑜洲思索了一会儿之后,便让阿元叫来刘大和黑二,让这两人带领几个机灵

    的杂役去周边搜寻,可最后杂役们无功而返,什么也没有搜到。

    就这样,那个陌生的男人如同鬼魅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因为搜寻无果,单凭一面之缘也查询不到什么,感业寺地方又这么大,山势险

    峻,倘若找一个人,如同大海捞针,加之随后的几天里,感业寺风平浪静,无任何

    大事发生,这件事也就渐渐淡出了丁瑜洲和武媚娘的记忆,不再作任何追究了。

    那日午后,钱来竹将军和诸位将士在感业寺用完午餐之后就离开了,没有作多

    余的停留。

    毕竟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用钱来竹将军的话说他们军令在身,一刻也耽误不

    得,还急着回城中向上司汇报案情,就急匆匆押解着擒住的贼人回长安城交差复命了。

    钱来竹将军走后,感业寺杀人案就此告一段落。

    只是唯有一件事,让丁瑜洲他们觉得此事蹊跷,疑点重重,就是自钱来竹走

    后,感业寺便再也没有听到任何关于此连环杀人案的审判结果,任何一点消息也没

    有,此事犹如石沉大海,音信全无,任何人都无从知晓。

    丁瑜洲凭借着多年的历史学研究经验,从在密道里听到孙武福和妙善的对话中

    早已知晓此事的来龙去脉,断定此事必然是因为涉及皇家秘事,又是干系皇帝清

    誉,所以才秘而不发,故而连史书中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要不是丁瑜洲亲身经

    历,他也绝对不会想到历史的真实情况会是这般。

    如此想来,恐怕真正知道事件结果的也就只有唐高宗李治和经手的为数不多的

    几个大臣了。

    后来丁瑜洲去长安城内采购东西,偶然听到皇帝下旨申斥了兰陵萧氏一家,至

    于什么原因,百姓们不知,只是传言传达圣旨的内监还将一个男人的首级一并交给

    了兰陵萧氏,以示震慑。

    通过这一消息,丁瑜洲知道那首级定是孙武福无疑,这也让丁瑜洲愈加坚信自

    己的推测,想来唐高宗定是气得火冒三丈,吹胡子瞪眼,又不能公然大规模处死涉

    案人员,只得忍气吞声,私底下敲山震虎了。

    此时的唐高宗李治刚刚登基,根基不稳,朝中一切事务还需要仰仗长孙无忌、

    褚遂良等太宗时期的老臣,所以唐高宗一切事务都还不能完全自己做主,国政军要

    的处理都极为小心谨慎,包括自己的后宫事务,都是极力维护着安稳和平衡。

    虽然萧淑妃一手作出了这种事情,但是唐高宗李治顾及到兰陵萧氏枝繁叶茂,

    树大根深,势力庞大,一时难以撼动,表面上并未对萧淑妃采取什么惩罚,依旧对

    其宠爱有加。

    不知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

    还在找"大唐韬略"免费小说?

    百度直接搜索:""看小说很简单!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