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韬略 > 第一百九十五章 瑜洲的高光时刻

第一百九十五章 瑜洲的高光时刻

    虽然武媚娘重新被恢复了位分,她的地位再次得到了巩固,昔日的风光和荣耀

    又再度重新回到了她的身边。

    可是武媚娘敏锐地发现她的处境,依然还是很危险。

    不光是因为她的地位,仅仅是后宫的三把手,她的上面还有皇后和淑妃这两个

    强有劲的对手,让她依旧处处受制于人,依旧还得处处小心行事。,而且武媚娘的

    内心是追求自由,向往自由,心底深处有这样的原则:

    不容许有人在他之她上,她也不允许自己受制于他人。

    武媚娘发现,现在后宫依旧是以前的三足鼎立之势,皇帝李治虽然宠爱于她,

    但是李治对皇后和淑妃之间也依旧保持着浓浓的深情。

    武媚娘知道李治或许不是出于真心,或许是忌惮皇后和淑妃背后的家世,但是

    这对于她武媚娘而言已经是非常大的威胁。

    这是目前武媚娘的处境,而王皇后和萧淑妃,她们的处境也同样如此。

    她们也同样感受到了武媚娘再次崛起之后,对她们所带来的威胁。但是她们一

    时实在找不出任何武媚娘的把柄,也无法将她打垮,所以后宫争斗又再度陷入了僵

    局,似乎陷入了无法打破的僵局。

    整个后宫跟着整个僵局而陷入了一片死寂沉沉的沉水之中。

    所有的人都看不清当前后宫的状态,包括李治感觉对自己的后宫产生了极强的

    陌生感。

    就连朝中那些惯会见风使舵的大臣们也全都纷纷纳闷,不知道到底应该投向哪

    一个后宫嫔妃,来给自己求得一张护官符。

    宫人们更是全都一脸疑惑,尤其那些在宫几十年的老宫人,他们完全也看不透

    当前这后宫的水深火热。

    所有人都搞不清楚,下一步后宫将会向多极发展,还是向一人独大发展。

    虽然情势是这样的,但是日子总要持续往下过去。

    武媚娘因为有了儿子也有了女儿,所以她每天的生活也算是幸福美满的。

    王皇后和萧淑妃因为看不透情势,所以选择按兵不动暂且收手。

    武媚娘因为有了儿女需要照顾,所以也没有发起再度的进攻。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一天天的发展,一天天的变化,这些变化和发展都

    是在潜移默化中的。

    这些发展和变化,或许只有上天才能看得清,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是无法体察到的。

    武媚娘和皇后、淑妃之间的恩恩怨怨就这样在每天表面上的风和日丽中私下里

    却风风雨雨里度过。

    这一日,李治在朝堂举办全国一年一度的廷讲。廷讲,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

    就是在国家大殿上进行谈论和讨论儒学经典。

    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皇帝会召见全国儒学饱学之士和他们一起讨论诗书礼

    易,讨论儒家文化。

    这在读书人眼中,是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会。

    皇帝举办廷讲的地点,设在太极宫的正殿,太极殿,这是举行国家典礼的最正

    式的场合,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廷讲的重视。

    此时,李治端坐在宝座之上,俯视着匍匐在脚下的众臣和众多儒生,他们来自

    国子监和全国各地,他们一个个昂首挺胸,雄姿英发,似乎肚子里装满了对儒家经

    典和文化的传承。

    丁瑜洲作为国子监太学博士,特地受到李治的召见。

    因为丁瑜洲对于四书五经的见解独到,又极富有新意,所以被李治作为特邀嘉

    宾,参与了这次廷讲活动,这对于丁瑜洲而言也是一场具有纪念意义的重大活动,

    因为他可以亲眼目睹一下这大唐知识分子界即一场盛大活动。

    丁瑜洲作为参与其中的一位重量级选手,既亲身体验这一文化盛典的宏大场

    面,也能感同身受这里的每一个真实的气息。

    这个时候,丁瑜洲正在做着汇报演讲:

    “中庸之道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待人

    待物,至诚至善,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庸之道看似是为人处事的大道理,而

    把它运用到具体之处,则如天鹅绒衬托下的水晶,处处闪现着美妙的光芒……”

    丁瑜洲站在太极殿之中,对大家侃侃而谈,叙述着自己现代人对于中庸的理解。

    丁瑜洲的这种理解,在大唐的知识分子界,尤其在那些儒学大师来看,完全是

    新颖而又有些不可思议的理论。

    丁瑜洲洋洋自得,不理会任何人的反应,继续以一种天地之间天地人三才的状

    态,继续说道。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

    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所以我们汲取中庸之道的积极因素用于处理国家朝

    政大事。中庸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证以及中和的思想,能够让为君者身心

    和谐,并能够处理好君臣之间的关系,后宫嫔妃的关系,以及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

    丁瑜洲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发人深省。

    “所以这也就是中庸里面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

    丁瑜洲洋洋洒洒的一席演讲,得有半个时辰之久,感觉意犹未尽,但是因为时

    间关系,自己不得不做了个总结。

    他阐述了自己对于《中庸》的理解,然后非常自信满满地看了一眼李治,发现李

    治的眼睛都直了,完全是一种仰慕的神色来对着自己。

    只听李治称赞道:

    “瑜洲爱卿,朕当真是小瞧了你,那日你作得一首诗,就着实让朕大为惊叹,

    今日又对《中庸》作了如此深刻阐述,真是让朕大开眼界呀。你还有多少才华,是朕

    不知道的呢?”

    李治说完,随即拍了拍巴掌,再次对丁瑜洲表示称赞。

    皇帝都如此说了,底下的一种饱学之士、儒学大家,虽然有些自命不凡,自命

    清高者,对丁瑜洲的这些理论表示不屑,认为他这是在亵渎经典,但是听到皇帝如

    此认同,也不好再多提出反对意见,也只得随声附和:

    “好,着实是精彩,精妙呀。”

    国子监祭酒叶静能上前一步,对皇帝说道。。

    “不瞒陛下,微尘暗暗观察,丁大人确实是有德之才。不光对《中庸》等经典有

    着新颖的见解,而且对《大学》《论语》《孟子》等其他儒学经典也是见解颇深。

    国子监随行的其他几个大臣,也随声附和道:

    “陛下确实如此。”

    李治听国子监的大臣如此夸赞,心中甚是惊讶,因为他知道国子监的这些大臣

    们,一个个都自认为自己是天下儒学士大夫的代表,谁都不服气谁,没想到今日竟

    然异口同声称赞丁瑜洲此这个人,当真来了兴趣,便问道:

    “你们一个个都称赞丁瑜洲,那你们说说这丁瑜洲到底怎么个新法?”

    还在找"大唐韬略"免费小说?

    百度直接搜索:""看小说很简单!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