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韬略 > 第367章 玄奘的徒弟们(会是谁呢?)

第367章 玄奘的徒弟们(会是谁呢?)

    禅房内檀香飘散,清醒的味道弥漫空气中。

    丁瑜洲听完玄奘的话,脸上的表情不知是忧还是喜,不知是悲还是痛,反正心

    情复杂,震惊之余更多得是体会到了危险就在身边的恐惧,没想到危险竟然就在身

    边,就在距离他咫尺不远的距离。

    玄奘大师重述了一遍:

    “那些弟子们不想让贫僧为难,一个个当着贫僧的面自刎于大雄宝殿之中,以

    便让贫僧无后顾之忧,所以贫僧才能及时出手相救施主。”

    丁瑜洲听着大师说得悲痛,知道他是出家人不会大悲大喜,可唯独此事,他实

    在是忍受不了弟子们离他远去的事,或许他也想起昔日得意门生辩机被腰斩的情形。

    想想就觉得伤感,丁瑜洲发觉玄奘大师的眼睛里流出了几行清泪,那是他悼念

    弟子的伤心泪,也是对现实控诉的泪水。

    丁瑜洲心下不忍,忙劝慰道:

    “大师,还请节哀,您的弟子都是得道高僧,他们不想让您左右两难,更不想

    让您被人挟制,他们的感人事理应昭告全国,让天下人为之效法,这些我也都会一

    一秉明陛下。”

    玄奘点了点头,随即又说道:

    “昭告天下,不昭告天下已经无所谓了,贫僧刚才失礼了,只可惜弟子们一个

    个离我而去,当真是贫僧的罪过,贫僧自此再也没有什么追求,只愿天下太平,百

    姓安康。贫僧曾经向太宗皇帝提议,愿乞骸骨回家乡少林寺翻译经典,当时太宗皇

    帝不允许,如今贫僧再度有此意,希望能回到家乡少室山去。”

    丁瑜洲知道玄奘一心向佛,不想卷入是非之中,日渐衰老,而又加上眼睁睁看

    着徒弟离世,更明白他心中悲愤,急忙劝慰道:

    “大师,你是大唐德高望重的僧人,是陛下和娘娘等人都敬重的得道高僧,你

    的德性应济世救人,光耀千秋。或许您感觉身体乏累,企愿休息退休也实属正常,

    丁某听闻陛下即将前往洛阳巡视,到时您可能随驾,不妨可以再度提及,或许陛下

    有可能会答应。”

    玄奘点了点头,又是哀叹了一声,就算有大功德如玄奘一般的人物也会有烦恼

    的,也会感觉到劳累和伤心,不过玄奘终究是出家人,早已超脱生死,将生死置之

    度外,只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详,玄奘的脸上很快恢复了往日常有的端详和安和。

    此时他不再去想弟子们的死亡,不再去想俗世的纷扰,只追求内心的一场空

    灵,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解脱。

    世事一场大梦,当梦醒来,一切为空,梦入后或许也是一场空,出家人不求其

    他,只求空灵。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因为大雄宝殿里出了命案,歹徒们不敢作过多的停留,

    加上玄奘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功力,此时迫不得已展露了自己那浑厚的内力,故而对

    歹徒们也是一种震慑,贼人们气势汹汹而来,却垂头丧气败兴而去,大慈恩寺才暂

    时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丁瑜洲又安慰了玄奘大师几句,并让阿元火速派遣有武艺的家丁前来护卫,以

    保大慈恩寺的安全,同时他再度入宫,向李治和武媚娘禀告了大慈恩寺的情况。

    皇帝李治得知玄奘大师险些遇难的事情之后,连连痛骂几大家族胆大妄为,愈

    发对他们深恶痛绝,进而坚定了他要彻底铲除几大家族势力的决心。

    武媚娘知道后,表面也是震怒,心里却格外兴奋和喜悦,因为这是她苦苦等待

    的机会,这是彻底铲除反对者的机会。

    唯有这样,才能够有理有据地铲除他们,才能够有理有据地发起总攻。

    为了保护大唐国宝——玄奘大师,李治也派出了护卫到大慈恩寺,并且亲自下达

    诏书给朝廷和全国,要求众人保护玄奘,特意表明任何人不得扰乱佛门清修,如若

    违抗定严惩不贷,同时并将扰乱佛门清净的那三个男人,当众斩首,同时将尸首挂

    在城门之上,以儆效尤。

    丁瑜洲与玄奘因为这件事而关系再进一步,愈发亲密。

    玄奘本就对丁瑜洲的佛缘颇为满意,加之此事,更加对丁瑜洲赞不绝口,丁瑜

    洲说出了他说不出口的事,解决了他不好出面解决的问题。

    丁瑜洲因为仰慕玄奘的个人魅力和光辉风采,更是格外对他心生崇敬。

    就这样,大慈恩寺得到了暂时的安稳,皇帝再度出面,以皇家诏书的方式,确

    保了玄奘和弟子的安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名门望族们的势力。

    丁瑜洲的安全也暂时得到了保证,因为元老大臣们再度受创,他们不敢轻举妄

    动,因为如果他们再胆大妄为,就会直接背负的叛变谋反的罪名。

    如若意图谋反,那将是死罪,任何事情都没有回缓的余地,所以几大家族的大

    臣们全都将自己的行动改为暗中进行,不敢明目张胆地去到各地各处煽风点火。

    ……

    如此以来,丁瑜洲和许敬宗发现几大家族偃旗息鼓,收敛锋芒,却让他们找不

    到继续铲除他们的证据了。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而现在没有任何风险,何来求富贵?

    原本丁瑜洲的计划是根据他的游戏攻略筹谋着,按理说,这些元老大臣们肯定

    不会袖手旁观,坐以待毙,反而会采取行动制止对他们的不利局面。

    很长时间以来,元老大臣们竟然毫无动静,或许他们真的选择了退而求其次,

    接受了当前他们即将衰败的局面。

    也或许因为李治在朝廷上对他们的痛骂,也因为李治的那道诏书,让他们看到

    的李治力量的崛起。

    长孙无忌依旧在编修国史,不问朝政,这对于元老大臣们而言也是一种信号,

    既然朝廷不容,那就退出朝廷吧。

    长孙无忌退回书斋,只求用自己毕生心血来为大唐做最后一些事情,尽余热为

    大唐的繁荣富强,贡献最后的一点力量。

    长孙无忌的性子是这样的,目前看来,其他元老大臣们的心思也是如此,因为

    他们都是跟随太宗皇帝浴血奋战,辛苦打下江山的元老大臣,他们一辈子忠于先皇

    先帝,一辈子忠于大唐江山,就算如今的皇帝不待见他们,不尊敬他们,他们也不

    会做出伤天害理违背君臣大义的事情。

    还在找"大唐韬略"免费小说?

    百度直接搜索:""看小说很简单!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