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韬略 > 第672章 幕后操盘手

第672章 幕后操盘手

    丁瑜洲幸亏没有前往高句丽的战场,因为这一场仗打得格外凶险,打的格外惨

    烈,要不是李绩和薛仁贵军纪严整、兵贵神速,再加上老将坐镇,作战技术神出鬼

    没,恐怕是难以打胜这场战争的,要知道这场大唐与高句丽的战争,可是从太宗皇

    帝时期就一直开打的,直到现在才是最后的决战。

    这场仗虽然取胜了,但是中途出现了很多逃兵,很多士兵因为生病,因为路途

    遥远,因为思念家乡而半途逃了回来,以至于让武媚娘甚感生气震怒,一度扬言下

    令要将这些逃兵全部斩首示众并且株连九族。

    就在这个时候,当朝太子李弘站了出来,替那些逃兵求情,并指出对待逃兵的

    处罚不能一概而论,尤其对于那些因为无奈,因为天灾,因为被俘等原因而逃亡的

    士兵,应该从轻处罚,更不能够株连他们的家人,才能够展示皇家的恩威并重。

    李弘的这个提议受到了丁瑜洲等一众大臣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这不仅仅是了太

    子的仁德之心,而且也显示了太子能够审时度势看清事实真相的眼光。

    丁瑜洲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武媚娘的做法太过没有人情味,只是一味地处罚,

    对于前线将士的士气会造成不利影响。

    在听到丁瑜洲私下的解释后,也迫于众人的压力,武媚娘以皇帝李治的名义对

    外宣布,对太子李弘的做法大加赞赏,赞扬李弘心怀仁爱之心,堪当皇子表率。

    对于李弘的这种表现,暗地里,武媚娘是不高兴的,因为她有隐约的忧虑:太

    子如果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到时候一旦反对她武媚娘的意见,可就让她多年来经营

    的局面崩塌了。一旦大臣们认为太子堪当大任,还会趁机提请皇帝让太子监国,那

    对于她武媚娘目前“二圣临朝”的朝局更是一种彻底的打击。

    好在有丁瑜洲的强力支持,力压群臣,武媚娘暂时能够保持住她继续参政议政

    的机会。

    丁瑜洲作为一剂润滑剂,在太子和武媚娘之间不断来回斡旋,尽量保持着左右

    逢源,调和着母子关系,倒也能够让彼此相安无事。

    ......

    乾封元年之后的几年里,大唐国内国外发生了很多大事,丁瑜洲帮助武媚娘全

    力应对着,处理着,倒也顺利完成了他们的责任和使命,每当在大唐面临大事的情

    况下,他们也总能够配合默契,圆满处理。

    这个时期,武媚娘和丁瑜洲继续保持着默契,在外面纵横捭阖,坐拥江山,造

    福百姓,在内庭,他们则是继续保持着甜蜜的爱情关系,随着小太平公主的不断长

    大,他们越来越像美满幸福的一家人。

    唯一的遗憾和不足就是丁瑜洲的这个家庭不能公布于众,昭告天下,无法得到

    天下人的祝福。

    好在丁瑜洲思想摆的正,感觉能够如此已经是上天垂爱,倒是武媚娘总觉得这

    是一个遗憾,觉得对不住丁瑜洲,屡次私下里提议要加封丁瑜洲的官职,甚至有要

    将他册封为亲王的打算。

    这些额外的恩宠,屡屡都被丁瑜洲拒绝了,只是劝说:“如此已然甚好,如果

    再搞出什么大动静来,恐怕会多生事端啊。”

    丁瑜洲尽量维护着与武媚娘的美满婚姻和亲密关系,尽量释放着自己对于武媚

    娘的一种复杂感情,一种近乎爱慕而又近乎欣赏的感情。

    武媚娘这个时候对丁瑜洲也是格外关怀的,心里头总是给丁瑜洲留着非常重要

    的位置,不论大小事情,都会第一时间告知丁瑜洲,征集他的意见后,再去做决

    断,才会去付诸实施。

    丁瑜洲在一定程度上尤其在处理国政军事上,成为了武媚娘的老师,成了她的

    指导老师,在无形之中,丁瑜洲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影响了武媚娘的民本思想。

    作为现代人的丁瑜洲非常清楚,也明白地知道以人民为发展中心的理念是有着

    这么重要的意义,深知统治者脱离群众和得到群众拥护是两种不同的区别。

    丁瑜洲也尽量有意或无意地向武媚娘传达这种为民情怀,让她要多关注百姓的

    生活,制定政策,下定命令前都要想想这样对于百姓有没有好处。

    他还时常告诉她:“只有获得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作为皇后的地位才能牢固,

    才能持久。”

    武媚娘虽然半信半疑,但是仍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份民本思想。

    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武媚娘与丁瑜洲之间关系越来越亲密,已经渐渐地从原

    来那个大唐热恋的状态进入到了你侬我侬的夫妻关系。

    彼此各自的熟悉,让彼此不再粘连对方,以致于让丁瑜洲渐渐地有了更多的机

    会和精力去为大唐百姓做一些实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大事。

    他很多时候在闲暇时光里坐在自己设计的躺椅上,面对着云卷云舒的天空,思

    考着大唐百姓的生活,也常常思索自己来大唐之后到底在追求什么,在思考什么,

    在做什么。

    他深知,有很多很多事需要他去做,有很多很多的人物关系需要他去处理。

    虽然他努力地让自己减少与这些人之间的纠葛,因为他不善于处理这些复杂的

    人际关系,他只想着能够让自己内心的淡定和从容,能够让周围的人温柔而有力

    量,这就足够了。

    在来大唐后,丁瑜洲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社会公众人物,更从来没有想过

    自己会成为大唐百官之首,成为一品的宰相。

    终究造化弄人。

    他为自己能够体现真实的大唐生活,真实地感受大唐的风土人情,亲身经历大

    唐辉煌的历史时刻,感到由衷的兴奋和喜悦,只是没有想到的,回过头去思考已经

    发生的事情,原来、竟然是他丁瑜洲成了推动历史发展的暗中操盘手。

    如今所发生的一些事情,确实出乎了丁瑜洲的意料,也让丁瑜洲觉得这偶然中

    存在着必然,必然之中存在着偶然。

    他庆幸所有的一切并没有发生任何区别于历史规律、历史记载的偏差,一切看

    似荒诞无际,一切看似不真实,却又是那样巧妙地与历史记载完全吻合。

    原本丁瑜洲顾虑太重,他以自己作为学者的身份来限制住了自己的脚步和思维。

    自从在终南山他彻底反省悔悟,彻底意识到自己应该顺应内心最真实的追求

    后,他果断放弃了曾经的坚守,挽回了与武媚娘之间本来就早已缘分既定的关系。

    还在找"大唐韬略"免费小说?

    百度直接搜索:""看小说很简单!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