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韬略 > 第689章 天后让太子

第689章 天后让太子

    就在众人都连连称赞太子年少有为,堪当国家大任之时,所有人都为之赞叹不已的时候,只有武媚娘的心底深处如翻江倒海一般,是格外复杂的。

    对于李弘的这一系列措施,武媚娘看在眼里却急在心里,她很希望自己名义上的儿子能够有所建树,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够健康快乐长大,分担自己的身上的重担和心酸,但同时她心里头又有着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这些儿子们的长大对她而言是一种极大的威胁和竞争。

    丁瑜洲很明白武媚娘的心思,但对于太子的所作所为,武媚娘必须表现出支持的姿态。

    太子所做的都是深得民心的事情,如果不准奏,武媚娘就会被推到民心的对立面,成了臣民的敌人,甚至会成为全民公敌。

    考虑这些关切,丁瑜洲非常义正言辞地劝说武媚娘无论如何都必须听从太子的建议,顺应臣民们的呼声,支持太子的很多措施。

    武媚娘不甘心,试图反对,可是丁瑜洲言词激烈地予以驳斥和反击,并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让武媚娘不得不以皇帝的名义同意了太子的很多施政方略。

    表面上,武媚娘对太子的所作所为表示了同意,但是心里头越发感到恐慌,越来越提防太子李弘的影响力,担心太子超过自己风头,心底深处,她是他不愿意看到李弘这颗冉冉上升的新星盖过自己的光芒。

    再者李弘不是她亲生的儿子,这让她更加有理由能够说服自己不愿意让这么一个人超过自己,甚至影响自己作为天后的威严。

    武媚娘因为有这种心理活动的存在,很多时候有些言不由衷,表现很不自然。

    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武媚娘的这些反常行为都被丁瑜洲所看在眼里。他很清楚也很明白武媚娘目前的处境,心里头也为武媚娘当下的处境感到担忧,同时更为李弘的处境而感到担忧。

    这个年少有为的少年太子浑然不知,正沉浸在他所取得的这些伟业成就中,完全忽略了他身后那个默默不说话的天后娘娘的玲珑心思。

    日子一天又一天,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总能会发现坚持的意义。

    很快时间就来到了公元672年,这一年是大唐咸亨三年。

    这一年,李弘刚好二十岁,到了弱冠之年,算是正式成为男丁的年纪。

    这一年又发生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大事,一场记载于史册的大事。

    因为太子行了冠礼,按照古礼,他真正成人成年,已经彻彻底底是一个大人,所以众臣觉得太子已然长大,由于天皇陛下身体患病不能理政,那就应当由他太子来履行他作为储君的职责,故而纷纷建议天皇让太子李弘监国处理国政,也便于早早让太子得到锻炼,帮助天皇分担重担。

    最先开始提议的人,着实让武媚娘生气,所以她暗暗授意丁瑜洲去查问,可丁瑜洲查来查去,愣是没有查出来究竟是哪个大臣最先提出来的?

    或许众臣都已经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个观点,这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在早朝时,大家纷纷齐声表达出了他们心中的所思所想。

    大臣们一致支持太子,太子的呼声一度高涨,这是武媚娘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有时候,一个人往往越是害怕什么现实中就越会发生什么。

    武媚娘一直担心着太子等诸多皇子们的长大会对自己造成威胁,不料事情还是发生了,就是这样光明正大地发生了。

    这也是武媚娘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事实,是不可能随随便便更改的。

    尽管武媚娘十分想去避免,可是儿子们长大是自然规律,儿子们对于权利的威胁是避免不了的。

    武媚娘有些执拗,丁瑜洲屡次劝说,但是效果甚微,似乎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追逐已经成了武媚娘内心中最本能的追求和情结。

    丁瑜洲在日常与武媚娘的相处交谈之中,言语之间,能够看清武媚娘内心的这份不安。

    可是就算如此,丁瑜洲实在没有法子,也无法从史书中找到规避之策,因为这是历史的必然。

    还是那句话,儿大不由娘,儿子大了就要剥夺皇家的权利,这是自古以来所有朝代都会发生的事情。如此情况就像清朝末年光绪与慈禧的关系,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现在人家李弘的所作所为深得全国民心,所以一度之间,武媚娘的存在就显得很尴尬,也很被动,她只能以退为守。

    表面上,武媚娘与皇帝李治并称二圣,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号,天皇和天后,但是所有的诏书仍然要以天皇的名义对外发布,天后除了发表一些言论,权力范围仍然仅仅只是限于后宫,作为六宫之主的权利而已。

    目前她还不能够名正言顺地颁发圣旨,实施她心中所思所想的政策。

    如今天皇是高大愣假扮的,对外宣称病情加重,天皇无法理政,所以大事小情都由负责监国的太子来决断做主,武媚娘这位天后显得有些多余,w她只能暂且隐忍,做出让步,以退为进。

    这也是一种必须做的事情,因为别的没有什么好法子,丁瑜洲的话让武媚娘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武媚娘看清了局势,更加坚定了内心深处的判断。

    丁瑜洲的原话是这样说的:“你大可暂时放下一些权利给予太子,太子毕竟年轻,经验不够老道,在处理朝政方面肯定日后会生出许多错来,如果错误严重,到时你大可以训政的方式参与,如此名正言顺也够让那一帮群臣无话可说。

    武媚娘不忍心,半信半疑,仍然不解其意地问道:“那万一他一直没有什么错处,又该如何?这时间有多长有多短呢?”

    从武媚娘的话里,丁瑜洲知道武媚娘不愿意交出自己的权力,不愿意舍弃自己得来的这份辛劳成果,对于权力的掌控权是不愿意轻易放弃的,所以丁瑜洲明白并劝说道:“这点,你大可放心,太子年纪轻轻,就受到这般奉迎,不是好事情,他不像你经历风霜雨打,经历大灾大难,太子还是稚子,所以大可不必担忧,放心便是。倒是你要注重后宫之事,不要让这后院再生出事端才好。”

    还在找"大唐韬略"免费小说?

    百度直接搜索:""看小说很简单!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