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楚云行 > 第四十八章 中和夜宴(一)

第四十八章 中和夜宴(一)

    唐贞元初年,德宗皇帝李适认为三月有“上巳节”,九月有“重阳节”,而二月正是天气由寒转暖、万物复苏、农事开始之际,却没有一个节日,实在说不过去,于是就征求宰相李泌的意见,废除以往正月晦日(正月最后一天)为节的旧例,改贞元五年二月初一为“中和节”。

    这一天,所有官员都会放假一天,皇帝也会赐钱给到官员聚会,这个习俗复唐之后也被延续使用,像冯道这样的宰相和北衙府的禁军诸将会被赐钱伍佰贯,南衙府的在京禁军诸将则被赐钱二百贯,翰林学士等会被赐钱一百贯用于宴聚。除了赐钱赐宴,这天,皇帝还会给大臣赏赐尺物,二月是昼夜长短基本相等的时节,适合校准度量衡,因为度是长短的标准,亦可联想到法度、制度,从而联想到天子治理四方,皇上赐尺给臣子,象征用统一标准来治理天下,含有对臣下公平、正当的寓意。通常会赐给臣下,红牙银尺、黄牙银尺、玉尺等,而在民间大家也会相互赠予尺物。

    除了赏物给官员之外,皇帝也想到了百姓,会赠送给京城的百姓各种各样的粮食、瓜果种子等,民间将这一皇家赏物称为“献生子”。普通的民间百姓最主要的就是祭祀勾芒神,‘勾芒神’也就是‘太阳神’,传说二月初一是太阳的生日,在上古时期就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传统,因为春分这个节气与农事关系密切,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至德宗确定‘中和节’之后,人们也就会在这天举行祈祷丰收的祭祀。

    赵府内,赵杜氏一早就起来做着祭祀需要的贡物‘太阳糕’,赵杜氏将江米磨面,然后用水搅匀,再放入蒸笼内蒸熟。熟透后,取出放到冷却,再将米面揉成面团,揪成二十个左右的小剂子。每个剂子又用面杖擀成小圆饼,饼上抹上一层馅,每五张叠在一起。随后,赵杜氏又将黑芝麻炒熟,和青红丝一起在叠成的圆饼上摆成小鸡的形状,一个太阳糕就算完成了。糕的尺寸,馅类会根据每家的不同而处理,但是小鸡的原样是都会保留下来的,因为糕上的小鸡缘于上古神话中太阳中的一只三足乌鸟,《淮南子》中有云:“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九个太阳被射落了,只剩一个太阳,那里面的三足乌成为了精灵,后来人们把三足乌当成了日中神禽,又把日出与鸡鸣联系起来,认为太阳和鸡是伴侣,一旦鸡鸣,太阳升起,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耕耘,所以,糕点之上都会摆成小鸡的模样。

    做完‘太阳糕’,赵杜氏在梁垣几人的帮助下,在院内摆上了香案,供上了太阳星君的神像。此时,香孩儿和他的大哥济孩儿也从官府那拿回赏赐的瓜果谷物回了家。太阳升至头顶之时,赵杜氏见家里人都到齐,请上了‘太阳糕’,码于盘中,置于香案的中央。按照男不拜月女不祭日的说法,在赵大人的带领下,梁垣,黄宛天,第五风和赵家的两个小孩香孩儿,济孩儿一起面向东方向太阳膜拜,感谢着太阳神的恩泽。仪式结束之后,赵杜氏和孙余蕊一起将祭祀的太阳糕再分食给大家,赵大人也拿出了春酒和梁垣几人畅饮起来。

    到了傍晚时分,赵大人也受了同僚所请参加他们的宴会,赵大人只是从六品的官职,洛水亭的中和宴会只有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参加。见赵大人已经起身出发,梁垣几人也收拾好奔向洛水旁的洛水亭去赴冯道的中和宴会。看着洛水旁酒肆宴乐,百姓嬉戏的场景,孙余蕊不禁想起了前人描写的中和节宴集序:火旗在门,雷鼓在庭,合乐既成。大厄既盈,左右无声,旨酒斯行,陈献酬之事,乃酣无算之饮。于是群戏全入,丝竹杂沓,蹈舞,悬索走之捷,飞丸拔距扛鼎跃刃之奇;迭作于庭内,急管参差,长袖娜之美,阳春白雪流微清之妙。更奏于堂上,风和景迟,既乐且仪,自朝及暮,唯节有度。“也许那时的景象会比现在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吧!”孙余蕊感受着节日的气氛不由暗暗心生感叹起来。

    “什么事情这么高兴了,蕊儿?”见孙余蕊一人边看着河边的景象边笑着,梁垣好奇的问道。

    “没什么,只是过节当然高兴啦!”孙余蕊看着眼前不解风情的梁垣仍笑意相说。

    “一会儿是不是会见到很多当朝的大人物!”梁垣越靠近宴会的地方,心里越发紧张起来。

    “嗯,冯大人是当朝的宰相,之前就会有宰相代替皇上操办中和宴,所以一般当朝的大人应该都会到,以表圣恩。”孙余蕊一边说着冯道为何会办此宴一边不解的看着梁垣问道,“怎么啦?”

    “咱这不是江城小混混,第一次见识大场面嘛……”梁垣自损地说道。

    “哈哈哈……还有你怕的啊!”听到梁垣自己自嘲着,黄宛天不禁大笑挖苦起来。

    “我就不信你在潭州府见过的场面会比一会儿要见的场面大!”见黄宛天挖苦着自己,梁垣不服气的辩解道。

    “说实话,我只是一私卫,虽然见识过但也没亲自参加过。”黄宛天见梁垣问起,不得不实话实说。

    “那不就是!”见黄宛天服软,梁垣也不在追究。

    “好啦!这种聚会,也不见得会有多少人认识我们,我们就在旁边看着,该吃吃该喝喝不就行了吗!”看着两人又开始较劲,孙余蕊说着自己的想法缓解着两人的情绪。

    “也对,反正现在我的身份是南平的人,出了丑,人家也只会说南平……”听闻孙余蕊的话语,黄宛天忽然反应过来,放松了自己的情绪,开着玩笑说道。

    “你……”听见黄宛天这样说,梁垣,孙余蕊都特别无语的朝黄宛天瞪了过去,几人打闹中走向了洛水亭。

    洛水亭是复唐之后,庄宗皇帝仿造前唐长安城曲江亭而造,主要用于节日游宴,新科进士放榜,游宴等。洛水亭坐落在宫城洛水旁畔,前门亭内中央立有一块巨石,上书“洛水亭”三个大字,进入亭内,映入眼帘的是由四座楼前后高低错落,紧密串连而成的建筑,建筑的左右各有一座方形和矩形高台,台上有体量较小的亭筑,各以弧形飞桥与四座楼上层相通从而围成了一个庭院。

    “梁公子!”冯府的管家远远的就看见了梁垣一行人,招手打着招呼。

    “管家大人……!”见冯管家给自己打着招呼,梁垣一行人赶紧迎了上去。在管家的指引下进了庭院。

    “梁兄,这里!”还未等梁垣一行人好好的欣赏庭院内的摆设,只见一旁的筑台上,孟仁赞一边挥手一边笑盈盈的给他们打着招呼。

    梁垣见遇见了一个熟人,虽然此人并不讨喜,但相对于周遭陌生的人群,还是赶紧走了过去。

    “孙姑娘,好!”还未等梁垣走到孟仁赞身边打招呼,孟仁赞疾步走了过来笑脸迎着孙余蕊。

    “孟大人有礼!”孙余蕊虽然心中对孟仁赞有所抵触,但作为官宦之家,又是在如此重要的场合还是非常有礼的给孟仁赞还着礼。

    “看来这小子是为蕊姑娘来的啊。”几人在孟仁赞旁边的席位上坐下,黄宛天凑到梁垣身边小声嘀咕着。

    “我知道!”见孟仁赞殷勤的给孙余蕊拿着酒水,梁垣冷冷的回着黄宛天。

    “几位,奴家这厢有礼啦!”未见其人已见其声,随着这妖娆的声音,梁垣几人知道是李春燕正在一边走来一边和自己几人打着招呼,众人纷纷转身向后看去,只见李春燕和李艳娘已经走到了自己的面前,梁垣几人纷纷作揖客气的寒暄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