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老臣

    才说了没几句话,李阙的目光中老远的就看到有人继续的朝着这里冲了过来,走路都是急急忙忙的,这些人大多都是在秦王府的时候就跟着李世民一起打天下了的。

    都是秦王府的那帮人,也是后世的那些知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们。

    大唐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大唐战神卫国公李靖、褒国公左骁卫将军段志玄、夔国公刘弘基、河间郡王李道宗、郧国公张亮、英国公李绩这些人等。

    “不太好,要完犊子了。”李阙好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和舅公还有舅老太公,还有侯君集作为太子老爹的军事老师和岳父,说几句话没什么,可要是一会满朝武将们都过来跟自己说话了,三人成虎,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想会怎么说呢。”

    自己一个七岁的没了娘的孩子要是想在这深宫之中好好的活下去的话,一定都要小心谨慎为上啊,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所以李阙正儿八经的告罪了以后,就带着那两个妹妹回了东宫正儿八经的跪着了。

    而其他的那些正在走着过来的老臣们,看到李阙突然地就跑了。

    “哎,小皇孙跑哪去呢?咱们可还没有拜见小皇孙呢。”几个武将们赶紧过去,刚要跑过去,却被卫国公李靖给一把的拦住了,“别大喊大叫的。今天我们几个都得老实点。”

    赵国公长孙无忌看着这大殿里哀哭着的这些人,不禁叹了口气道:“阙儿小小年纪的就没了母亲,现在太子这个做父亲的又不在了,也没有祖母在,陛下政务繁忙,他才那么小的一个人,身在深宫,他这个嫡皇孙,不知道被多人少人盯着呢。”

    申国公高士廉咬咬牙,说道:“观音婢弥留之际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阙儿这个没了娘的嫡皇孙了,要说阙儿的身上也还留着一些长孙家和高家的血呢,太子和先皇后都曾对我们有恩,咱们得看他们看着这小皇孙啊。”

    “这不用申国公您老人家说。”璐国公侯君集这个在沙场上杀伐果决的汉子哽咽着说道:“今年的时候,我出征高昌国,掠夺了不少财物,也纵容了下面的将士们好好的洗劫了一番,如果不是太子殿下求情的话,恐怕侯某现在的人头就保不住了,最起码也是要流放岭南了。

    太子殿下在,侯某听太子的,太子殿下如今不在,侯某听三皇孙殿下的。”

    魏征也在一边哭着说道:“当年要不是先皇后,我魏征的人头也早就不知道落地多少次了,坟头草都不知道多高了,先皇后临走的时候最是不放心小皇孙殿下的,如果陛下恩赐,让小皇孙去封地,那我魏征就跟着小皇孙外放了,这什么御史大夫我魏征也不当了,没了先皇后在,指不定哪天就人头落地了。

    就是跟着小皇孙过去做一个田舍翁,替先皇后看着小皇孙也是好的,就当报答先皇后了。”

    且看华夏上下五千年,能屈指可数的真正的得人心的皇后,唐朝的长孙皇后和明朝的马皇后是必须榜上有名的。

    长孙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

    李世民这千古一帝的功劳薄中可是少不了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不但为李世民生儿育女,管理后宫。

    还在武德年间,替李世民在李渊的后宫里面周旋。

    而在朝堂上也因为有的大臣不对李世民的脾气难免惹怒李世民,每次都是长孙皇后为他们说话,保护了不少人,临去世的时候还叮嘱李世民不要滥杀无辜,要对大臣们宽宏大量些。

    特别是那个刺头魏征,魏征是三天两头的不给李世民鸡蛋里挑骨头就不行的,只要看到李世民有那么一点不对的,就要一直在那说,说到李世民改正为止。

    魏征这个人是上喷李世民,连长孙无忌还有房玄龄杜如晦这些李世民的肱骨大臣们都不放过,甚至对于皇亲国戚,只要一有不对,就要喷,号称大唐第一喷子。

    但是唯独不喷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也知道这魏征是个忠臣,一直在李世民面前给魏征说话,李世民恐怕早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刀子劈了他了。

    现在的李阙却只知道自己的血脉尊贵,可是没能便宜自己的已去的祖母,大唐先皇后长孙皇后,还有父亲李承乾,能留给他的政治遗产有多少。

    现在,整个东宫的大殿内哀嚎一片。

    那两个小姑娘现在也有宫人正在照顾着了。

    而李阙在这,无疑就是所有人都要注意的焦点啊。

    特别是林良娣还有李象。

    林良娣在擦着眼泪的时候还一个劲地朝着李阙的身上看着,眼神里满是担心和防备。

    她带着李象在这大殿之中哭着的时候,朝中大臣们没有一个对他们多说一句话,只是意思了一下礼仪而已。

    李阙朝着长孙无忌他们三人那看了一眼,看了一下站着在侧边的这三人,三个人都对着他微微的点了一下头。

    但是就在这时候,李阙心里突然也在盘算起了一些事情和打算来了。

    如今才贞观十三年,历史上李世民这一朝也都是君臣贤明,没有出现过什么屠杀功臣的事情,而且也正是因为这些人,大唐才能如此盛世于东方。

    随便拿出一个来都是贤臣猛将,且忠心耿耿。

    而且李世民是以贵族出身取得天下的,心里都有一股子自信,和汉高祖,明太祖这两个得国最正的草根出身的皇帝不一样。

    一直都以最妥当和宽厚的方式来对待大臣们,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屠戮功臣的事情,除非是谋反。

    现在李承乾没了,历史上跟着李承乾一起作死造反的侯君集这辈子就应该不能造反了吧。

    而在历史上的贞观十七年的时候,李世民会立李治为太子。

    为什么会跳过嫡次子魏王李泰,而立嫡三子晋王李治。

    理由也很简单,就是李泰那丫的本来都储君在望了,除了他还能有谁啊,结果为了更稳住自己的储君之位跑去跟自己老爹李世民说许以将“杀子传弟”,忽悠自己老爹,老爹啊,你就立我吧,我最好,我最好,你也别担心我弟,那是我亲弟,我亏待不了他。

    这还不算,还要去吓唬自己的亲弟弟晋王李治,别特么的跟老子争,想想咱们大哥的下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