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开局与李二断绝父子关系! > 第四十七章:哎,我这暴脾气

第四十七章:哎,我这暴脾气

    说罢,李阙又笑道:“皇爷爷,咱们大唐的这些大将军们,哪个不是百战百胜之人,要是让他们去杀一些什么名头都没有的,那还不是坠了我大唐名将的威风,他们也不看看自己配不配我大唐名将的唐刀,那岂不是大材小用了。”

    这句话说的好,这话说的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满殿的老将们,一个个的心里都是心满意足的。

    “各位老将军有报国之心,皇爷爷是明白的,但是边关之地苦寒,这一去肯定是要一年半载的,你们这些老将军们都是一代名将了,是国之柱石,去前面打打杀杀的做什么,。不如就坐镇长安,指点江山。”

    李阙接着说道:“要是孙儿选,孙儿就选侯君集大将军。”

    大殿之上的武将里面,侯君集忽然抬起头来,那股子当仁不让,义不容辞的气势无形中就显露着出来了。

    “让侯君集带兵,也好多让我们大唐的一些年轻的将军们一个个儿的也多见见失眠。”李阙一笑道,“也让那些吐蕃人知道知道,我皇爷爷的刀如何,顺便还能给皇爷爷磨磨刀。”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心里对李阙的重视也加重了几分。

    重的是李阙这份知道培养年轻将领的心。

    大唐开国虎贲犹在这,只是大多都已经年迈了。

    那些各家各户的勋贵子弟们,一个个的都是盯着自己父亲的名号,得个小将军的名头的,真正的战场凶险还没上过呢。

    没有真正的上过战场的士兵,不算好的士兵。

    没有真正的上过战场的将军,也不是好将军。

    李世民点了点头,问道:“侯君集,秦王让你去,你去不去?”

    “陛下,臣当仁不让。”侯君集从武将之中里面出现,腰板挺直,高声道,“臣定不会让陛下和秦王失望。”

    说罢,他看着满殿中的群臣们,一脸的得意骄傲。

    他确实有资格这样,在大唐的现在各位开国将军们慢慢的老去了以后,他多次出征西域和吐谷浑和西突厥,吐蕃,都是打的敌人望风而逃的。

    “陛下,新年在即,臣愿用和吐蕃的这一场大战的胜利,用禄东赞的人头,为我大唐贺,为陛下贺。”侯君集说话底气十足,信心满满。

    “好,那就你。”李世民微微一笑,站了起来,“拟旨。”

    大殿内所有人都跪了下来,听圣旨。

    “侯君集为此次出征的行军总管,带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金吾卫,总共十万兵马,出兵边地,并且节制边地府兵所有兵马。”说罢,李世民看着侯君集,“朕让安西都护府也协助你,那边的兵马你也可以用,但是你记住了,这次既然吐蕃敢来,那就让他们都知道一下唐刀的厉害。”

    “臣,领旨。”侯君集抬头,目光里微微的看了一眼李阙,微微一笑。

    李阙也对着这个侯大将军点了一下头。

    “传旨。”李世民接着说道,“出兵之前,皇嫡孙秦王李阙替朕检阅三军,以震军威。”李阙高兴不已,“臣,领旨,谢陛下。”

    不仅是在治国理政上面,在军国大事上,李世民也开始有意的培养自己了。

    跪着在一边的李阙,余光中偷偷的看到了那个金黄色的皇位,知道自己和这个位置的距离,已经近在咫尺了。

    …………

    现在的大唐对着吐蕃可是有着绝对的压倒性的军事优势的,所以吐蕃也不敢大幅度的进攻入侵,只是时不时的跑来烧杀抢掠一下。

    这些年来这些事情其实就没有少过,从贞观十四年的时候开始,因为吐蕃的松赞干布派遣国相禄东赞来求亲,想请大唐下嫁公主过去。

    但是李世民不允许,李世民还在国书上说,别提这茬了,你要是提这茬,你就别来了,不提这茬咱们就能愉快的玩耍。

    但是这里面当然也是有一些李阙的功劳的,可是李阙不说,李世民也不说。

    然后,松赞干布气急败坏了,就时不时的派兵来搞一下大唐的边疆,李世民就恼火了,小老弟啊,你这样可不行啊,买卖不成仁义在,我就不嫁闺女给你怎么的?

    你还能强抢了?

    哎,我这暴脾气。

    然后就派牛进达过去一顿猛锤,暴打了,又在李阙的意见下,对那边进行了经济封杀了。

    这次估计也是被逼的山穷水尽了,想要破罐子破摔一下,来掰掰手腕了。

    大唐不但现在在军事上对周围的这些邻国们都占据主动和优越性,在经济上,大唐的盐茶瓷器丝绸,等各种中原的各种东西,都不许出口到吐蕃。

    虽然吐蕃这些年在松赞干布的带领下,本来家里的牛羊也是越来越多了,加上兵将们也还不错,但是小日子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就想和大唐结个亲戚,时不时的,还能找老丈人家里接济一下。

    下朝了以后,侯君集就回了自己的府上。

    没多久,他的身边就来了一些秦王府出身的武将们都到了,侯君集赶紧安排人弄了一桌的好酒好菜上来。

    这些武将们凑合着在一起,想着的无非就是打仗看美人和歌舞的这些。

    可是如今,侯君集随时就要准备出征,但是他们要说的却是另一茬子事。

    “侯将军。”执失思力开口,拿着酒杯说道,“您说,陛下今天对秦王说的那些话,是不是那个意思呢?”

    “怎么说只有意思呢?”郧国公张亮说道,“陛下今天这些就差直接告诉我们,大唐的储君就是秦王殿下了。”

    说罢,一桌子的秦王府出身的武将们都哈哈哈大笑了起来。

    从在王府的时候他们就深受先皇后—长孙皇后大恩,然后又是太子和他们交好,如今先皇后和太子都不在了。

    太子嫡子,先皇后最心疼的孙子,有望成为皇太孙,大唐的储君,他们怎么能不高兴,长孙皇后的出身的代表的就是关陇贵族们。

    因为长孙皇后的期盼的这个嫡孙,加上东宫嫡出的身份,就注定了,他会成为满朝勋贵的期望。

    父亲是太子,祖母是先皇后,母亲也是贤良淑德的先太子妃,秘书郎苏檀之女,也是出身世代贵族的。

    怎么都比李象的那个庶出的皇长孙的身份要强的多。

    别说李世民现在在培养着李阙。

    就算是李阙真的想要再来一次那什么,他们也不是不能陪着做,他们里面的这些人也不是不做过这些事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