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高产作物

    “公子,待会打算吃什么?我刚刚学习了一道新菜,公子要不要尝尝。”

    红豆来到方战面前,一边给方战整理衣裳一边开口说话,活脱脱一个小媳妇模样。

    “吃的随意就好,也不知道一年前引进的高产作物有没有普及开来?”说到吃的,方战就想到这里是三国世界。

    原本中原是没有土豆、番薯、玉米、杂交水稻等高产农作物,可是架不住当初班长有系统空间。

    他们曾经给关羽、赵云、吕布三人提供过这些高产农作物种子。

    这里虽然过去了四年时间,却根本没有全大汉的普及,不过,赵云的赵家村,刘备的楼桑村,吕布下辖县城已经三处开花,只待爆发。

    这里上层人物吃穿不愁,百姓可是苦不堪言。

    为什么有人跟着张角造反,还不是吃不饱,穿不暖。

    连年大旱,粮食减少,底层人根本吃不到,不论哪个时代,所有的资源都是优先供应上层人。

    黄巾起义也从侧面说明了老百姓真的是无法活下去了,所以被逼无奈发动起义,否则谁会吃饱了拿命造反。

    当苟活也成为一种奢侈,反抗就是最后的希望。

    因此,黄巾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是多么的让人绝望和充满希望才能喊出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出头的机会。

    三国舞台上可以崭露头角的人物,大多有不错的家庭背景,极少有平民出身。

    刘备是汉室宗亲,曹操有宦官蒙荫,四世三公的袁家绝对也是上上层。

    据史料记载汉末黄巾贼起,天下饥荒,人民相食。

    史书上短短几行字,却无法掩盖发生的一幕幕悲剧。

    政权更迭,军阀混战,虽有兵马,但自身生存也十分艰难。

    最严重的时候连官兵都没有粮食吃了,百姓就更加的惨不忍睹了。

    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对百姓极尽勒索。

    甚至经常会发生屠城的现象。

    曹操就曾多次屠城,甚至成为军规。

    而刘备则没有这样的做法。所以他在当时留下仁慈的美名,就是这么简单。

    据史料记载,大汉当时全国总人口为5600万,但是到三国后期,全国人口总数只剩下了1600万。

    这种人口的大幅度锐减,在其他时代也比较少见。

    加之生产力落后,普通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

    来到这个世界才知道,人们生活很艰难。

    真实的汉末,人们衣服大多是粗麻制成。

    普通平民老百姓居住的就是茅草屋,茅草屋也有好坏之分,诸葛亮未出山之前住的草庐是比较高级的茅草屋,屋内还有书童,旁边还有小河,这是比较惬意的生活,远离战乱,龙藏于深山。

    普通居民不会有这样的福气。

    脚无立足之地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情况好些的,还能有茅草屋可以遮风挡雨。

    至于出行,史料记载古代出行,多为步行,远程用乘马,架牛。

    马在当时下层生活中不多见。可以对标现在的豪车,大部分情况下,这些马都被送到战场。普通百姓出行多为步行。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这首《篙里行》无疑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反应。

    而这只是史料中的九牛一毛,真实历史真的是惨不忍睹。

    这样残酷的世界,现代人来到这里,谁又能下得手相互残杀,用他们的性命铸就自己功业。

    “班长死了,你留下的高产作物会流传下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