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事契姻联非一日
那边看六娘以为又是在催她还书,三郎一边无语,一边摇头一边试图继续比划,二郎苦恼怎么镇压这个欢脱的弟弟,五郎木然围观,小七郎……边哭边被洗屁屁……
在正房一片混乱中,二房的主人——安真未终于回来了。
年届而立的安真未身量中等,约莫刚过一米七五,颌下蓄着短须,一双丹凤眼看起来有点多情,宽袍大袖,行动间很有些随性,一派文士风流。
六娘很喜欢这个宠女儿宠得不太有原则的爹爹,立刻欢呼着扑进他怀里:“爹爹!”
安真未哈哈大笑,弯腰抱起女儿:“哟,又沉了!”
……
5555不带这么打击人的!!
六娘嘟着小嘴愤愤伸出肉爪去揪安真未颌下短须,安真未仰头大笑躲闪着女儿的魔爪把女儿放下:“不闹了不闹了。”
侧头脉脉含情地看着自家娘子,换来吴氏含羞带嗔的一眼,立时骨酥筋麻,口中不忘问女儿:“你母亲和弟弟今天可好?”
习惯了爹娘随时秀恩爱,六娘只当没看到:“母亲很好,弟弟不乖!”
安真未并不意外:“又哭了?”
六娘皱皱小鼻子,十分嫌弃:“还臭!”
卖萌毫无压力!节操是什么鬼?
安真未好悬把那句“你小时候也这样”给吞回去,为了新蓄的胡须安真未果断跳过这个话题。
几个儿子齐齐给父亲问过安,安真未瞧着时辰不早了便吩咐摆饭,故意逗女儿:“晚上有什么好吃的?”
提起吃的六娘精神一振,东西两院的日常用度都由大伯娘安排统一采买,厨房却是各有一个。
东院的厨娘是从江南带过来的,本院的厨娘芝娘却是的进京后雇的,江南菜做的不如东院厨娘正宗,胜在会的多且杂,各系的菜都能来几样。
当初吴氏是想着日后家中的客人不独南人才挑了她,六娘从来都是个吃货,三五不十的跟芝娘叨咕她那些“奇思妙想”,没想到芝娘时不时的还真能让六娘惊喜一下。
“今天有新鲜的活虾,正好做了虾仁蒸饺,还炖了鲫鱼汤!”
安真未听女儿絮叨着,晚饭早就备好,杏红领着丫头们很快摆好,吴氏自在里屋吃,安真未带着孩子们去外间厅里吃。
晚饭后安真未要带儿子们去外院书房考较功课,恰逢小七又闹腾起来,六娘也顺势告退,暗搓搓地跟着往外院去,五郎若有若无地挡住她小小的身影,安真未并不禁她去书房,只是吴氏怕女儿跟着一家子男人把性子玩野了才拘着她不许总往外院跑,安真未顾忌娇妻一般不带女儿去外院书房,不过若是六娘自己溜过去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六娘对看三哥被“烤糊”并没多大兴趣——没错就是三郎也只有三郎。
这回混去外院书房的目的是想翻本正经的史书来看,之前她偶尔也来过几回,只想着不能暴露自己的文化水平并不敢打那一架子书的主意,现在实在心痒难耐,再忍不得了。
根据《大宁英雄传》的剧情,六娘推测至唐朝灭亡历史都是正常的,但唐亡后并没有出现五代十国。
原本建立后梁的朱晃是逼迫唐哀帝禅位的,可这里按小说里的描写唐哀帝是直接被朱晃逼死了!
然后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描写后梁帝朱晃有多残暴荒淫,着重强调本书主角——后梁大将赵丰多么忍无可忍多么为苍生计最终奋而反梁,诛杀朱晃,皇袍加身,建国大宁。
呵呵,这作者要么是宁太祖的脑残粉,要么这书干脆就是宁太祖找的枪手……
虽然被小说里王八之气四溢的宁太祖恶心到了,但根据六娘在这个世界六年生活的切身感受,宁太祖确实是一代伟人了,他提前一统中原结束了战乱,政治手腕卓绝,重视农业的同时鼓励经商,而后轻农税重商税,至如今的孝文帝已历三代,虽几次对外征战平戍边疆,但国朝仍旧越发繁盛。
宁太祖十分推崇唐朝,大宁大部分制度仍旧沿袭的唐制并加以改进,就是那大杂烩的科举制度也是以唐代科举制度为轮廓。
许是托宁太祖推崇唐朝的福,许是人民没有经历五代十国这样漫长的战乱,大宁民风也大体沿续了唐时的开明,对女子尤为宽容,六娘随祖父去茶楼听书的时候当街卖酒卖花的小娘子比比皆是,人们并不以为意。
随着国朝强盛安稳,大宁底气渐足,也多了些许宋朝的风流随意——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顺利混进了书房,安真未发现女儿一溜烟钻到书架下很有些诧异,女儿如此好学?听萝娘说女儿早将千字文学完了,似乎颇为聪慧,难不成女儿还有成为才女的潜质?莫不要因为自己疏忽耽误了她啊!
六娘混然不知她这一时心急直毁了自己悠闲的生活,这两年六娘其实进境一般,习惯了简体字,繁体字虽连蒙带猜大致能认出来,但出于惯性书写时反更易写错,不过对于六岁的女孩儿来说显然已算是聪慧的了。
完全没有分辩机会的六娘这会儿子她正仰着小脸试图从书架上寻找跟宁太祖有关的史书,安真未也暂时放下成为才女她爹的希冀去考较儿子们了。
那厢好容易把小儿子哄睡的吴氏却突然想起一件事来,皱眉苦思半晌,叫过杏红吩咐:“你去告诉竹青,明日闵大夫人要来,让她把六娘好好妆扮一下,要漂亮,还要看起来……嗯……年纪小点。”
杏红有些诧异这么奇怪的要求,不过比起能干的银朱她最大的好处就是听话,于是也不问为什么,麻利地应了是就往小跨院去,没想到却竹青却不在,只有彤儿守在屋里。一打听才知道六娘跟着二郎君他们去了前院,竹青也在外院守着呢。
知道若告诉夫人六娘子最多被念叨一通,竹青不知会不会被责罚,杏红与竹青向来交好,想了想,左右不耽误事就行,便决定不要多嘴,只千万叮嘱彤儿:“等竹青回来记得让她一定去找我,若误了事我可饶不了你!”
吴氏只当已经安排好了,便放心盘算闵家的事。
闵家是土生土长的京都人,京郊各县都有不少田产,闵大郎君没甚功名,捐了个散佚登仕郎撑撑门面,闵二郎君早早考了贡士,却卡在会试,几次不中后也绝了进学的心补了个小官儿外任了,如今在钱塘县做县丞。
他家自家不显,姻亲却似乎挺复杂的,反正京都的一些小道消息都满灵通的,似安大郎君这样初入京都官场的都得过闵家几回指点。
两家相邻,又都着意交好,几年下来倒也有些交情,俱都一副通家之好的作派。
吴工这会儿烦心全因闵大夫人有个独生儿子唤作闵时清,年已十一,与吴氏三个儿子一样在坊里私塾读书,八岁就过了童生试,听说是夫子最看重的学生。
吴氏生产前闵大夫人暗示过想结个亲家,吴氏却很是犹豫。说起来大伯家的四娘与闵小郎年纪更般配些,但闵家却看上了六娘——不过也不难猜想,四娘毕竟有个贡士出身从七品实职的爹,闵大郎君一无功名二无实职,闵大夫人敢冒然开口还怕坏了两家的交情呢!
而安真未就不同了,有个举人功名却没有出仕,闵家毕竟家境殷实,根基在京都比安家深得多,儿子又出类拔萃,求娶她家六娘也并不算很高攀,若哪天安真未真中了进士更是捡了个大便宜。
吴氏算得上是个精明人,闵家的盘算她看得清楚,可是女儿许给闵家也不是全无好处的,吴氏并不希望女儿嫁入高门大户,她就这一个女儿,很怕娘家不能给女儿撑腰让女儿受委屈。
闵家小郎她也见过,确是极出色的孩子,六娘很喜欢他,看起来他也很疼爱六娘——若有青梅竹马的情分,女儿将来嫁去也容易过得顺遂。
再者六娘若嫁了闵家,可就一墙之隔,这点是对吴氏有致命的吸引力的,就这一个女儿,吴氏恨不能她就嫁在周边两条街的范围之内,多一条街都嫌远,闵家就在隔壁,距离上说真的是个极好的选择……
在正房一片混乱中,二房的主人——安真未终于回来了。
年届而立的安真未身量中等,约莫刚过一米七五,颌下蓄着短须,一双丹凤眼看起来有点多情,宽袍大袖,行动间很有些随性,一派文士风流。
六娘很喜欢这个宠女儿宠得不太有原则的爹爹,立刻欢呼着扑进他怀里:“爹爹!”
安真未哈哈大笑,弯腰抱起女儿:“哟,又沉了!”
……
5555不带这么打击人的!!
六娘嘟着小嘴愤愤伸出肉爪去揪安真未颌下短须,安真未仰头大笑躲闪着女儿的魔爪把女儿放下:“不闹了不闹了。”
侧头脉脉含情地看着自家娘子,换来吴氏含羞带嗔的一眼,立时骨酥筋麻,口中不忘问女儿:“你母亲和弟弟今天可好?”
习惯了爹娘随时秀恩爱,六娘只当没看到:“母亲很好,弟弟不乖!”
安真未并不意外:“又哭了?”
六娘皱皱小鼻子,十分嫌弃:“还臭!”
卖萌毫无压力!节操是什么鬼?
安真未好悬把那句“你小时候也这样”给吞回去,为了新蓄的胡须安真未果断跳过这个话题。
几个儿子齐齐给父亲问过安,安真未瞧着时辰不早了便吩咐摆饭,故意逗女儿:“晚上有什么好吃的?”
提起吃的六娘精神一振,东西两院的日常用度都由大伯娘安排统一采买,厨房却是各有一个。
东院的厨娘是从江南带过来的,本院的厨娘芝娘却是的进京后雇的,江南菜做的不如东院厨娘正宗,胜在会的多且杂,各系的菜都能来几样。
当初吴氏是想着日后家中的客人不独南人才挑了她,六娘从来都是个吃货,三五不十的跟芝娘叨咕她那些“奇思妙想”,没想到芝娘时不时的还真能让六娘惊喜一下。
“今天有新鲜的活虾,正好做了虾仁蒸饺,还炖了鲫鱼汤!”
安真未听女儿絮叨着,晚饭早就备好,杏红领着丫头们很快摆好,吴氏自在里屋吃,安真未带着孩子们去外间厅里吃。
晚饭后安真未要带儿子们去外院书房考较功课,恰逢小七又闹腾起来,六娘也顺势告退,暗搓搓地跟着往外院去,五郎若有若无地挡住她小小的身影,安真未并不禁她去书房,只是吴氏怕女儿跟着一家子男人把性子玩野了才拘着她不许总往外院跑,安真未顾忌娇妻一般不带女儿去外院书房,不过若是六娘自己溜过去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六娘对看三哥被“烤糊”并没多大兴趣——没错就是三郎也只有三郎。
这回混去外院书房的目的是想翻本正经的史书来看,之前她偶尔也来过几回,只想着不能暴露自己的文化水平并不敢打那一架子书的主意,现在实在心痒难耐,再忍不得了。
根据《大宁英雄传》的剧情,六娘推测至唐朝灭亡历史都是正常的,但唐亡后并没有出现五代十国。
原本建立后梁的朱晃是逼迫唐哀帝禅位的,可这里按小说里的描写唐哀帝是直接被朱晃逼死了!
然后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描写后梁帝朱晃有多残暴荒淫,着重强调本书主角——后梁大将赵丰多么忍无可忍多么为苍生计最终奋而反梁,诛杀朱晃,皇袍加身,建国大宁。
呵呵,这作者要么是宁太祖的脑残粉,要么这书干脆就是宁太祖找的枪手……
虽然被小说里王八之气四溢的宁太祖恶心到了,但根据六娘在这个世界六年生活的切身感受,宁太祖确实是一代伟人了,他提前一统中原结束了战乱,政治手腕卓绝,重视农业的同时鼓励经商,而后轻农税重商税,至如今的孝文帝已历三代,虽几次对外征战平戍边疆,但国朝仍旧越发繁盛。
宁太祖十分推崇唐朝,大宁大部分制度仍旧沿袭的唐制并加以改进,就是那大杂烩的科举制度也是以唐代科举制度为轮廓。
许是托宁太祖推崇唐朝的福,许是人民没有经历五代十国这样漫长的战乱,大宁民风也大体沿续了唐时的开明,对女子尤为宽容,六娘随祖父去茶楼听书的时候当街卖酒卖花的小娘子比比皆是,人们并不以为意。
随着国朝强盛安稳,大宁底气渐足,也多了些许宋朝的风流随意——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顺利混进了书房,安真未发现女儿一溜烟钻到书架下很有些诧异,女儿如此好学?听萝娘说女儿早将千字文学完了,似乎颇为聪慧,难不成女儿还有成为才女的潜质?莫不要因为自己疏忽耽误了她啊!
六娘混然不知她这一时心急直毁了自己悠闲的生活,这两年六娘其实进境一般,习惯了简体字,繁体字虽连蒙带猜大致能认出来,但出于惯性书写时反更易写错,不过对于六岁的女孩儿来说显然已算是聪慧的了。
完全没有分辩机会的六娘这会儿子她正仰着小脸试图从书架上寻找跟宁太祖有关的史书,安真未也暂时放下成为才女她爹的希冀去考较儿子们了。
那厢好容易把小儿子哄睡的吴氏却突然想起一件事来,皱眉苦思半晌,叫过杏红吩咐:“你去告诉竹青,明日闵大夫人要来,让她把六娘好好妆扮一下,要漂亮,还要看起来……嗯……年纪小点。”
杏红有些诧异这么奇怪的要求,不过比起能干的银朱她最大的好处就是听话,于是也不问为什么,麻利地应了是就往小跨院去,没想到却竹青却不在,只有彤儿守在屋里。一打听才知道六娘跟着二郎君他们去了前院,竹青也在外院守着呢。
知道若告诉夫人六娘子最多被念叨一通,竹青不知会不会被责罚,杏红与竹青向来交好,想了想,左右不耽误事就行,便决定不要多嘴,只千万叮嘱彤儿:“等竹青回来记得让她一定去找我,若误了事我可饶不了你!”
吴氏只当已经安排好了,便放心盘算闵家的事。
闵家是土生土长的京都人,京郊各县都有不少田产,闵大郎君没甚功名,捐了个散佚登仕郎撑撑门面,闵二郎君早早考了贡士,却卡在会试,几次不中后也绝了进学的心补了个小官儿外任了,如今在钱塘县做县丞。
他家自家不显,姻亲却似乎挺复杂的,反正京都的一些小道消息都满灵通的,似安大郎君这样初入京都官场的都得过闵家几回指点。
两家相邻,又都着意交好,几年下来倒也有些交情,俱都一副通家之好的作派。
吴工这会儿烦心全因闵大夫人有个独生儿子唤作闵时清,年已十一,与吴氏三个儿子一样在坊里私塾读书,八岁就过了童生试,听说是夫子最看重的学生。
吴氏生产前闵大夫人暗示过想结个亲家,吴氏却很是犹豫。说起来大伯家的四娘与闵小郎年纪更般配些,但闵家却看上了六娘——不过也不难猜想,四娘毕竟有个贡士出身从七品实职的爹,闵大郎君一无功名二无实职,闵大夫人敢冒然开口还怕坏了两家的交情呢!
而安真未就不同了,有个举人功名却没有出仕,闵家毕竟家境殷实,根基在京都比安家深得多,儿子又出类拔萃,求娶她家六娘也并不算很高攀,若哪天安真未真中了进士更是捡了个大便宜。
吴氏算得上是个精明人,闵家的盘算她看得清楚,可是女儿许给闵家也不是全无好处的,吴氏并不希望女儿嫁入高门大户,她就这一个女儿,很怕娘家不能给女儿撑腰让女儿受委屈。
闵家小郎她也见过,确是极出色的孩子,六娘很喜欢他,看起来他也很疼爱六娘——若有青梅竹马的情分,女儿将来嫁去也容易过得顺遂。
再者六娘若嫁了闵家,可就一墙之隔,这点是对吴氏有致命的吸引力的,就这一个女儿,吴氏恨不能她就嫁在周边两条街的范围之内,多一条街都嫌远,闵家就在隔壁,距离上说真的是个极好的选择……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