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我怀念的岁月 > 认识这里的人

认识这里的人

    那天我们在那一会就认识了新的伙伴,有比我们小的杜洋弟弟。还有和我同龄的杜林,杜月姐姐。杜敏……还有杜姓人家的叔叔,伯伯还有婶子……

    这个“龙王山”都是住着的杜姓族人。都是族亲,我父亲和他们称兄道弟!我们也一一的遵从辈分叫。

    “龙王山”据说文风很好,清朝时期,杜氏家族出过进士。我老是听杜爷爷讲过。

    “我们家族,在清朝时期出过杜进士!这地方风水好哦!出文人。你们这些小娃娃要认真学习,沾沾先人的文气……”说完哈哈笑了起来。

    杜奶奶和杜爷爷都是慈祥健谈的老人,两位老人都有瘦高的身材。也都花白了头发。面容在我看来姣好,年轻时候一点好看。

    杜爷爷好像去过朝鲜的战场,他的左腿有受过伤。我父亲后来告诉过我的。

    那天我和弟弟刚熟悉起新的环境,显得腼腆喝拘谨。我老是说两句话就脸红!

    一大堆大人一会又七嘴八舌的问:“妹儿!你的成绩好还是弟弟的成绩好?”

    我低头不敢直视问话的伯娘和大人们只觉得脸有一点烫:“嗯,我的成绩比弟弟好!语文考96数学92……”说完我看像弟弟!

    弟弟早就和杜洋一起满院子跑着玩。用小棍子敲着泥巴互相往对方扔身上扔。

    回过神来,就听见大伯伯,说:“成绩还算可以啊!继续再接再厉,你杜月姐姐读书就不行!”(大伯伯是杜爷爷的的大儿子。)

    此时被人夸赞,我的内心有小小的得意!因为在九里村时我的成绩也只能是一个中上的水平!我也只能勉强的故作正定笑了笑!

    大人们还是继续聊天!我就当熟悉环境,不自觉的把杜奶奶给的大苹果一口咬了下去。真香也真甜!就东看看西瞧瞧的观察周围。时不时的顺着小路走走停停……

    周围都是人家,坐落在地形像一个弯弓的弓背上。房子的面前就是农村的田地,地都是很大一块,呈现出的是阶梯式的一层层的顺着山丘延伸着。无论四季多么的变化,总是有一抹绿色装点着这片土地,因为房子的屋后总是有一片竹林……

    不知不觉就听见父亲的呼喊:“远兰,黄宝!走,我们该回去了……”

    “嗯!黄宝我们走了!”

    一群人客气的说着:“玩会儿,一会在这吃午饭嘛!”

    我父亲答道:“不麻烦了!客气了,以后就住这里了。天天都要来打搅!”说着就带着我们往来时的路返回。

    “爸爸,我一会还要来玩!”我弟弟说。

    “回去吃完饭再玩会也行!”我父亲说。

    不一会我们就到了杜伯伯家,家里母亲也和杜阿姨已经烧火做饭了。

    “一辈子都是一个烂板凳!这么久了,到哪去也没有一个时间观念,差一点就要杜大哥去喊你回来吃饭了。”我母亲有一点生气的口气对父亲说。

    “这不回来了吗?婆娘就是啰嗦。”父亲也只能小声的嘀咕。

    妇女总是忙前忙后的走来走去。多数时候男人到家一坐就等开饭!

    那天就算初步的认识新的环境了,反正对于年幼的我们是适应很快的。父母在哪里就觉得家在哪里……

    搬到“龙王山”不久!又是一个新年的到来!那个年我们依然是在杜伯伯家过的。

    杜伯伯家杀了自家养的过年猪,家家户户都吃“刨猪汤!”自己亲族的人都是一家杀猪全家都来,一开饭大人小孩最少都要摆两个大桌子,十几口人一块吃饭喝酒!好热闹。一连半个月都是如此,农村的年味十足,那年我和弟弟小脸都上肉了。天天吃得满嘴流油!

    初一的时候,周围的坟头上都挂了白色的纸,有的挂了带色的彩纸。也算是祭奠故去的亡人吧,坟前有烧纸的痕迹。一帮小孩总是围着坟头捡没有炸过的火炮,发现一个当宝贝一样的装裤兜。然后积少成多的在慢慢点燃扔出去就听见一声“轰响”害怕的我总是躲得远远的。也不敢去坟头玩,更别说捡鞭炮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