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回到房中,收拾行李准备出发。

    整理妆匣,拿起最里面的蔷薇银簪仔细端详。

    这个银簪占着最当中的地方,其他黄金宝石珍珠首饰反而给它做陪衬。

    忍冬曾经笑话说生怕不知道是谁送的!

    想起忍冬这话,她嘴角噙起微笑,想起春分那日。

    ……

    每年春分时刻都会放花灯,在木质小船里面盛满花瓣,再放上浸有煤油的棉纱,点燃棉纱,将其放到湖中,顺着湖水一路下游,湖面上星星点点,男女也借机约会,互诉衷肠,祝福许愿。

    几人约好晚上一起放花灯,这日傍晚,看李征日渐消瘦,谭茵一早就炖好鸡汤,又想自己一人前去不妥,便拖着阿秀前去李征家。

    李征家住在村落边缘,两人来到时,不巧李征去湖边挑水,只有母亲在家。

    李母日夜操劳,已是四十多岁妇人模样,面露沧桑,手指粗糙,但模样却十分端庄,颇有几分气质,不似普通村妇。对人甚是客气,但这客气又带着几分疏离。

    她对儿子要求甚高,对影响儿子学业仕途的人和事都不大乐意。

    李征名征,字汝成。李母含辛茹苦将其养大,从名字也可以看出她的期望。

    他没有父亲,母亲七岁时带他来到这个村庄,也无人知晓他们来历。村里有人暗讽李征身世不明,更有人说其母极为不堪。

    谭茵很能理解李征,“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谭茵打着父亲旗号,说道:“大婶,这几日李征他们读书很辛苦,都在准备乡试京试,我爹让我们给他炖了点鸡汤,晚上再去河边放花灯。”

    “替我向夫子道谢,等会带点鸡蛋回去。阿茵阿秀,大婶看着你们长大,很喜欢你们,只是大婶今日也要多说两句,马上就是乡试京试了,他们一辈子的前程在此一举。你们姑娘家,整天嘻嘻哈哈也就罢了,可小伙子可不一样。”

    “姑娘家到了年龄找个好婆家,也就功德圆满。可小伙子是要做大事、传承门楣的,一来现在是关键时候,怎有时间去游玩,你们和他们从小一起长大,这种时候要帮着他们收收心。”

    “二来他们若是中了进士,那以后最少也是一县之令,百姓父母官,那得身先垂范,怎能让他们去那种场合!”

    谭茵心下黯然,李母总认为她影响李征学习,对他前途有碍。

    两人再寒暄几句,放下鸡汤,便先走了。

    ……

    天色已暗,月华似水,繁星点点镶嵌在黑色的玉盘天幕中。

    已有很多人围在湖边放荷花灯,孩童们特别开心,做起游戏,互相追逐玩耍,一些有情人已经是两两成群。

    把做好的花灯放进湖里,看它随风漂流,花灯一会儿旋转,一会儿向前,湖面上遍布暗黄色的点点烛光,与天上星光交相辉映,天上人间,星河点点,只是不知哪是人间,哪是天上。

    谭茵觉得这一刻如此温暖,转眼又想到李征母亲今日态度,心里止不住地难过。

    “你们都在!”李征急匆匆赶来。

    阿秀本来因为他母亲对李征很生气,看到他急匆匆地跑来,额头上出满了汗,心软了下来。

    “你们怎么了?”

    “大婶没和你说?”阿秀没好气道。

    李征抿了抿嘴,意识到母亲肯定说了什么不妥当的话。

    他和谭茵青梅竹马,早就一往情深。但母亲总认为立业后再成家,内心却不见得没有别的意思。

    “你好好看看阿茵吧!”

    谭茵不看李征,走到湖边坐下,双手抱着双膝。

    李征知道谭茵很生气,可母亲拉扯自己长大不容易,自己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厚着脸在谭茵身边坐下。

    “阿茵,你今日受委屈了。我娘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你别放在心上。我对你的心思你还不明白?”。

    “娘也是希望我好,你这么美丽,又这么能干,她就我一个儿子,处处为我着想,我再多劝劝她,她肯定会同意的。”

    李征把谭茵的身子扳过来,看到谭茵脸虽然还是绷着,可却没有刚才那么生气。

    他从怀中拿出一根银簪,簪上雕刻了一朵蔷薇,把银簪别进谭茵秀发。

    谭茵看到银簪,立马问道:“从哪儿得来的,你是不是又帮人抄书,不要眼睛啦!”

    谭茵嗔怪地瞪了李征一眼,他傻呵呵直笑。

    “阿茵,我听夫子说你们不日就要去杭州,要住上大半年,等回来已是秋冬,我若是乡试能中,秋季就要赶往京城准备京试,若是碰不上你,大概要一年都见不到面了。”

    想到即将分别这么久,两人互诉衷肠,更加不舍。

    “阿茵,你等我。”

    谭茵看李征如此陈情话语,不仅害羞地低下头嗯了一声。

    李征见她娇羞模样,突然从心底涌上一股情意,柔声道:“我必会让你穿上那凤冠霞帔。”

    其实谭茵很想对李征说,比起凤冠霞帔,只要你对我一心一意就好。

    可看李征如此意气奋发,踌躇满志,加上他对自己的拳拳心意,谭茵又怎忍心泼他冷水。

    谭茵家庭美满但谭钧教导甚严,并不是那不谙世事之辈。人生不如意事者十之八.九,富贵的免不了妻妾成群,争权夺利;贫穷的难免卑贱气短,百事都哀。能像父母这样平安喜乐地过一生已是最大的幸福。

    李征才十八岁,六年前中了秀才,人生刚开始,大好的锦绣前程正在他面前,众人都断言其能中举,甚至可能会中进士。他刻苦多年,自然是想光宗耀祖,让母亲和未来妻儿过上好日子。

    谭茵与李征从小一起长大,豆蔻年华,少年俊秀多才,少女美丽温柔,早就情愫暗生。如果说之前两人还遮遮掩掩,今日李征算是彻底袒露心意,谭茵听他今日言语,怎好“悔教夫婿觅封侯”。

    “阿茵,你父母恩爱,再无旁人,我知你内心也希望如此,无论未来我位于何处,我对你都是一样的。”

    今日话已说开,李征比平日自然大胆,对着谭茵说了很多未来憧憬,谭茵早就把自己的未来与他联系在一起,自然是心中欢喜。

    阿秀与堂兄张子清在远处看到李征两人沉浸在甜蜜之中,迢迢星河,流光飞舞,盈盈笑语,脉脉含情,也替他俩感到高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