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行三国 > 第三十一章 请君为我倾耳听(二)

第三十一章 请君为我倾耳听(二)

    于臬怅然若失:“原来官场如些暗流涌动,若不是董公点破,小子至今蒙在鼓里。但小子奇怪,为何王世翁不告知于我?”董昭道:“那时你年幼,提前告知不利,如今你以文学掌故任太尉府记室,算是进行仕途,王司徒本想告知于你,不料病重,是以老夫以实情相告。”

    于臬道:“原来如此,适才董公言河南李胜找我,我会大祸临头,又是何意?”董昭道:“德揆,你有所不知,我现也兼着我们兖州的大中正官,若以门弟来看,你我皆出身寒门。怎比这士家大族,你看颖川荀氏、钟氏,弘农杨氏,泰山羊氏,太原王氏,河内司马氏,东海王氏,哪家不是名门望族,世代为官。你看看,你祖上是世代为官吗?”于臬道:“听家父说,先祖定国公,也曾任过丞相。”董昭道:“唉,你还听不懂吗?要世代为显官,才是士家。自光武帝起义以来,二十八将,多起自南阳,你于姓又有何人?而这李胜,就是南阳人,何晏,也是南阳人,并且是汉故大将军何进之孙。你以为,汉末袁氏,累世公卿,岂是偶然?因为他们是士族。”

    于臬这时才发现,在士族面前,自己连地方豪强都算不上。怪不得丁谧敢于找上门来挑战,李胜敢当面羞辱自己。自己一无人在朝任职,二来祖父又是厉侯,学问、武艺,在士族面前,除了为士族卖命,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于臬额头渗出了细细的汗珠,原来董昭并不是吓他。于臬道:“照这样说,李胜与曹爽交好,又有一批人在宫中任职,我一介小吏,无人照看,一旦事败,祸及宗族?”董昭道:“不错。正是因为司徒公保着你,所以他们不敢妄动。向者在玉堂殿吟咏,你之诗作,立意高远,格局清奇,钟太傅本可拔你为第一,但考虑各方利益,只得屈你第六,此事早有人报告丁谧等人,所以派他向你挑战。他们可以自由出入宫中,你若处理不当,得罪于他们,岂不是大祸?如今司徒公病危,一旦不在,王肃必为其父守孝,到时何人保你?这就是他将王肃和你托付于我的原因,说将司徒之位让于我,只是说辞罢了。”

    于臬被董昭一番言语说动,终于对曹魏政权权力构架有了大致的了解。于臬道:“多谢董公以实情相告,小子当何以自处?”

    董昭道:“你退避三舍,一心做事,他们倒也奈何不了你。还有一事,你须切记,今年六月,陛下曾下诏要求郡举士人以学问为先,你要一心醉于学业,少说话,多学习,自然无事。有一条,李胜曾向夏侯儒求过亲,被拒绝,你要心里有数。”

    于臬现在明白,李胜当天找到自己的原因。夏侯儒有意将女儿相配,又恐于臬文才有余,武略不足。话头一出,所以招人忌恨。

    于臬道:“小子有两事不明,愿董公以教我。”董昭道:“但说无妨。”于臬道:“夏侯儒名门望族,皇室宗亲,为何中意于我,此其一。其二,为何王世翁看好司马家族。”

    董昭道:“你问得好,孺子可教。其一,夏侯儒向来低调,虽是夏侯尚从兄,但至今才是一征蜀护军。其仅有一女,视若掌上明珠,不得轻易嫁人,是以李胜求婚被拒,是因李胜出入内苑,怕其女一旦事发,受其牵连。他钟意你,非是钟意你人才,而是你出身寒门,父辈又无人任官,不会显眼引人注意,其意在保全其女儿。”

    于臬道:“可他到太尉府之事,已有人觉察,此不正是致小子于火坑么?”董昭道:“此事极易,你不知武略,则其女不得嫁与你,到时流言自然烟消云散。”

    于臬道:“多谢董公点拔”。董昭道:“另一问题,你问王司徒为何看好司马家族,其一,陈群后人,目前无杰出之者,而司马师,胸怀天下,深不可测,各有任职,号称八达。而山东王氏,本就亲近司马氏,太原王氏,今兖州刺史王昶,也是如此。其二,陈群文治有余,武略不足,而司马氏文武全才,当今天下尚未一统,文武全才,大有可为。”于臬听董昭一番分析,悄然大悟:“听董公一席话,胜话十年书,董公既为兖州人,若不嫌弃,就认为世翁如何,也好早晚请教。”董昭道:“某早年就与你祖父文则亲厚,只是你祖父素来毅重,并未提及而已。你叫我世翁,我自然求之不得。”于臬倒头便拜:“小子于臬,拜见世翁。”

    董昭连忙扶起:“不必如此。我还有一言相告:今亲近司马氏者,有侍中辛毗,弘农杨氏,黄河以北者,都是。颖川钟氏、荀氏,黄河以现南的,则是陈群一派,你可要注意了。”于臬道:“如今小子尚在太学读书,不想及早进入派系之中,还望世翁保全。”董昭道:“如此最好。”

    王肃要付奉父亲,于臬到其他博士哪旁听。这才发现什么叫差距。原来王肃师从荆州大儒宋忠,又学家传经学,担任经学博士,讲起来是头头是道,见解超群。太学共有博士十九人,于臬旁听发现,一些博士根本就是滥竽充数。自己根本不解经,照本宣科讲一通,也算完成任务。此时太学有一千余人,竟然还有很多白发老者,皓首穷经,怕是指的这类人了。

    于臬下午到太尉府抄写了一些公文,无事就回到了租住地。这几日来,他不见客,也不去见邓艾,学完太学就到太尉府公干,果然再没人找他。

    经董昭一语,于臬才知道了自己所处的时代,是这样的险恶。这里虽然少了东汉末年那种战火纷飞,群雄割据的刀光剑影,但在看似平静的波涛下,处处埋伏着危机。没有烽火的战场,比有烽火的战场更可怕,一着不慎,就会满般皆输。

    于臬还是太不成熟了。虽然他穿越自一千八百多年以后,对三国时代的历史多少有了解,但一旦自己入局,却处处陷阱,步步杀机。如果说夏侯威交友赠马,是出自真情,但何尝没有拉拢自己为已用之意。他要于臬关心夏侯玄,此话肯定也和夏侯玄说过,自己一介寒门,又怎么帮得上这位三国帅哥名士,充其量只是他的炮灰小弟而已。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如今,他已经别无选择。

    于臬更没想到的是,王昶、羊耽作为士族,推荐于臬,出发点也在于拉拢一批人为自己所用,或者向朝廷举荐,以显自己知人之明。如王朗、辛毗,骨子里的士族情怀,并不比陈群少,却是因为地域分派之故,所以和司马走得更近,他们栽培于臬,也可以壮大自己势力,换句现代话说,于臬有才华,他们将于臬当成潜力股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