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行三国 > 第五十二章 左右逢源帝王心(二)

第五十二章 左右逢源帝王心(二)

    魏明帝道:“此次东巡,德揆一定要一起去。”于臬道:“臣于今年四月,乃是课试之期,望陛下恩准课试之后,再来许昌。另外,臣不敢瞒陛下,臣之妻可能要临盆了。”

    魏明帝道:“朕在三月初七起行,四月初才到许昌,你师王肃,一定随行,朕特旨在许昌当朝课试于你。你可在娴容临盆后一月,再至许昌,不得推迟。”于臬道:“课试之人。尚有多人。”魏明帝道:“此事交由韩暨准备,其余太学生课试,就在太学。”于臬只得谢恩。

    在卫尉辛毗的安排下,魏明帝的车仗装备好了。三月初七起行。司空、录尚书事陈群与中书监刘放,中护蒋济、太常韩暨等人,镇守洛阳。尚书令陈矫、卫尉辛毗、侍中刘晔、中书监刘放、中领军杨暨、散骑常侍王肃等人,陪着魏明帝,东巡许昌。中书侍郎王基、郭谋,度支郎中石苞也留在许都。

    14天后,三月二十一凌晨,夏侯蔷直喊腹痛,原来快生了。于臬母亲叫了稳婆,命人烧了热水准备去了。夏候蔷痛苦的呼喊声,通过门窗清晰地传了出来,于臬也不禁有些着急。

    于臬的母亲走了过来,拉住于臬的手:“臬儿,娴容是足月生产,不会有事的。”于臬还是有一点着急。于圭在正堂中,摆起果品,点起香炉:“祈愿天地祖宗保佑,早诞麟儿。”

    寅时中,只听得内室中哇的一声,孩子清脆的啼哭声传了出来,两名侍女和稳婆用布帛抱了出来:“恭喜明公,是个男孩。”于臬的母亲听了,大喜过望:“家门有庆,家门有庆啊。”连忙准备礼物,重赏稳婆。于臬大喜,一面进入内室看望夏侯蔷,一面派人致书,前往宛城,向岳父夏侯儒报喜。虚弱的夏侯蔷,看着襁褓中的孩子,舒心地笑了。232年是农历壬子年,三月为甲辰月,二十一日为丁亥日,时辰为壬寅时。于臬为其子取名为于宏。

    远在宛城的夏侯儒高兴不已,便命镇南将军殷署暂代都督荆豫军事,回到了洛阳,大宴宾客。

    于臬和夏侯儒谈起了荆州形势。东吴守卫荆州的,是永安侯,镇北将军朱然。治所在江陵。夏候儒的都督治所,在南阳宛城。

    夏侯儒很低调,东吴不来攻打,绝不主动出兵。于臬道:“岳父,小婿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夏侯儒道:“贤婿不妨说来听听。”于臬道:“昔日诸葛亮曾言,荆州北通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乃用武之地。若占东吴荆州部分,可阻吴蜀之联系,断出川之路口,让长江与孙吴共有。”

    夏侯儒道:“贤婿,你之所言,我岂不知。老夫只保荆州无虞,就是功劳。”于臬道:“岳父是皇室宗亲,为何不进取功名,扬名于当世?”夏侯儒道:“老夫早年跟随任城王(曹彰),任骁骑司马,在北边大败鲜卑轲比能,后又任征蜀护军,击败卢水胡骑、酒泉苏衡、羌豪邻戴及丁令胡叛乱。并修建左城,筑关隘,置烽火台、粮仓以备胡人。凉州遂平。那时候,老夫何曾不想干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于臬奇道:“岳父既有此志,为何现在如此韬光养晦,示弱于人呢?”

    夏侯儒道:“你不知道,任城威王,是先帝毒死的。”于臬知道,曹彰曾被曹操称为黄须儿,武力勇猛过人,志向在于东征西讨,曹操逝世,他带兵到邺城,问先王玺绶,被贾逵以:“家有长子,国有储君。先王玺绶,非君侯之所宜问也。”问得哑口无言,被夺了军权,封为鄢陵侯。

    这曹丕好不容易得了大位,对兄弟很是猜忌,所以各位藩王封地是一再变动,食邑也是越来越少。曹彰在221年改为鄢陵公,222年,徙为任城王,食邑也从以前的一万五千户,降为五千户。223年和曹丕见面后,得了急病,暴毙于府府邸,年仅三十五岁,其子曹楷袭爵。

    夏侯儒道:“黄初四年(223年),任城王到洛阳见先皇,回到任城后,对外宣称是急病而死,实为先皇所害。”

    于臬道:“如此大事,你如何得知?”老夫在先皇登基之时,恰好与凉州刺史张既平乱,因要上疏修左城,在黄初四年到了洛阳。老夫等待觐见之时,正好和任城王当面相见。当时监国谒者,对诸王监视很严,老夫也没多少言语。当时正是六月十五日,第二天,老夫将疏递中书省后即出。却听得任城王朝见之时,和先帝下棋,当时内官献枣,二人一边下棋一边取食。不想先帝在枣上做了手脚,任城王生性豪爽,哪想亲兄弟竟然会害他,是以不察,食了毒枣,六月十七日,毒发身亡。老夫当时还未离开,就在这府中,任城王心腹,曾密告诉称任城王前天食枣,另外别无饮食。”

    于臬听了,不由感叹曹丕之狠,道:“岳父既知此事,难道不怕先帝?”夏侯儒道:“老夫得知此事,大是惊诧,便即刻返回凉州,没多久,张既逝世,但老夫却没得接任凉州刺史,而后,凉州刺史又换成徐邈,老夫明白,我这一支,仅有一女,百年之后,尽成泡影。即使得大功于当世,又有何用?倘身处高位,功业在身,一旦处理不当,祸及子女,是以老夫不为也。任城王、南阳太守杨俊之死,老夫已经看透了。”

    于臬道:“杨俊是谁?”夏侯儒道:“杨俊字季才,为原来南阳太守。先前,先帝与陈王曹子建争世子时,太祖武皇帝(曹操)曾以世子人选询问杨俊,杨俊曾与陈王交好,在品评人物时,虽然说出了先帝与陈王各自优点,却没说应该立谁,但在言语上有些偏向陈王,为先帝所忌。黄初三年,先帝巡视宛城,见集市萧条,迁怒于南阳太守杨俊,众以为,处罚一下就算了,没想到,先帝却置杨俊于死地。众人求情,包托司马仲达亦是如此。”

    于臬道:“司马大将军为何为杨太守求情?”夏候儒道:“司马仲达是河内人,曾得杨俊极高评价,对杨俊有知遇之恩,司马懿叩头流血,不想先帝跟本不想放过杨俊,于是拂袖而去。”

    “散骑侍郎王象,本是一放羊之人,得杨俊提拔,为报知遇之恩,口里衔着先帝衣角为杨俊求情。但先帝却说,朕知道王象、司马懿与杨俊交情,说要么朕死,要么杨俊死的话。杨俊知道后,为了让王象司马懿不受牵连,便自尽于延尉府,王象忧愤而死,司马懿数月不乐”。

    于臬道:“照这么说来,岳父见了不少生死浮沉,对功名之心,也就淡了。”夏侯儒道:“贤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先皇是靠士族才得上位,所以九品官人法大行其道,而各藩王却日渐衰弱,长此以往,臣强主弱。老夫曾听说,司马仲达有异志,并有狼顾之相。老夫自忖才能,远不及司马仲达,若功业与司马仲达相类,到时如何死都不知道,只为老夫自保之策。你切不可向外人提起。”

    于臬道:“如此说来,岳父是明哲保身啊?”夏侯儒道:“众人皆知老夫从任城王出身,我这一支人丁单薄,虽有皇室宗族愿娶独女为妻,但老夫又何敢乱许人。是以选中了你。”

    于臬道:“如此说来,还是小婿受了岳父大人关照啊。”夏侯儒道:“还有一事,你实不知。当年你祖父被水淹七军,实是忠侯曹仁曹子孝安排扎营不当,子孝曾对我表达内心不安,但却从未为你发一言。老夫心软,许女与你,此中也是一原因。”

    于臬道:“原来如此。那小婿在此谢过岳父大人了。”夏侯还想言语,侍婢来报:“少主在哭,主母请主人过去。”于臬摆摆手,夏侯儒道:“贤婿去吧。老夫自便。”于臬便往内室而去。

    于臬没想到这中间还有这么多曲折。又仔细想起董昭、王肃、辛宪英、蔡贞姬等人之语,自此以后,更加谨慎。

    夏侯儒回到了荆州宛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