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行三国 > 第六十一章 更将利益屏群雄

第六十一章 更将利益屏群雄

    洛阳。司马懿凯旋归来,受封食邑五千户。加上以前食邑达到万户以上,家族子弟有十一人被封为列候。

    魏帝曹芳颁下旨意,征东将军王凌进封南乡侯,迁车骑将军。文钦加封鹰扬将军,孙礼一子为列候,赏绵七百匹…………州泰任新城太守,胡质迁青徐都督,邓艾任南安太守,张特任宜城令,参荆州军事,李兴为石阳令,任水军都尉训练水军……

    等到宣读完诏书,独不见赏夏侯儒和于臬,司马懿道:“启奏陛下,江夏太守于臬,曾击退东吴诸葛瑾和步骘,又援襄樊,请陛下封赏。”

    曹爽道:“夏侯都督畏敌不前,有失体统,请陛下将他召回朝中,再作区处。于臬私自驰援襄樊,若不是邓艾死守,江夏差点失守,于臬亦有坐失之罪,因念其击退诸葛瑾之功,功过相抵,是以不赏。”

    司马懿道:“大将军,若无于德揆回援,沮中之地,将尽为东吴侵占,则襄阳后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况江夏重地,已有邓艾守住,且惊死吴国太子,此是大功,还请大将军从长计议。”

    曹爽道:“众等以为如何?”

    太尉满宠道:“大将军,夏侯俊林久明兵事,曾平定河西之乱,其不进攻朱然,在于兵少,但他虚张声势,牵制朱然,此亦大将之风也。凡用兵之道,不能拘泥于形式。如果是虚张声势,朱然东吴名将,岂可牵制一月之久,愿大将军明察。”

    黄门侍郎傅嘏道:“大将军,于臬乃是大将军亲点江夏太守,如今立有战功,大将军却有功不赏,将导致外将进退失据,为大将军计,理应封赏。”

    曹爽不得已,目视夏侯玄。夏侯玄道:“以形势度之,于臬救沮中,亦在情理之中,况江夏不失,若以功过论之,德揆功大于过,大将军理应封赏。”

    曹爽未及开言,何晏道:“陛下,此次襄樊之战。夏候俊林进退失据,理应问罪,然其镇守荆豫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理应召回朝中任职,另择他人赴任。于臬功过相抵,确实功大于过,然其已封为关内候,奋威将军、驸马都尉,建议夺其驸马都尉之职,进封长安亭侯吧。”

    尚书右丞郑袤道:“不可。驸马都尉之职乃是先帝亲赐,如今夺之,如何服众。”

    毕轨道:“何尚书,郑左丞之言有理。以我之见,若召其岳父回朝而用其婿,于孝道有亏,此事须从长再议。”

    众人见毕轨说到这个份上,不再言语。

    中书监刘放道:“陛下,既然众等以为夏侯俊林不适合任荆豫都督,如今朝中太仆之位空缺,可召其回京任太仆,此亦九卿之位。是以毕昭先(毕轨)所言,臣认为不妥。朝庭有法度在,国家有威严在。就封于臬为长安亭侯,加封食邑三百户,继续镇守江夏可也。”

    司马懿道:“子弃之言,至为公允,老臣附议。”司马懿表了态,朝中支持司马懿者皆道:“臣等以为,刘中书之言,至为公允。”

    曹爽见了,脸上现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得色,朗声道:“既然如此,臣也同意,请陛下定夺。”

    曹芳看了一下郭太后,郭太后点了点头,曹芳道:“准奏。”

    曹爽对司马懿道:“如今荆豫都督一职空缺,太傅久参军事,以为何人可以继任?”

    司马懿道:“不知大将军可有人选?”曹爽道:“事起仓促,某无合适人选,不过,这荆州刺史之职,某以为孙德达至为合适。”

    司马懿道:“大将军,孙德达这扬州刺史一职,也至为重要,是否另有人选?”

    曹爽道:“选人用人,乃是吏部之事,何尚书,此事可有计较?”

    何晏出列道:“太傅之言有理。往昔夏侯四杰,多随太傅在边立功,夏侯威生性游侠,也为太傅所喜,任荆州刺史之职,太傅以为如何?”

    司马懿道:“用人之事,本由吏部安排,何尚书何必来问老夫?”说完,目视司司马孚。

    司马孚出班道:“如今夏侯俊林拟定回朝任太仆,臣以为,既然回朝,不便任边事,这征蜀护军一职,就由夏侯仲权接任了吧。”

    由夏侯霸任征蜀护军,曹爽本想让毕轨提出,不想竟然是司马孚主动提出来,自然大出曹爽意外。曹爽暗想,别人提出此建议,总比自家人提出要好,当下拿定主意:“既然尚书仆射有此提议,我看可行。”

    司马懿见曹爽同意,乃徐徐奏道:“武观亭侯、徐州刺史王昶,素明军事,臣提议任荆豫都督,加征南将军。请陛下定夺。”

    曹爽见任用夏侯氏目的已经达到,也同意司马懿所奏。于是魏帝曹芳命刘放孙资下诏,任夏侯儒为太仆,于臬封为长安亭侯,加食邑三百户,加上先前食邑,共七百户。迁徐州刺史王昶为征南将军,都督荆豫诸军事。曹爽建议夏侯惠为燕国相,夏侯和任黄门侍郎,曹芳一并下诏准奏。

    一场朝议,以夏侯儒被夺去兵权,回朝任闲职而告结束。司马懿与曹爽各取所需,在暗流涌动中达成了默契。

    其实曹爽一派和司马懿都知道,由王昶出任征南将军、荆豫都督,夏侯威任荆州刺史,对江夏太守于臬来说,都可以接受。

    不久,于臬上表,称原江夏太守逯式惊死吴太子孙登,徐质、于诠、虞松等人,加上蛮人梅敷三兄弟击退诸葛瑾步骘有功,宜受封赏。司马懿和曹爽出奇地一致,任逯式为南新令,参江夏军事,梅敷为梅山之主,世代传承。徐质为折冲校尉,郑翼为庐江郡司马,兼博安令,虞松为魏兴郡安阳令,王韬为平春令。于诠为骑都尉兼江夏郡别驾。其余人等,各有封赏。

    洛阳,太尉府,即将接替游奕任南安太守的邓艾向司马懿辞行。

    邓艾道:“吴国以为我主新丧就可以出兵,这次他惨败后应该短时间内不敢再妄动了。”

    司马懿道:“不错,所以,老夫向大将军推荐,表奏你为南安太守,在西线,才是你真正发挥才智之地。”

    邓艾道:“不知艾有何能,得太傅如此厚爱?”

    司马懿道:“吴国太子新亡,必因争储之事无暇北顾。你与东吴名将陆逊如此交锋,大显我大魏声威。此前你所写的《济河论》,我可是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开垦淮河一带,减少后勤运粮部队的开支,并且可以使淮河附近军区获得三千万斛以上的收入,既减少了水患,还可用船运兵。此次吴军侵我扬州地带,你屯田淮南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你这样的人才不用起来,岂不是我大魏损失?”

    邓艾道:“艾因口吃,曾被同僚嘲笑多年,太傅不因小子口吃而见用,艾定不负所托。”

    司马懿道:“为国举贤,实属应该。我且问你,德揆在江夏,可有什么言语?”

    邓艾道:“倒也没什么。他说此次襄樊之战,若无太傅救援,江夏将不堪设想。”

    司马懿道:“大魏有二德,一为德达,二为德揆,实为大魏之福。德达离开大将军府之后,老夫就很为德达抱屈。德揆此次军功卓著,得封亭侯,中间尚有许多曲折,德揆有没有抱怨老夫?”

    邓艾道:“我临行前,曾与德揆作别。德揆说,苟利国家,不为个人。担任江夏太守也是为大魏尽忠,并没有什么委屈,也没有怨恨谁的意思。”

    司马懿点点头:“如此说来,倒是老夫多心了。”邓艾道:“不知太傅还有何言教我?”司马懿道:“希望你到南安后,不要老夫失望。”邓艾道:“定不负所望。”望司马懿施了一礼,走出府去了。

    荆州,宛城,荆豫都督府。新上任的王昶,在此和荆州豫各文官武将见面。于臬见到王昶,也是满心欢喜。

    待众人散去,王昶对于臬道:“想当年,一封书信送你去洛阳太学,短短十八年,三十四岁就封侯拜将,我也为你欣慰。”

    于臬道:“小子何敢。在都督面前,小子永远是小子。”

    王昶道:“闲话就不多说了。我看你岳父此次回朝任太仆,这其中也与荆豫都督府在宛城有一定关系。”

    于臬道:“还请都督明示。”

    王昶道:“国家总会有人,但是战争未必总是胜利,地势险峻是不变的,但是守备之势头不能长久不变。而今屯兵宛城,离襄阳三百多里,各军营分散驻屯,船在宣池,有紧急情况,都来不及调动。”

    于臬道:“岳父年事已高,如今回朝养老,也是遂他心愿了。”

    王昶道:“实不相瞒,我来荆州之前,曾想上表表你为兖州刺史,但易有言:太过易折,过强难久。这封表文,现在还在我这里,不知德揆有何想法?”

    于臬见王昶声称表自己为兖州刺史,着实吃了一惊。夏侯儒临行前,曾致书于臬,称有升迁之事,切记不可接受。如今见王昶拿出表文,十有八九是司马懿相托,当下朗声道:“诚如都督所言,小子十八年间,从洛阳太学一路升至奋威将军、江夏太守,先帝亲赐驸马都尉,如今又被封为长安亭侯。所谓月满则仄,器满则倾。《易》之盈虚消息,蒙恩师启蒙,小子也略知一二。刺史之位,实不敢受。”

    王昶道:“我将此表拿出,也正是如此。不过这表,我还是要上的。你推辞又是另一回事了。”

    于臬道:“虽有长者赐,不敢辞之语。然此是朝中名器。小子恐德不配位,反招其殃。还请都督收回美意。我有一族兄于准,现任帐下督,不若都督照看他如何?如此,小子感恩不尽。”

    王昶道:“我任兖州刺史多年,你叔现是兖州别驾。你家中之事,我岂得不知。此事理会得。”

    于臬道:“大都督既然提到宛城到襄阳路远,何不表奏天子,将治所迁至新野,并且在荆州、豫州操练水军,整军备战?”

    王昶道:“德揆之言,正合我意。你就在江夏加固城池,就云梦泽训练水军。”于臬见王昶收回表奏自己为兖州刺史之意,心中方安,朝王昶施了一礼:“谨遵大都督军令。”

    却说夏侯威任荆州刺史,治所在襄阳,与胡质交割完毕,也来到宛城来见王昶,就顺便一见于臬。二人久别理逢,自然少不了一番倾诉。夏侯威道:“如今邓士载已任南安太守,德揆少了一助力,我说王大都督,江夏要地,你可得关照关照我这个侄女婿啊。”.

    王昶道:“夏侯使君刚上任荆州,就向我讨这个人情。听闻使君生性任侠,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那好,就将樊城守将乙修将军,调到你处听用吧。”

    夏侯威道:“这个亏我可不吃。听说乙修将军也是一员虎将,他走了,我这襄阳城谁来守啊?”

    王昶笑了:“刚刚称赞夏侯使君天性豪爽,现在又马上变卦了,放心,讨吴中郎将、襄阳太守蒲忠就在你那,你还怕东吴来犯吗。”

    夏侯威道:“我就知道都督不会置我安危于不顾,在此谢过都督。”王昶顺便将于准由帐下督表升为随军司马。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