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行三国 > 第二十一章 议改制仲达崇王学(一)

第二十一章 议改制仲达崇王学(一)

    何晏道:“按照太初的设想,我们现在当务之急要做的是,将京城之地牢牢控制住。既然昭先(毕轨)已经做上了司隶校尉,就让昭先行使司隶之权,弹劾百官。李公昭已任河南尹,应该试行新法,限制中正之权,中正官只应该负责对士人的评价,而实际任命则应该由吏部的官员来决定,两者之间不应该妄加干涉。”

    邓飏道:“不错,向者太初来信,他说我朝官制太乱,相同职能的官衔太多,职出多门。比如六曹有度支尚书管天下田赋,但天下粮草调度又归大司农管,而粮食出处又归于太仓。由此可见,大将军要有所作为,首先就是要统一官制,官制统一了,天下官员才能够强化自己的责任心,继而在各自的岗位之上各司其职。”

    曹爽道:“自兴势一战,我自己都没想到败得这么惨。好在有诸位扶持,现在朝庭依然还是我们说了算,如果大家觉得太初的建议可以施行,那就先从河南郡开始试行吧,到时知会一下公昭,让他拟个章程。前几天智囊曾对我说,最近这段时间,太常王肃在家整理家传《易经》,他说小心司马太傅以退为进,将王氏家传进入太学,各位如何看待?”

    何晏道:“司马太傅与王太常有通家之好,大司农提醒大将军,确是有先见之明。万一王太常的理论在太学大行其道,那就预示着,天下的学人都会成为王氏门人,长此以往,恐于大将军不利啊。”

    曹爽道:“就算是王学门人,这太学,终究是我大魏官学,如今郑氏之学尚在,况且王肃整理家传经学,也是常事,怎么就见得司马太傅会推荐将王氏经学作为进入太学呢?何平叔你也太危言耸听了吧?”

    何晏正欲答话,丁谧抢先道:“大将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平叔之言,大是有理。既然王太常在整理经学,大将军可从郑学中找到依据,去驳王氏经学,你应该把郑小同用起来,针对王学。”

    何晏道:“妙啊,据我所知,王学常常改动郑学,郑氏经学传人郑小同早已不满。大将军可以提拔小同为太常丞兼五经博士,牵制住王子雍。”

    丁谧道:“何平叔此举,大有道理,不过还不完美。依我之见,大将军既然要推行新制,就必须改得彻底,可让毕司隶行纠察之权,弹劾王子雍祭祀不依古例,顺势将其罢免。再用上我们的人。”

    曹爽道:“这样未免太过了吗?”

    丁谧道:“大将军,你也不想想,在兴势一战,太傅就明显表现出对大将军的冷漠。你看他的死党郭伯济,撤军的时候比谁走得都快。大将军要实行新制,就必须扫清前进的障碍。”

    曹爽道:“彦靖所行,多占先机。某既为托孤重臣,也应该为大魏做点实事。你们有什么好的举措,只要对魏有利,可以直接向我说明后实施。”

    何晏道:“大将军,既然王太常注重整理家传经学,在下也将组建一班人,研究推出一种新的学问,与王学抗衡。刚刚彦靖回话的时候,我正在沉思,我应该写一本书,如果王子雍的经学没有被推荐进入太学,我就先和大家一起谈论这本书,如果他的经学进入了太学,我也将到太学宣讲我这本书。”曹爽道:“如此最好。可速行。”

    曹爽等人准备在思想方面对司马懿进行围攻,令他们想不到的是,作为正始改制的产物,何晏等人研究推出的所谓新的学问,就是后人所指的魏晋玄学,并且很快流行开来。

    何晏虽然是尚书台典选举的尚书,但他尤其喜好《老子》、《庄子》,在浮华一案中,他也是崇尚清谈者之一。虽然他被禁锢近十年,但在老庄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因为禁锢而荒废,相反,经过厚积成势,终于快到薄发的时候了。

    就在曹爽等人商讨如何进一步压制司马懿之时,司马懿也在对时局进行着思考。司马昭坐于下首,静静地看着司马懿。司马懿眯着的眼睛睁开了,向司马昭伸出了左手。司马昭起身,牵住父亲的手,司马懿站了起来,对司马昭轻声道:“子上,你去,将为父那次出征辽东时,书写的《出征辽东歌》给我找来。”

    司马昭应了一声是,扶司马懿坐好后,走了出去。司马懿将手轻轻叩着矮几,并轻轻地吟诵着:“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武阳。”正是那《出征辽东歌》。

    诵完后,司马懿回想起自己和曹爽共同辅政,至今已快六年了,自己升太傅后,失去了录尚书事的权力,自己经营的关中地区,也因为兴势之战,造成虚耗,夏侯玄是征西将军。中部战区,虽然是自己的铁杆王昶在经营,但江夏太守王经却是曹爽的人,荆州刺史夏侯威虽然天性豪爽,也是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人,但关键时刻能不能起作用却是两说。扬州都督王凌,情形不明,但这诸葛诞,却是个骑墙派,虽然和自己结为儿女亲家,但任命为扬州刺史,却是曹爽。兖州刺史令狐愚,虽是王凌外甥,但他铁定是曹爽的人。更让司马懿气愤的是,因为丁彦靖用计,曹爽令卢钦还淮南的意图达成。而自已举荐的王基,虽然是安丰太守,但却表现出亲近曹爽的态势。自己染指淮南的意图,恐怕一时难以实现了。

    而朝中局势,更加对自己不利。自己的弟弟司马孚,虽然是尚书令,但尚书台有何晏、丁谧、邓飏为尚书,司马孚权力早被架空。自己的好友卢毓虽然是尚书仆射,但一样是个花架子,最这架势,迟早会被踢出尚书台。而司隶校尉这样的要职,却是毕轨。河南尹王观任少府后,李胜接任河南尹,而中领军、武卫将军这样的要职,都是曹爽的人。司马懿从内心深处感到一丝危机。

    此时,司马昭拿着当年司马懿手书的《出征辽东歌》走了进来,呈给了司马懿。

    司马懿将帛书在烛光之下仔细看了看,目光停留在了“肃清万里,总齐八荒”这八个字上,不再移开。司马昭也顺着司马懿的目光,移到了那八个字上。

    司马懿没有移开目光,轻声说道:“子上,今天你大哥当值,没有和你一起来我这里。我且问你,为父作为三代托孤老臣,一心忠于大魏,面对大将军的步步紧逼,如果是你,该如何处置?”

    司马昭一怔,将目光收回,看着父亲如鹰的目光,回道:“父亲,孩儿没有在你这个位置上,有些问题不好回答。”

    司马懿对司马昭的回答没有评价,而是问了另外一个问题:“你这次和大将军一同去伐蜀,哪些人对战争的评价和为父相同?”

    司马昭道:“有雍州刺史郭伯济,还有参军杨伟、南安太守邓艾。当然,还有征蜀护军夏侯仲权。”

    司马懿道:“那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何这么多人对兴势一战那样明了,但依然会失败?”司马昭道:“那是因为大将军不明军事。”

    司马懿道:“荀子说人生非异,善假于物。虽然大将军不明军事,但只要善于用人,同样可以达成愿望。你懂了吗?”司马昭一怔,他发现父亲总是见微知著,引出大道理来。便低着头,继续聆听。

    司马懿道:“子上,你回府后,要去你岳父王子雍府中一趟,要他利用闲暇时间去整理家传易学。”

    这下轮到司马昭意外了:“父亲,岳父自主持上次太庙配飨大典后,也不怎么去讲学,更多的时间是在整理家传经学。”

    司马懿道:“子上,你二叔为你求取元姬,也中看中了王家有浓厚的家传经学渊源。你岳父久在在太学,也有不少王学门人,比如于臬等人,要做大事,这些人到时候会起到作用的。”司马昭恍然大悟,向父亲施了一礼:“父亲,孩儿这就回去,明日即拜访岳父,将父亲意思进行传达。”

    司马懿摆摆手,示意司马昭坐了下来:“也不急在这一时。为父还有一事。”

    司马昭坐于司马懿下首:“孩儿静听教诲。”司马懿缓缓道:“你从洛阳典农中郎将到散骑常侍,然后任命为征蜀将军,回朝后被任命为议郎,不知心里作何感想?”

    司马昭道:“父亲,你肯定是看得出的,大将军现在重用浮华党。看得出来,他们要更改朝庭的法度了。我现在是议郎,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发现,我在没有父亲的指点的时候,真的很胆小。我觉得这方面大哥比我强。”

    司马懿道:“我听说,你在伐蜀之时,也曾对姜维说,你一定要建立灭蜀的功业?”

    司马昭道:“那是我在战场上说的场面话而已。”

    司马懿道:“言为心声。老夫过去也是像你一样,在武帝丞相府底下成天提心吊胆,周围的人都笑老夫是胆小鬼。所以,面对困难和难题的时候,你不要害怕,相信你自己的才能,你要忍,在别人不注意你的时候,你要慢慢地想,想办法,想对策。以你的资质,你不会比你大哥差的。”司马昭道:“父亲,孩儿记下了。”

    王肃在曹爽上台之后,仕途也如同坐过山车,先是从散骑常侍任上外放广平太守,然后又回朝任议郎,任议郎没多久,又转任侍中,然后再由侍中转任太常。自主持配飨大典后,他很少去主持太常寺事务,一有时间就在家整理家传经学,希望有朝一日王家经学能够成为太学官方教材。

    他整理的,有他父亲王朗生前所著的《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因整理名目繁多,他决定从其父的《周易传》开始整理。就在他在府中指挥下人分门别类搬运典籍之时,有人来报:“司马子上来访。”

    王肃放下手中活计,一面连道有请,一面来到前厅相见。只见厅内,司马昭和妻子王元姬,带着长子司马炎,正在厅中与王恽、王恂、王虔叙话。王肃进得厅来,司马昭以翁婿之礼相见。王肃连道:“不必多礼。”就坐与厅内一叙话。王元姬带着司马炎和王肃礼毕,就出了前厅去了。

    王肃道:“子上任议郎以来,今日却又得闲?”司马昭道:“自兴势一战归来后,许久不来拜见,今日来见,还请见谅。”

    王肃一面叫人奉上茶果,一面道:“今日既然得闲,就在此用饭,一起叙话。尊父安否?”王肃长子王恽听了,走出前厅,吩咐去了。

    司马昭谢过,道:“家父近日偶感小恙,不能来府致礼。却让小婿捎话来致安。”

    王肃道:“既如此,某当过府一探太傅。”司马昭致谢。王肃道:“子元,我那外孙炎儿,果然是一表人才,与德揆之子一起读书,相处融洽否?”

    司马昭道:“劳岳父过问,炎儿与德揆之子,还有诸葛靓、羊琇一起读书,很是融洽。请岳父放心。”

    二人叙了一会话,司马昭道:“今日过府,还有一事相告岳父:家父听说岳父在家整理典籍,家父说,可机密行事,不知首部经学在何时完成?”

    王肃道:“既然太傅过问,必有因由。某正在整理易传,估计在今年年底完成。”

    司马昭道:“家父说,若岳父易传整理完成,他要表奏天子,要将《易传》送入太学,成为官方用书。”

    王肃听了,不由得兴奋起来,道:“若得如此,你岳祖在天之灵必然欣慰异常。我当亲往太傅府中致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