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文科生的南唐 > 017 糖!糖!糖!(上)

017 糖!糖!糖!(上)

    小步快跑回屋的徐景通,这是越想越兴奋。

    糖作为为人体提供热量的主要物,别称为碳水化合物。

    古语有云:主食一个胃,甜点一个胃。谁能拒绝甜点呢?

    当徐景通还是生活在21世纪的李璟的时候,发生事故的那个第三世界国度的国民们,就是嗜糖如命。所有的甜品上必撒糖霜,所有奶茶中必加方糖。

    他们的信条就是:只要甜不死,就往死里甜!

    糖这一字仿佛打开了储存在徐景通脑海里的某个文件夹,关于糖类的记忆不断涌出,就连之前在B站闲着无聊之时刷到的制糖视频也回想了起来。

    21世纪的那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在20世纪后期才实现了国民的吃糖自由。

    很长的时间段里,糖都是社会上层人士才能够吃到的金贵物品。

    这样解释了为什么流传到后世的西方人物油画中,大家都笑不露齿。

    一口小黑牙有什么好秀的。

    总不能学落樱神斧,拔下黑奴的牙齿做假牙吧。咦,真脏。

    在公园十世纪这个时候,大多数的社会上层吃到的最多也就是由麦芽熬煮而来的饴糖,或者由甘蔗榨取蔗浆而制成的红糖。

    这两种糖在色泽上真的没有什么竞争力,所以后来就被糖霜、白砂糖给完爆了。

    不过系统地讲述如何制取白砂糖的方法,还是得等到明末的宋应星完成他那本旷世巨著《天工开物》后,才大规模地被士绅团体所熟知并投产。

    现在,所谓的白糖还是在熬煮红糖,等红糖结霜,取其表面薄薄一层而制成糖霜。

    生产成本可谓是巨大。

    但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总结了一种将白糖的制作成本降低百倍不止的方法:“黄泥水淋糖脱色法”。

    可能在大明中后期,徐景通就没办法依靠这个方法快速发家致富了。可谁让现在才是公元十世纪呢!

    回到院中,徐景通走到书桌前,将纸展开。

    喃喃自语道:“让我想想,我在B站看到的那个视频所需要的原料是?”

    然后抬手就在纸上写到:一个大漏斗、原料是红糖浆和黄泥水、纱布。

    在阿市进来之时,就见到自家郎君在那边碎碎念:“没有纱布也没关系,普通白布也行,堵住漏斗口,用草也行。”

    还没等阿市缓过口气,见到阿市的徐景通就开始吩咐道:“阿市,你快去帮我寻个大漏斗、红糖,还有点白布。快去。”

    “郎君,这红糖为何物?”

    徐景通一拍脑壳才想到,这时候哪来的红糖,只有饴糖和蔗糖,而蔗糖又被称为石蜜。

    “红糖就是石蜜,你快去看看有没有的。”

    阿市连气都还没喘匀,就被徐景通接着指使出去干活了。

    瞧瞧这万恶的封建主义,这徐景通才穿过来几天就开始如此习惯地使唤人了。

    阿市毕竟是专业的,以最快速度将徐景通所需要的东西给找齐了。

    回到屋内,发现徐景通不在,寻遍院子,才发现他居然在小厨房生火,旁边还摆着一盆昏黄的水和一个空盆。

    天色将暗,阿市也没有太看清楚,不过还好,没闻到什么味道。不然阿市是真的要去将此事禀报给大夫人。

    “郎君,我将东西都找齐了。需要拿到小厨房来吗?”

    “好的,把东西拿过来吧。”正在忙着生火的徐景通头都没有抬。

    说起来,还真的要感谢那个21世纪的第三世界国度,要不是工程项目现场一开始的时候不通电、水、气。

    徐景通还真的无法学会用火石生火烧灶这一技能。

    ZB友谊万岁!

    阿市掌上了灯,有些吃惊地看着自家郎君熟练地将火生了起来。

    生完火的徐景通,脸上粘了点灶灰,有点灰头土脸的,他完全不顾及这些。

    不断用手伸进锅中,感受灶温,感觉温度够了,突然想到这个土灶可不像之后的煤气灶,得时时刻刻有人看着,就扭头对着阿市问道:“阿市你会看灶火吗?”

    “当然会啊,阿市很小的时候就帮着家里做饭了。只是,只是被郎君救下来之后,进了府,倒是好久没有碰过了。不过看灶火还是会的。”阿市最后自信满满地回答道。

    徐景通一直都没有深入思考过阿市是怎么被他救下来的。

    一方面是记忆中真的没有什么留存。

    另一方面是,他单纯地以为可能又是小说中的滥俗桥段:家中遭遇横祸,只剩阿市一人流落街头,然后他就给买了下来。

    这种情况下,如何好细问的?这不戳人家肺管子吗?

    “好的,阿市,现在这个活,灶火可是重中之重,你可得照顾好咯。”徐景通现在也找不出其他人来帮他看着灶火,只能信任阿市了。

    “郎君,你就放心吧。”阿市巧笑倩兮地坐到了灶台前,略显生疏地添柴。

    徐景通这才回头去看阿市拿来的工具们。

    发现拿来的石蜜有点少,约莫两斤这样,灶台的锅很大,只放一斤的话,也太少。

    徐景通不禁有些抱怨地说道:“唉,府上石蜜就那么少吗?”

    “郎君,是有些少了,要是不够,我等会去和厨房管事多,明日让他多采买一点送到院中。”已从生疏变得熟练的阿市,一边添柴,一边回答了徐景通的问题。

    “算了,没事,就这样吧。”这一下徐景通也转过弯来了,左右这也就是个实验。

    如果实验失败了,那就总结实验经验,然后进行下一次实验。自己的试错机会蛮多的。

    转变了心态的徐景通,先将漏斗下方堵上点白布,然后将漏斗靠在空盆上。

    准备好这一些,徐景通将两斤石蜜都倒入锅中,开始不停搅拌熬煮。

    不一会儿,锅中的石蜜便在徐景通的不停的搅拌下变得粘稠,最后变成膏装。

    徐景通趁着这膏还没重新凝固,就赶紧吧这些膏状物装入已经拿白布堵上的大漏斗中。

    然后让阿市过来扶住大漏斗,自己开始搅拌那盆黄泥水。

    阿市有点不明所以,问道:“郎君,这是泥水?”

    “没错,就是泥水。”

    徐景通搅拌了一会,就将整盆泥水在阿市目瞪口呆的表情中,倒入大漏斗中。

    放下木盆,和阿市一起扶住大漏斗。

    稍等一会,就拿开了堵在漏斗口的白布。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