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文科生的南唐 > 037 与徐知诰的第一次人生相谈(计划中)

037 与徐知诰的第一次人生相谈(计划中)

    分别之后,李端看着消失在视野中的马车,对着李素问道:“叔父你说,这位郎君能够理解你书中的意义吗?”

    “理解最佳,不理解亦可。我李氏这次借此机会也只是要谋一场大富贵而已。若是徐家不愿意,那还有钱家、王家、刘家。”李素讲了一下午,有点虚,说话也带点无力。

    “叔父,身体可还吃得消?”扶养义务这块,李端绝对做到位。

    “身体无大碍,不过端儿,这次你我叔侄二人可就上案板了。”

    “哈哈哈哈,叔父,为了我江都李氏的百年富贵,小侄的一条小命有何妨。”

    “哈哈哈哈哈哈,如此,就让我叔侄二人看看徐家的气量!”

    回到自家小宅的徐景通开始认真翻看李素的这本“游记”。

    或者用“航海日记”来形容比较合适。

    徐景通一开始还以为李素会直接在书册中夹带一封信或者一页纸,来表述他的请求。

    不过没有,这本书册的开篇和李素口述的并无太大区别。

    只是在开篇过后,就记述了大段的关于广州城和出航情况的描述。

    乍一读,徐景通也没反应过来,在航行开端保持着高度热情是每一个旅人的常态。

    但是往后读,继续读下去的时候,徐景通发现,李素居然记述得越来越详细。

    他赶紧跨过中间的部分,翻到回程的部分,果然不仅仅有回程时的记述,还有和之前的记述的对比。

    而到了广州之后,记述就更加详细了。从广州-泉州-福州-温州-明州-江都,这六座城市和航线在这本书册中表述得清清楚楚。

    而且徐景通严重怀疑这本书也仅仅是一个概述,李素这个糟老头子手中还掌握着更加详细的资料。

    略略翻完此书的徐景通,脑海中第一个想法是立刻通知周珏,让这个绝命阎王去将李氏叔侄逮捕起来,严刑拷打,将相关资料都拿回来。

    然后第二个想法就是把第一个想法给掐灭了。李素叔侄既然敢把这本书册给过来,自然是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的,如此,定有防备。

    况且徐家也不是李氏的唯一选择。钱家、王家、刘家也都不是省油的灯。

    第三个想法就是,得,过两天回家吧,这事情超出了现阶段自己能够处理的范畴了,那只能回家汇报给老父亲。

    这时,两位管事默契地一起进来汇报事情。

    周管事先问道:“公子,今晚是在这边歇息还是回去?”

    “在...”刚想脱口而出在这歇息的徐景通又想起了遗忘了好几个时辰的韩老师,“唉,回去,回去,在这边吃完晚饭回去。”

    总不能够明天早上把韩老师拉到这个小院子吧,那和套马甲的初衷严重不符!

    “喏。”

    “公子,木匠、瓦匠之类的都已经到了。您看是如何安排?”周管事问完钱管事问。

    “啊,那么快的吗。”徐景通这时候想到,要是自己一天有48个小时就好。

    来到十世纪第一想熬夜,因为,活干不完了。

    可客观条件又不允许,没办法,凉拌。

    “容我想想。”徐景通突然感到脑壳子有点痛。

    思考的时候,屋里一点声息都么得,分外安静。徐景通的关注点突然转到了他居然听不到两位管事的呼吸声上了,不禁想为这两位的专业点个赞。

    事情越多,越想摸鱼,这就是徐景通,或者说每一个拖延癌晚期患者都会犯的一个事情。

    “让他们先把这个院子的平面图给画出来吧。”徐景通想了想,自己总不能白白养着这些人吧。

    嗯,他没想到可以给点散碎零钱,把这些人给打发了。

    “公子,何谓这个平面图?”钱管事问道

    “平面图就是,平面图就是,平面图...”徐景通也卡壳了,这个怎么解释呢,是要从三视图开始解释,还是从比例尺来进行解释?

    这时比较会揣摩上意的周管事说道:“公子,若暂时无事可让他们做,那可先让他们回去,然后等您想好了,再召集他们。“

    啊哈!对啊,还能这样。徐景通大喜过望道:“就按照周管事的说法做吧。”

    “喏。”

    晚上,晚宴过后,因为加餐又在仆僮心中刷了一波好感度的徐景通回到了自己在徐府的小院。

    因为回来的比较晚了,所以想着等到第二天再来找自家老父亲进行人生相谈。

    没想到,这一等,又等了十多天。

    这十多天,徐知诰回徐府的吃晚饭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是来往徐府的各类宾客则是络绎不绝。有些是光明正大登门拜访的,有些事趁着夜色暗戳戳上门的。

    江都和金陵之间的通讯也变得密切,互不统属的骑士们在两城之间掀起阵阵尘烟,构建起一条信息通路。

    南吴乾贞元年十一月二十九,在南吴境内的各座山头都行成基本共识之后。

    吴帝下诏:

    “尊母太妃王氏为皇太后。封侧妃王氏为德妃。

    封徐知诰为太尉、中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加封浔阳公。

    封徐知询为辅国大将军、诸道副都统、金陵尹,镇海、宁国节度使。”

    皇太后、德妃什么的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徐知诰和徐知询两“兄弟”,一个完全掌控了吴国的政权,一个掌握了大部分的军权。

    每个人都很满意,只有皇帝杨溥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徐知诰很满意,吴国的政权终于完全操控在他的手中,在大义这方面已经完全有了。

    徐知询也很满意,吴国精锐的两镇节度使和重镇金陵都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在五代这个年代中,他自认为拥有军权的他随时都能够拿捏自己的“好哥哥”。

    徐景通也很满意,毕竟果果分完之后,自家老父亲终于有时间回家吃饭,并听他汇报相关事情了。这可以算得上是第一次和自家老父亲进行人生相谈。

    杨溥受伤,那是肯定的啊。下诏的这一刻,汉献帝、北魏孝武帝、唐昭宗仿佛都在天上看着他呢!痛,太痛了。苦,太苦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