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大靖帝国历806年,靖帝永宁十六年春,西方波奇亚人大举入侵,永宁帝诏命西境总督蓝国公尽起所辖精锐大军二十万,驻守悬天要塞,御敌于国门之外,此外,诏命北地凉国公率北凉血狼骑十万并帝国禁军玄武卫十万进驻落剑关,确保大靖本土安全。时隔二十六年,古老的大靖帝国西境烽烟再起。

    绵延万里的积迦山脉自北向南将东西方世界一分为二,高耸入云的积迦山挡住了西方夏日凶狠的沙尘暴和冬季割裂一切的白毛风,造就了东方世界的温和肥沃与西方世界的贫瘠残酷。积迦山脉绵延不绝的山势在中部地区逐步收窄,最窄处仅二十余里,多年以来,无数的西方探险者们刀劈斧凿将之开辟成一条峡谷,自上而下看去,犹如一道闪电的杰作,在西方蛮族第一次进入东方世界后,整个东方才意识到积迦山脉的西边,居然还有如此广阔的世界。在积迦山脉与当时的大靖帝国落剑关之间,是一片广袤的地区,因地形复杂,种族奇特凶残,称为化外之地,中原地区王朝一直未能彻底征服该地区,仅沿着藏剑山筑关防御。大靖帝国立国之初,圣祖在位,西方世界百万联军凿穿积迦山脉,突入东方,一路横扫,越过化外之地,落剑关猝不及防,十日告破,中原大地生灵涂炭,刚刚恢复元气的大靖帝国遭遇浩劫。圣祖举全国之力,征发北地草原部族、南疆丛林土蛮,历时三年苦战,付出惨重代价后,终于重创西方大军,联军被迫退回西方,大靖帝国借此征服化外之地,于积迦山脉峡谷入口处筑悬天要塞,常年派重兵驻守,隔绝两边。

    悬天要塞,由靖初墨家钜子墨翟亲自设计督造,外城墙高约八丈,宽约四里,采用积迦山条石修筑,地基深入地下三丈,外墙菱形曲面,墙体略向外倾斜,使得进攻者无论从哪里进攻,均面临两个方向的守军火力且有一定的仰角。城墙上每五步设有射击孔一个,床弩一架,每二十步建有箭塔一座,可供3名弓箭手驻守射箭,每两百步建有城楼一座,集合藏兵、救助、武库等各类职能。与外墙相距百步后,建有内城墙,高于外城墙一丈,城墙每十步安装投石机一架,战时协助外城墙防守,如一旦外城墙被突破,则内城墙可俯视外城墙,采取事先调整好射击距离的床弩和投石机,对外城墙进行覆盖式打击,隔绝敌人进攻力量,夺回外城墙或继续坚守。此外,内外城墙直接密布胸墙和机关,无正确路线图将寸步难行,在内城墙后,是人工开凿的深渊,仅保留三座石桥勾连对岸物资和人员的转运,一旦内城墙失守,守军还可以迅速毁掉石桥,阻断两边的往来,为后续的人员撤离、防守组织争取一定的时间,可以说,当初墨翟已充分考虑到各类突发情况。事实证明,自悬天要塞建成四百年来,从未被敌人攻破,但西方蛮族对要塞的进攻,也从未停止,东西方之间宿命般的纠葛,化作要塞前的无数白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