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也许我没必要这么苟 > 第三十八章 谈论

第三十八章 谈论

    咚咚咚

    “有人在吗?我们是途经的旅客,想要借宿一晚。”

    离开小城已经过了几日,看着这荒山野岭处略显突兀的高宅,吴言眉头微皱。

    吱呀声响起,木门被推开,走出一个穿着严实的少女,看了看眼前的少年和小脸蛋红扑扑的小姑娘,让出位置,示意两人进来。

    少女领着两人来到一间客房,陈设简单,但桌椅床柜一应俱全,且并无灰尘,显然是经常打扫。少女让两人先等一等,然后离去。

    不一会儿,少女又抱着两床被子走了进来。

    “小公子和小姑娘先用这被子暖暖身子,等奴家去为两位烧些热水。”少女微微欠身。

    “劳烦姑娘费心了。”吴言起身行礼。

    “无妨。”少女摇摇头,转身离去。

    吴言看着床上的被子,总不能折了人家的一番好意,先把小姑娘包裹好,少女十分细心,两床被子一大一小,小的刚刚好把小姑娘裹上,然后自己也裹上了大一些的被子,两人相视一笑,像一大一小两个捆好的粽子。

    没过一会儿,少女端着几碗热水走了进来,示意两人可以捧在手里暖暖手,然后再喝下暖身子。

    “两位先稍作休息,老爷一会儿想见一见两位。”

    “好。”

    吴言并未久拖,感觉时机差不多了,将被子重新叠好,就跟着少女来到了正堂,见到了这栋宅子的主人。

    “老夫谢定。”老人家坐在那里,远远望去有些严肃。

    “晚辈吴言,这是舍妹吴秀。”为了好解释,钟灵秀小姑娘的名字被吴言暂时性的化名为吴秀,不过小姑娘对此倒是无所谓。

    “小夫子是儒家门生?”

    “只是读了些书,算不得登堂入室的儒家子弟。”

    “小小年纪太过谦逊可不太好,少年郎既然敢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了读书人的事,那就要意气风发才好。”

    听着老人的教诲,吴言不禁想起了茅屋中的那位老人。

    “可吃过饭了?”

    “还未。”

    “秋实啊,一会儿叫上韵儿还有明儿,一起吃个饭,我顺便考校一下他们这几天学的怎么样了。”

    “是。”少女转身离去。

    “谢老先生,府上除了您刚才提到的两人,还有他人在吗?”

    “呦,小夫子怎么知道还有个和你一样的过路人,不过他受了些伤,老夫便没有让秋实去叫他。”

    “这样啊。”吴言眉头越来越紧,不过小姑娘悄悄掐了一下他的手,吴言转而释然。

    ……

    “正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虽然并没有什么太过珍贵的食材,但秋实的手艺无论尝过多少次还是没的挑剔,吴小夫子你说呢?”

    “确实美味。”并非吴言客套,实在是这秋实姑娘手艺当真是精妙绝伦,尤其是这道不知怎么做的鱼,看起来平平无奇,尝起来却是惊艳无比,入口微甜,一会儿又有些许辣意,但并不呛鼻,细细品味下还有淡淡的果香,属实是回味无穷。

    “不行了不行了,我嘴都被秋实姐养叼了,以后回去吃不到秋实姐的菜可怎么办啊,老爷子,你把秋实姐让我带走好不好嘛。”一身红衣的清瘦少女楚楚可怜的摇着谢老先生的胳膊。

    “不行,别的你可以带走,秋实还得给我老头子做饭呢。”谢老先生哈哈大笑,一旁叫做谢明的男子倒是正襟危坐,不敢插话。

    “好了,既然说到这吃饭上了,那我就顺带考考你们,到底是这吃饭重要,还是读书人的气节重要呢?”

    “当然是气节重要,圣人有言,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作为读书人,要是为了一口吃食连气节都不顾,那还算什么读书人!”那位叫谢明的男子抢先回答。

    “我觉得吃饭重要,以前看着书上写的什么所谓的易子而食饿殍遍野我也曾以为是什么夸大之词,不过上次我把自己捆住饿了四天,那感觉就好像自己能吃下一头牛,继续下去我就得去地下找那些圣贤老爷了,那里还有什么心思去想什么圣贤道理?”谢韵回答。

    “你这是意志不够!”

    “你怎么不亲自去试一下那感觉?看看到时候你的气节够不够?”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圣人诚不欺我。”

    “你!”

    “好了,别吵了。”老人制止了二人的争吵,看向吴言,问道:“小夫子,你怎么看?”

    吴言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我读书还少,不敢妄言,但我遇到过的一位先生曾和我讲过,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义是吃饱肚子后才有的东西,要是连肚子都吃不饱,那这个地方的道理肯定是不对的,不论他的制定者是不是什么所谓的圣贤,要是有人为了所谓的礼义去放弃这些最基本的民生,那他一定不是为了真正的礼义,恰恰相反,他一定是礼义的破坏者。我觉得气节应当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男子本想反驳,却说不出什么话来,谢韵若有所思,谢老先生沉默了一会,缓缓开口:“你这位先生,有些了不起啊。”

    “其实我在一本书上还看过另一位老先生的话,大概就是说的就是人呐,不能过的太安逸了,过的太好了,人就害怕离开这安逸,然后就会为了这安逸伤害别人,最好也不过是故步自封了,所以好文章好道理大多数都是在清苦中写出来的,一个人了解的越多,烦恼的越多,好道理就很难写出来了,所以能吃饱穿暖就好了,不要去过的太好了。”

    “过的好还有错?我倒是觉得,人还是要向上走的,总要去见识见识更多更好的事物,一辈子傻乎乎的安乐其实也没什么意思。”谢韵站起身。

    “姑娘说的也在理,我记下了,现在我还不知道你们谁的道理更好,但是我以后还会多走走,多看看,等我有了足够多的见识,我再仔细想想到底哪个要更好一些。”

    “好好好,都好,不管是吴小夫子,还是韵儿,都没有读死书,不过圣贤能称之为圣贤就一定有他让世人折服的道理,你们可以多了解这些道理,明儿也没有错,不过书上的终究是比不过自己的,还是要多想想,不能万事都按别人的规矩来,这么活着太累。”谢老先生抚须轻笑。

    “并不是圣贤说了,这才是道理,而是圣贤在某时说出了道理,这才被称为圣贤。”吴言有感而发。

    “哈哈哈哈,好极了,当浮一大白,秋实,拿些酒来,今晚不喝酒太不合适了。”

    “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