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格致,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 第四十三章 倔强与傲慢

第四十三章 倔强与傲慢

    实际上梁晓诺会选择走这条路是因为他本性综合分析后作出的使然,他既想不到这种潜在风险的存在,同时又坚信自己的定力,在这个前提下他觉得和朋友之间倾诉一些烦恼无可厚非,便也开始向这条路上昂首阔步地前进。

    情侣之间情感的动摇大多数因为沟通不彻底而造成情感裂缝。梁晓诺向苏韵倾诉着烦恼的时候,不幸被林诗语尽收眼底,她内心深处不喜欢他这样,但又没有一个较为合理的借口来征服他。

    林诗语希望他的世界里除了自己没有其他异性。但是她又懂得人来到这个世界除了爱人之外还需要朋友,而且朋友是不可或缺的。但她忍受不了的是这个朋友还是他曾经喜欢过的苏韵。

    所以林诗语心里吃醋言行举止也跟着怪异起来,在自尊心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情感——她超强的感应能力告诉她要是将这个顾虑说出来的话很有可能会激怒他,她怕会因此而弄得彼此都不欢乐,从而产生感情罅隙。

    在这些情感的影响下林诗语又不肯把这心里的想法说出来,然而她没有说出来的顾虑又在她内心深处运生出单方面的情感罅隙,渐渐地两个人开始在细节上发生争执。

    林诗语希望通过这种若隐若现的暗示让梁晓诺明白她的意思。然而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像钱钟书和杨绛、周总理和邓颖超那样能够高度心意相通的,没有说清楚道明白的意思始终难成为别人脑海里的意识。

    梁晓诺刚开始觉得这种小矛盾,是生活中必然存在的,便没当一回事。

    而这个“不当回事”在量的积累下逐渐发生质变,两个人的矛盾性质也就慢慢地升级。

    梁晓诺察觉到林诗语的喜怒无常后忧心忡忡地问她怎么了,林诗语的真心话难以启齿只能烦躁地说没什么。

    梁晓诺得不到答案在人性盲区下也就找不到问题的根本,找不出问题也就没法去分析问题的原因,分析不了原因自然也就没有对策可言,所以几次三番过后梁晓诺和林诗语在一起都小心翼翼地生怕哪里做不好得罪到林诗语。

    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驱使他又越往苏韵边上靠。然而他越这样,林诗语内心就越不好受,慢慢地她从相信变成疑心总觉得他对自己不够忠诚。

    在蝴蝶效应下两人的话也越来越不投机。林诗语说想要了解苏韵和他之间过去的故事。

    梁晓诺天真地以为他是想深入了解自己,便也毫不隐藏把过去说得眉飞色舞。

    林诗语却在一旁却听得沉默寡言。这种表面现象让她开始怀疑他喜欢自己的真假性。

    林诗语曾为情所伤所以她需要的是一个全部装满自己没有一点其他空间的人。而梁晓诺的行为让她开始觉得自己不是他的全部,至少在他心中喜欢的人不止自己一个。

    而在她看来没有装自己的那一部分,极有可能成为背叛自己的存在,世人都懂得人不能同在一个地方摔两次跤的道理,经历过背叛的她不愿再经历背叛,哪怕这个背叛的性质只是可能性的。

    梁晓诺意识不到林诗语这种想法,认为大家都是朋友简单聊个天而已无可厚非,所以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此外这个学期里有没有校级的公选课可选,两人的课程都排不到一块去,相处的次数相对而言变少了。在这个大前提下两个的关系再闹出点矛盾几乎没有见面的可能性。没能在一起推心置腹很多心里话就只能烂在肚子里成为一颗又一颗的隐藏炸弹。

    到了九月底原本计划一起度过的国庆长假也因一点小事吵架。吵完架以后彼此因各自的自尊也好、好胜心也罢,或者是其他那些杂七杂八的情感干扰下都不肯低头认错。

    梁晓诺是觉得林诗语不可理喻不能由着她的性子任她放肆。

    林诗语觉得他对自己的在乎程度够不够就看他愿不愿意为自己放下尊严而低头。

    结果可想而知,双方都指望着对方先认错结果没一个人认错。林诗语生气得干脆回家。

    就这样冷战了一个星期就在双方都越想越气感情走下坡路时梁晓诺终于忍不住和林诗语道歉联系。

    林诗语回来后终于肯放下一部分成见和梁晓诺见面,但心里依旧有隔阂的存在。这条裂缝需要极其高明的手法才能修补。

    梁晓诺手法拙劣,他连根本性的问题都意识不到,只在表面缝缝补补像是在给危楼刷漆就此指望把情感裂缝黏上。而他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手法在林诗语这里却是连治标的资格都没有。

    林诗语是在回来后的第三天和梁晓诺在广场里见面。两个人边走边说都希望能够回到没有矛盾之前的状态,但很多没有解决的矛盾让他们都越过那道鸿沟而没有了以往的天真和亲密,彼此聊的内容也很少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沉默。

    梁晓诺担心说错话惹得她不开心所以不知道该说什么,而林诗语是不愿说所以也不知要说什么。他们都希望以这种沉默的方式用心灵去交流把问题解决了,然而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静坐在广场边上林诗语手里玩弄的沿边的花草忽然对梁晓诺说:“娶我!”

    梁晓诺认为娶她是必然的事张口就答应。然而林诗语接着说:“现在!”

    梁晓诺听到这话情不自禁啊了一声毕竟他想现在时机不够成熟。他也还没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犹豫了几秒正要说话却被林诗语打断,她说:“我就知道!”语气里带了几分不满。

    梁晓诺不知道她又知道了什么惊奇地问:“你又知道什么了?”

    “你会犹豫!你这样让我很没有安全感。”林诗语说这话时一脸的失落。

    梁晓诺奇怪自己什么时候连犹豫的资格都没有了,反问:“犹豫和安全感之间有什么矛盾关系?”问完思想上了一个台阶反应过来解释说:“我犹豫我是在思考,难道你下决定前不带思考的吗?”

    林诗语坚持认为他的犹豫是由于不够真心造成的,说:“如果你真的在乎这种时候是不需要思考就能脱口回答的,无论是凭感觉还是早就深思熟虑做好的准备。你见过哪个求婚的人在求婚时让对方等等要考虑考虑后再求一次的?”

    梁晓诺被林诗语反问得哑口无言,他觉得林诗语的说法有些道理,当观点不一致时,又找不到别人观点的错误之处,同时也找不出自己观点错误之处时人往往会坚持己见。所以梁晓诺还是认定遇到事情就该反复思考。便说:“我觉得还是需要理性思考。”

    “那你和理性思考谈恋爱去吧!我不想和你说话。”林诗语说着气鼓鼓地挦扯路边的花草。

    由于两个人立场不同,又不肯站到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梁晓诺的立场是理性首位意识,即现在首次接触新事物的角度上看问题。而林诗语则站在感性认识与超前理论认识上对话,两个人自然难以沟通。

    梁晓诺想自己的观点没有错而林诗语的观点感觉有一定的道理,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才导致这种矛盾,他大脑不仅转不过这个弯反而抽筋地问:“你刚才的话能不能再说一遍?”

    林诗语气得掷掉手里的东西走了。

    梁晓诺想要追上去但脚却不听使唤倔强地立在原地没动。

    梁晓诺细思刚才的对话觉得没有什么开罪的地方。越想越气觉得林诗语有些抽风。再细想把罪责开到自己的犹豫上便开始给犹豫找借口向林诗语解释说犹豫的当时自己脑海里推演具体的实施细节,最后他还把法律拿出来说年龄还没到总不能说空话假话。

    然而林诗语需要的是一个态度而已,她觉得他的犹豫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某种不在乎。

    人无非就是这样在遇到无法论证的难题时就会不断地从生活细节中寻找证据——不管这个证据是否真实有效。所以他的解释并没有激起林诗语内心的安全感,她只好说冷静几天。

    梁晓诺觉得都冷静了一个星期了再冷下去就快结冰了有些烦躁说:“那还不如直接分手算了。”

    林诗语被逼急了说:“好!”

    梁晓诺立马后悔赶紧为自己的口不择言而道歉说是玩笑话。人世间最让人痛心的话就是说了实话他拿它当玩笑笑了,说了假话他拿它当真话哭了。

    林诗语原本没拿它当回事,但傲慢让她把矛盾放大回复说:“我看你是早就想和我分手了。”

    梁晓诺急得快要哭出来说:“你不要遇到问题就想着逃避好不好?咋们能不能静下心来把所有的成见通通说出来,大不了改就是了,反正我愿意改,也——也趁你还愿意……”最后一句说得他心发虚,万一她说不愿意……

    林诗语的意念彻底崩溃她说:“我不需要妥协的爱,你就保持现在的状态好好和你的苏韵继续亲密接触就行!”

    梁晓诺终于读懂原来搞这么久她还是不信任自己,便也莫名其妙的置气说:“你这话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你自己知道!”

    “合着你是怀疑我移情别恋?”

    林诗语一腔孤勇在刚才的一瞬间全发泄出来后,剩下的只是不理智的平静,她说:“有可能你自己察觉不到你情感的变化,但作为旁观者我觉得你内心深处还有苏韵存在,而我并不是你的全部。”

    梁晓诺自查内心感受发现没有林诗语所说的这种情况,觉得自己被冤枉莫名怒火中烧发狠说:“够了!你要不爱了就直说,别拐弯抹角地搞什么栽赃陷害!”

    林诗语也跟着生气说:“对我就是不爱了,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接着她没忍住呜咽了起来。

    梁晓诺原想为自己刚才的气话道歉并安慰她的,但倔强让他鬼使神差地说:“那就分手吧!”说完头脑发热逞匹夫之勇把电话挂掉。

    过了半小时怒火稍微平静梁晓诺又后悔刚才的鲁莽恨没勇气掴自己两个耳光,他觉得自己不应该生气让林诗语难过的,便打算打电话去道歉,结果打了电话才发现被拉黑。

    梁晓诺慌慌张张地再去用其他联系方式和她联系却痛彻心扉地发现林诗语把自己全面删除了,在自尊的激荡下刚平息下去的怒火再次暴起想林诗语真够绝情的,气恼下也把她给删掉,然后摔掉手机泄愤。

    此时的林诗语已经辨别不出他的话是真的还是假的。因为不充分的不全面的信息让她感觉像是真的但又像是假的。

    在这种局面下无非有两条路可走,要么继续深入了解,要么就此为止用一个不真实不充分的信息编织出一个错误的答案提前结束痛苦。

    林诗语选择了后者,因为上次的飞蛾扑火让她心有余悸已经没有勇气再扑一回。

    人无非就是这样最开始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后来吃一堑长一智变成权衡利弊的聪明人。然而我们都忽略了其实最高尚的追求是明知山有虎也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

    也许爱情的修炼就是如此,在成长中痛苦,在痛苦中失去,在失去中成长。

    林诗语在这久来的痛苦折磨中也慢慢地滋生了一种自虐的舍爱心理,想也许就此放手放他自由飞翔他可能更快乐更幸福。便要想着去成全别人也成全自己一个解脱。

    而她的这种想法源于她的不够自信,毕竟从时间和故事上来说她觉得她赢不了苏韵——其实她是输给了她自己。

    而这种想法在浇灌下茁壮成长逐渐地连她自己都相信了,所以在强烈的矛盾斗争之下,傲慢与孤勇促使她把一切联系方式都狠心删掉。

    但她不知道的是他没了她便也就失去飞翔的功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