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格致,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 第四十八章 绝处逢生

第四十八章 绝处逢生

    经历总是痛苦的,而回忆却是甜蜜的。

    梁晓诺不知从哪里挖出一句至理名言,说忘掉一段感情的最好办法要么是时间要么是新欢。他觉得自己耗不起时间,便只好选择新欢这个选项。

    随即他化身成精明的渔翁,遍地撒网,跑去把整个学院里自认为漂亮姑娘的联系方式全部骗到手,然后群的放矢培养感情迫不及待要开始一段新的恋情。

    遗憾新欢也并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可去的,这是两相情愿的事,再说产生一个情感容易但凝结出一个感情就很难了,何况这也只是他的冲动之情,他对每个新人发完第一条信息静下心来就再也提不起要发第二条信息的欲望。任他们安静地躺在电脑里不管不顾,索性丢下手机和电脑跑去睡觉。

    对于意识形态而言,当事者于理的无意之举,总会引发超己常理的旁观者的有意感观。聂飞发奋有余,善心大发,见他聊天界面有始无终不痛不痒地烂尾在那里,便主动跑去帮他聊完成他未完成的事。

    梁晓诺一觉醒来无意间发现聊天界面上密密麻麻的对话,暗吃一惊以为自己失恋到人格分裂,忙问室友们是怎么回事。

    聂飞也不避讳为他答疑解惑说全是他的功劳。

    梁晓诺听罢怒发冲冠,想自己平时充分信任他们电脑手机一律没设密码。没想法这种信任被背叛,忍不住要发火揍聂飞,但转念想也许聂飞这也是为了自己好,更何况聊天的内容也并没有什么过失之处。

    为避免恶性事态的连锁反应,想还是算了,强忍着怒火劝聂飞以后别帮自己倒忙。他原本想和别人解释清楚的,但又怕越解释越乱,便也不去理会,反正他也不在乎。

    梁晓诺以为这类事已经完结,但他预估错了,他寝室里居然还有一个“卧龙凤雏”级别的人物赵毅铭。

    这厮和一个隔壁班的女孩聊天聊了一个星期,都已经聊出感情来了,当女孩提出要见面时,赵毅铭拿出手机现成拍一张梁晓诺的照片发过去,还自鸣得意说帮梁晓诺搞定了一个女朋友。梁晓诺知道后找赵毅铭算账,当面讨说法无论如何也要赵毅铭给一个合理的解释。

    赵毅铭的情商出奇地高借李宇春的歌说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梁晓诺听了这话后生不出一点脾气反倒觉得很有道理,他只好让赵毅铭和那姑娘解释清楚。他也懒得追踪到底解释清楚了没有,反正他已经彻底放飞了自我。

    生亦何欢死亦何哀,梁晓诺想上天应该不会辜负苦心人,觉得生活再不称心如意只要不放弃总有否极泰来的时候,总有一天自己会战胜失眠战胜痛苦,所以他屡败屡战继续和失眠斗智斗勇。

    厮杀有余不忘找朋友支招,而他那些朋友大多数的招式都是百度上借鉴的,梁晓诺听了发现都已尝试过,没兴趣听,只骗对方说去实践。

    这些朋友里最最可恨的是苏韵,她一致认为失眠是夜里玩手机造成的,劝他睡前两小时关机失眠定能治好。

    梁晓诺有苦难言说自己明明是睡前二十四小时就关机了可还是失眠这该如何解释。

    不知道苏韵的脑子哪根筋抽了非要叫梁晓诺早早关机别碰手机。

    梁晓诺见回复敷衍了事话不对题骂她是神经病。

    苏韵反气他说活该失眠。

    梁晓诺委屈地想自己还没找她算失恋的账。因为他觉得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她的存在才让自己的感情有了质疑的资本。

    但他又很理性,牵扯一个局外人是很不理智的体现,毕竟苏韵又没做什么说到底还是自身的问题。其实这一切都没有错,唯一错的就是他为林诗语所在自己脑海里筑建的关于她的意识形态太深刻、太具体,以至于让他万劫不复。

    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因为一旦产生了这种想法说明情感已经在转移。

    人的脑不仅懒而且还会趋炎附势。在他无法继续独自坚守和林诗语的这份感情时,他的潜意识便开始偷偷地自救。

    慢慢地在忆尽忆穷有关林诗语的记忆后,开始有了新的反应,他会顺着林诗语的话去琢磨自己曾经否定掉的意识。去想有关苏韵的过去片段。

    众生都知道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他越去想,那些回忆里的美好就一个接一个地蹦出来,旨在激起他的注意。

    而这些注意一旦被注意就会产生一种后知后觉的心理,然后将其看作是种举足轻重的东西。

    梁晓诺忽然觉得林诗语说的似乎有些道理——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回忆压缩了时间,此时的理智已经不大起效果了,毕竟大多数回忆的美好无非就是因为记忆盒子把快乐留下把不快乐清除,把原本复杂的事简单化,导致回忆大都让人感觉美好。

    这虽然看上去很没有道理但非常有道理。意识到自己情感变化的他开始惶恐,他为对林诗语情感的不忠贞而感到羞愧,觉得自己可鄙可贱得不算是个君子。

    而他的这份情感的萌生,是因为他在容许自己移情别恋后,又被旁人用一个可有可无的论据来证明提醒出某个人的重要性,而他也接受了这个论证而造成的一种正常情感认识。

    他会接受这个论证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林诗语带给他的伤害,和苏韵带给他的快乐,做为对比之后而产生一种心灵救赎所造成的。

    当然这里面还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次要因素,这就难以去名状和言宣了。这个世界终究是个识道容易守道难的世界。

    梁晓诺把注意力投放到苏韵身上时那个绝望的情感仿佛抓到了救命的稻草再也不肯放手,好比一个失足往无底深渊坠落的人,正在心有不甘却又无能为力时突然伸手抓住了渊壁上一块凸起的石头,本能的求生欲促使他抓紧石头绝不放手。

    梁晓诺手攀凸石,察觉到自己上下两难时恨自己没有文天祥过零丁洋时的铮铮傲骨,放手摔它个痛快。

    反而萌生出一个不确定的希望,想也许有机会能够就此徒手爬出深渊。他不知道这世上,是否真的存在如同电影《大话西游》里男主和白晶晶成亲之际的那种,自我所无法察觉的高级本我情感意识形态。但他想这定是病急乱投医的心理现象。

    为了扼杀这个念头,他想找点事做干扰它一下,让自己平静平静。

    他首先想到的是学识,因此他又产生了拾起书本的想法。而最无辜的那些书本,被他丢下去又捡起来再丢下去再捡起来。还好书籍不会主动思考,不然定会被这样的反复无常而被气得自焚。

    然而人性的成分里终究富含着逆反因素以及“禁果心理”,越不想去想的,反而越发想得厉害。

    梁晓诺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偏偏在这个节骨点上对苏韵产生这种奇怪的依赖和精神寄托,只觉得自己荒唐的可笑——有时候人会因认知能力不足而导致有意识的脑无法准确地识别判断一个情感信号。

    可笑归可笑,但现实里梁晓诺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脑海里回忆出的有关苏韵的画面也越来越多,就如同《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的费尔米纳,在丈夫乌尔比诺死去后,被阿里萨表白的夜晚,她居然想阿里萨的成分比想她死去的丈夫更多。感情这种真是复杂得万言难尽。

    为了自救梁晓诺只能不断地妥协,从理想主义摇身变成现实主义,想坚守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爱情信念那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类理想主义者该干的事,自己是个现实主义者与自己何干!这种想法让他不断地去瓦解关于林诗语的执念,转而又萌生出新的关于苏韵的执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