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爱正浓烈

    我深爱着西蒙,我们是先结婚后恋爱。结婚后的两年,我们发现彼此谁都离不开谁。爱情到了顶点的时候,都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彼此看。我尽心尽力地照顾他。每天,他早上六点起床,我会在卫生间放好他刷牙的水,牙膏挤在牙刷上,他的一套工作服放在床边的沙发上,在办公室穿的一套衣服也准备好。他的早点很简单,我给他冲好麦乳精,把牛奶和面包放在餐桌上。他当过兵,做事的速度很快,刷牙、洗脸和吃早餐,只用十多分钟就结束了,然后开车去公司上班。

    我这样的体贴举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时候,他晚上下班不回家,跟同事去餐馆吃饭喝酒。但是他一般不吃饭,知道我在家里做好了饭正等着他。有时候喝醉了,不能开车回来,他就打电话,让我开车接他。

    我开车来接他,他跟同事炫耀,得意地说:“我的老婆太好了,接我回家。要是我晚上十二点回去,她在沙发上一直等着我。”

    同事都羡慕地看着他,不停地夸赞着:“你的老婆太温柔贴心了!你太幸运了!”西蒙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拉着我的手,在众人的欢呼声中离开。

    到了家里,我赶快把饭端在桌上。他快速吃完,我去洗刷碗盘。他去洗澡,然后上床睡觉。他的懒惰是我心甘情愿惯出来的,觉得这是爱的体现。

    不和同事聚餐的时候,他直接回家。他的工作很辛苦,我在工地上看过他干活。他既是老板,也是建筑工人。德国工人砌墙不像中国工人那样,一块砖一块砖砌。他们拿着水泥做的大砖,一块很沉很沉,人要拿在手里不能抬,要一下子端起来严丝合缝放好,一点不能出错,砖放在水泥上就固定住了。我尝试着想要搬起一块砖,但是连动都动不了,西蒙却要一下子拿起放好。他身上的肌肉特别紧实,都是长期干活练成的。

    因此,到了下班时候,他就特别累。我心疼他累,下厨给他做饭吃。晚上,他一定要吃德餐,德餐很简单,就是猪排、牛排这类东西,油煎一下就行了。面包是在食品店买好的。他做饭放盐特别少,糖几乎不放。但是我做饭的时候,盐稍微重一点,也放一点糖提味,因此味道就好吃多了。他不吃味精,不吃酱油,我只能给他放点盐,放点胡椒粉和辣椒。西蒙爱吃土豆泥,我经常给他做土豆泥,或者炒的土豆片,或者油煎的土豆片。

    吃了饭以后,他喜欢喝点酒,再抽根烟,做建筑的人都是这样。此时,他就对我说:“请你帮我在冰箱里拿杯啤酒。”他说“请”的时候,我觉得太客气了,夫妻之间不需要这样“相敬如宾”。我给他倒了一杯啤酒,因为他不拿瓶子喝。他有各种各样的酒杯,什么样的酒配什么样的酒杯,我在餐馆做过酒台,对此很精通。我一般两个手倒酒水,从来不洒一滴出来。

    他一边喝酒,一边看电视。沙发前放了一块柔软的垫子,他坐在下面,让我坐在他的腿前面。他一边看电视,一边抚摸着我的长发,一会儿轻轻地叫我的名字。我回头看他时,他就亲我一下,那感觉很美妙。

    相处了这么久,我感到西蒙的脾气特别好,说话细声细语,有事情就说事情,从来不会吵架。我们相处得愉悦,我愿意为他做一切事情。

    我能感到他的爱意。他经常在耳边说:“你千万不要离开我,你要离开我的话,我就先杀死你,然后自杀。”

    我摇着头,惊讶地说:“怎么可能离开你!除非你不爱我了!”

    虽然我和夏明结过婚,可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情。我不会帮夏明挤牙膏,不会帮他倒酒,我们就是搭帮结伙过日子。西蒙对我一见钟情,拼命地追求我,不管我多大,不管我有没有孩子,只是纯粹地爱我。德国人分的很清楚,爱情就是爱情,做爱就是做爱,做爱不是爱情,做爱只是生理现象。而中国人往往把做爱和爱情混在一起,因为爱才可以做爱。

    夏叶和西蒙相处得不错,他经常鼓励夏叶自己做事情。德国人的教育方法跟中国人的理念不同,孩子必须学会自律。我们两个都在上班,不可能送她去学校。她在德国学校上三年级。第一次到学校上学,西蒙带着她坐公交车去学校报到。一路上,西蒙告诉她,到学校需要在哪个地方坐车,到哪里倒车。如果饿了,倒车的地方还有一个商场可以买东西吃,然后就可以到学校。

    夏叶在国内的时候没有学过德语,那时候学德语的人很少。她第一天去上学,我也不知道她适应的怎么样。到了晚上,老师给西蒙打电话说:“你女儿中午画了一个冰棍,只吃了一根冰棍。中午不吃饭,肯定不行。”

    西蒙听了很诧异,就告诉了我。我问女儿,她直接就哭了,哽咽着说:“我不会说德语,我也想吃饭。”

    我告诉了西蒙,西蒙拿出一叠纸,放在女儿面前,在上面画了面包、牛排和土豆等,并且教女儿德文怎么发音。他认真地教着,女儿认真地学着。最后,西蒙指着图画,问女儿怎么发音,女儿都答对了。他还让夏叶拿着这些图片,到学校的时候,如果忘记了,可以拿出来给老师看。

    西蒙在电视上找到了儿童节目,让女儿看电视学德语,告诉我不要担心,说:“小孩子学语言很快,一定会跟上学校的速度。”

    “我会努力学习的,不要担心我。”夏叶拿着西蒙的图片,认真地对我说。

    第二天一整天,我都在担心夏叶在学校吃的好不好。晚上,老师给西蒙又打了一次电话,我在旁边焦急地看着西蒙接电话。三分钟之后,西蒙放下电话,高兴地说:“老师表扬了夏叶,说她今天用德语和她打招呼,还流利地说了自己要吃什么。”我拍着胸口,悬着的心才放下。西蒙拍了拍我的肩膀,让我不要紧张。

    夏叶在自己的房间里一边看电视,一遍跟着说德语。我进到她的房间,抱住了她,夸着她:“老师表扬了你,说你很聪明。”

    夏叶笑了笑,说:“我会努力学德语。”

    我下班回家,忙着洗衣做饭。夏叶打开电视,一边听,一边念。有时候,我心疼她,让她吃东西,她摆摆手,让我不要打搅她。一直到西蒙下班回家,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夏叶才关掉了电视。

    果然,小孩子学得很快,半年之后,她的语言就过关了,一年后成了班长。相比来了德国四年的我,说德语还磕磕巴巴,我对女儿刮目相看,她比我强太多,一定可以在德国扎根。

    夏叶很自立,放学了,她在转车的地方买喜欢吃的东西,买完了以后,就带回家。晚上我回家了,有时候给她做饭,有时候不用我做饭,她喜欢吃什么就自己做。

    接了女儿到德国后,每到周末红日的时候,西蒙会带着我和夏叶去柏林的父母家。他们热情地欢迎了夏叶的到来,让我松了一口气,心里感到很温暖。

    夏叶和他们打招呼,婆婆看着她,一直不停地说:“她漂亮温柔,很讨人喜欢。”

    公公说:“是个可爱的孙女。”

    西蒙对母亲说:“我们相处的不错。夏叶是个不错的孩子。”

    婆婆就问:“你们打算要一个孩子吗?”

    西蒙拉着母亲的手,有点撒娇地说:“你又问这个问题了,我们会要孩子的。公司现在刚有点起色,所以还要推迟一点。”

    我母亲也问过相同的问题,我已经四十二岁了,如果要生孩子,已经是大龄孕妇。当年母亲生弟弟的时候,就是四十多岁。要是再不生,以后估计就很难生孩子了。不过我尊重西蒙的选择。

    我们和西蒙的父亲去河边钓鱼,去森林里散步。西蒙父母很享受田园生活,别墅周围环境很美,有森林湖泊。西蒙很小的时候,一家三口就搬到这里生活。

    回到慕尼黑,我们又开始了忙碌的时光。我享受这样的生活,简单温暖,一家人努力挣钱,生活越来越好。

    在中餐馆工作,工资用现金支付。但是在时装工厂上班,必须要走银行账户才行。我没有账户,就用西蒙的账户走账。我那么爱他,自然把钱放心地交给了他。他又开了一个账户,每个月给我转账三百元的零花钱。结婚后,我们没有额外开支,钱都存起来打算买房子。而且,西蒙交税比单身时候少了,他的税号从1号税变成了3号税,挣得多拿的就更多了,每个月可以多挣一千多块钱。我交的是5号税,上的税比他要多,基本要交一半的工资。

    我会寄钱给父母姐弟,不过既然结婚了,就给家里人说清楚了,德国人和中国人不一样,他比较小气,这样我给娘家的补贴就比较少。父母嘱咐我,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他们都有退休金,不需要我的支持。弟弟一家人都在工作,也不用我操心。

    夏叶放暑假的时候,我和她一起回家探亲。BJ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很多地方的小平房都拆了,随之而来的是高楼大厦。坐在车上,我不停地称赞着,也感慨着。比起慕尼黑数年不变的街景而言,BJ的发展日新月异。

    让我欣慰的是,一进家门,父母身体都好,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弟弟的女儿李惜时已经五岁了,长得唇红齿白,胖乎乎地很招人喜欢。

    夏叶回去的第二天,拿着给同学的礼物,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一起玩耍,我很久没有看到她那么快乐的笑容了。我带着夏叶,看望了她的爷爷奶奶,看着长高了不少的孙女,他们很高兴,给她买了一堆吃的东西,还给了一个红包。

    夏叶和父亲的关系很冷漠,两个人基本无话可谈。我和夏明也无话可谈。我正在幸福的婚姻之中,整个人看着神采奕奕。夏明抽烟喝酒不加节制,胖了一些,人看着有些老相。

    于岚告诉我,夏明和单位的女秘书结婚后,那个女人一分钱都不掏,买衣服、项链耳环都要夏明掏钱。夏明的工资不交给老婆,但是家里用的所有东西都要他出钱买。他对这个小媳妇很照顾,连卫生纸和月经带都给她买。

    我还要工作,待了一周之后,就和夏叶回到了慕尼黑。从此,夏叶每年暑假都要回BJ一趟,我有时候要上班,就让她自己回去。我给航空公司交点钱,她胸前挂一个小牌子,写着她的名字,到了飞机上就有人看管。到了BJ机场,空姐把孩子带到外面,送到我弟弟的手里。

    结婚的三年后,我们买了第一套房子。我们挑选好家具,打算过一个月搬进去住。我先收拾一些零碎的东西到新家,家具电器这些大件到时候请搬家公司运送。我满心欢喜地准备着搬家,跪在地上擦着崭新的木地板。住在自己房子的感觉,就是安稳踏实,不用想着交房租的事情。

    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我们安安稳稳地生活着,只是东西德合并这个政治大事件,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力,顺带着把每一个普通人都卷进了时代的洪流,没有办法置身世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