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玉京风华 > 第15章 菜品

第15章 菜品

    “可惜后来,宋弟考取功名回到杭州,报了杀兄之仇,可这时宋嫂已经音信全无。

    有一次,宋弟出去赴宴,宴间吃到一道鱼,就是他当年离家时宋嫂烧的味道,于是连忙追问是谁烧的,才知道正是他嫂嫂所做。

    宋弟找到了嫂嫂很是高兴,就辞了官职,把嫂嫂接回了家,重新过起捕鱼为生的渔家生活。西湖醋鱼色泽红亮,肉质鲜嫩,酸甜清香,口感软嫩,带有蟹味,别具特色。西湖醋鱼选用草鱼作为主料;草鱼味甘、性温、无毒,入肝、胃经;具有暖胃和中、平降肝阳、祛风、治痹、截疟、益肠明眼目之功效;主治虚劳、风虚头痛、肝阳上亢、高血压、头痛、久疟。”李焱道。

    “小泊湖边五柳居,当筵举网得鲜鱼。味酸最爱银刀桧,河鲤河纺总不如。”风凌云悠悠的吟起了诗。

    “不错,《西湖》如是。”李焱道。

    “看来大家都是文人,而不单单只是一个杀手,佩服佩服。”牛军流露出赞赏的眼光。

    “没什么,只不过是些文学好者罢了。”林婉儿微微笑了笑。

    “叫花童鸡,其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越鸡、绍酒、西湖荷叶,加上各种调味品烤制而成。先在鸡腹中填满佐料,然后用荷叶及箬壳包扎,再在外边裹上一层用绍兴酒脚、盐水调和的酒坛泥,放在文火中煨烧三四小时。到顾客食用时,整个泥团拿到餐桌上当着客人的面拆开。由于它是经密封烧烤的,保持了鸡的原汁原味,泥团中的名酒的香醇气味,经火烤后沁入鸡肉,一股清香在桌面上扑鼻而来,更增添了情趣。净嫩母鸡一只(约重1500克)鲜荷叶3只精盐2克花椒盐10克酱油35毫升京葱100克味精2.5克山奈1克白糖10克猪腿肉75克白报纸1张

    绍酒75毫升酒泥坛3500克猪网油250克细麻绳4米葱段5克八角1瓣姜丝5克熟猪油25毫升做法洗杀:将母鸡宰杀,褪毛,洗净,在左翅膀下开约3.5大小的开口;取出内脏、气管,用水淋洗洁净,沥干。剁去鸡爪,取出鸡翅主骨和腿骨,将颈骨折断,便于烤煨时包扎。腌制:将山柰、八角碾成粉末,放入瓦钵内,加入绍酒、酱油、白糖、精盐、葱段、姜丝拌匀,将鸡放入腌15柱香,其间翻动2—3次,使调料均匀渗入鸡体内。炒料:将猪腿肉、京葱切成丝。炒锅置旺火上烧热,用油滑锅后,下熟猪油25毫升,放入京丝、肉丝煸透,加绍酒、酱油、精盐、味精,炒熟装盘待用。包扎:先将炒熟的辅料从鸡腋下刀口处填入鸡腹,再将腌鸡的卤汁一起灌入,然后用猪网油包裹鸡身,先用2张荷叶纸包裹,第二层包一层透明纸,再包一张荷叶,接着用麻绳捆两道十字。涂泥:将酒坛泥砸碎,加入绍酒沉渣、粗盐和水捣韧,平摊在温布上,把包轧好的鸡放在中间,并用手沾水拍打湿布四周,使泥牢固地贴在麻绳上。然后除掉湿布,包以白报纸,以防煨烤时泥土脱落。煨烤:采用烘箱,先用200度高温,将泥团中鸡身逼熟,以防微温引起鸡肉变质、变味。40柱香后,将温度调到高度左右,持续烘烤3到4长柱香即可熟烂。煨烤时要注意使泥团中鸡腹朝上,防止油漏出流失。上席:将煨好的叫化鸡泥团放在搪瓷盘里端入餐厅,当场敲开泥团,然后将荷叶等包裹物去掉,将鸡和卤汁倒入备好的腰盘,端上餐桌,随带花椒盐供蘸食。”李焱道。

    “叫花童鸡这道特色传统名菜还有一个探根溯源的传说:很早以前,一个乞丐流落他乡,饥寒交迫,病倒在地,伙伴们为了救他,架起篝火让他取暖,又设法弄来一只鸡,但无炊具。有人捞起旁边塘泥把鸡包起来,投入篝火中烘烤,后来敲开泥团,不仅鸡毛随之脱落,鸡肉鲜嫩喷香。杭州菜馆后来效法,并称之为“叫花童鸡”。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微服出访江南,不小心流落荒野。有一个叫花子看他可怜,便把自认为美食的“叫化鸡”送给他吃。乾隆困饿交加,自然觉得这鸡异常好吃。吃毕,便问其名,叫化头不好意思说这鸡叫“叫花鸡”,就胡吹这鸡叫“富贵鸡”。乾隆对这鸡赞不绝口。叫花子事后才知道这个流浪汉就是当今皇上。这“叫花鸡”也因为皇上的金口一开,成了“富贵鸡”。流传至今,也成了一道登上大雅之堂的名菜。”风凌云道。

    “荷叶粉蒸肉,荷叶粉蒸肉是浙江省嘉兴市的一道特色传统名菜,属于浙菜系;在清末,相传其名与“西湖十景”的“曲院风荷”有关。它是用当时杭州的鲜荷叶,将炒熟的米粉和经调味的猪肉裹包起来蒸制而成,其味清香,鲜肥软糯而不腻,夏天食用很适合胃口。荷叶粉蒸肉特点;易码盘整齐美观、荷叶可凉血解毒、肉酥烂米粉软糯、味清香肥而不腻。用大碗或盆一只,底上放鲜荷叶一张,将拌好粉的肉排放在上面,复盖一张荷叶,上笼用旺火蒸2小时至酥熟,再用小张鲜荷叶将块肉分别包好,吃前再上笼用文火焖蒸30柱香即成。”李焱道。

    “相传,“荷叶粉蒸肉”与周仓有关。周仓何许人也,说明白一点,是三国时蜀汉大将关羽的“马夫”,关羽之所以成为常胜将军,除了他有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两件宝物外,更有他得力的“马夫”周仓的功劳。所以关羽能横刀,得心应手,还全凭周仓的配合。他有一种特殊的功能能手抓热菜饭不怕烫手,疾步如飞的本领能与赤兔马试比跑,是因为他的手脚上长有一层厚厚的茸毛,不怕烫,又能快步行走,人称“飞毛”。

    关羽听了之后感到奇惑,为了探知虚实,对周仓说:要与他同床共眠,而周仓不知是计,周仓一躺下就呼呼大睡,而周仓手脚上的毛扎得关羽一夜不得好宿。第二天一早起来,要周仓把手脚上的毛剃去,主子一声令下,周仓只好把手脚上的毛剃得精光,但关羽出征,周仓还得在人前马后的跟着,手脚上没有了毛,抓热菜就烫手,疾走脚上发热,这如何办呢?于是周仓摘了路边的荷叶把手脚包起,这样抓热饭菜也不烫手了,脚上也不热了。后来民间根据这一传闻创制出“荷叶粉蒸肉”这一雅俗共赏的夏令绝妙佳肴,一直流传至今。”风凌云道。

    林婉儿一直在听风凌云讲这些,忍不住望向了他,心里对他多了几分别样的看法。

    “龙井虾仁,将茶饮与虾仁融合,整体清新软嫩,虾仁玉白,鲜嫩,芽叶清香,色泽雅丽,虾中有茶香,茶中有虾鲜,食后清口开胃,回味无穷。”李焱道。

    “翁同龢创制了一道龙井虾仁,即西湖龙井茶叶炒虾仁,真堪与蓬房鱼匹配。”林婉儿道。

    “相传,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在杭州茶农家喝到一杯龙井新茶,深感清香可口,趁人不备,暗抓了些茶叶离去,后来在市内餐馆用膳,叫店伙计用此泡茶。

    店伙计看到乾隆内着的龙袍外露一角,急忙告诉店主。店主正值烹调虾仁,惊慌中竟把店伙计手中的茶叶当作葱末撒到锅内。想不到这道茶叶虾仁色泽雅丽,滋味独特,吃得乾隆点头称好。

    此后,这道菜肴便成了杭州名菜而流传至今。相传,杭州厨师受苏东坡词《望江南》“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启发,选用“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明前龙井新茶和鲜河虾仁烹制而成。”风凌云道。

    “宋嫂鱼羹,通常将鳜鱼或鲈鱼蒸熟后剔去皮骨,加上火腿丝、香菇、竹笋末、鸡汤等佐料烹制而成。据载,南宋淳熙六年三月十五日,宋高宗赵构登御舟闲游西湖,命内侍买湖中龟鱼放生,宣唤中有一卖鱼羹的妇人叫宋五嫂,在西湖边以卖鱼羹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鱼羹,十分赞赏,并念其年老,赐于金银绢匹。从此,声誉鹊起,富家巨室争相购食,宋嫂鱼羹也就成了驰誉京城的名肴。”李焱指了指宋嫂鱼羹。

    风凌云云:“西湖鱼羹之美,口碑流传已千载矣。”

    “据说,宋嫂原是北宋汴京的一位民间女厨师,以擅长制作鱼羹而闻名汴京,因为嫁给宋家排行老五的先生,被大家昵称为宋五嫂。至南宋时,宋五嫂一家南迁,在西湖苏堤下继续卖鱼羹,以维持生计。一日,宋高宗乘船游西湖,船泊苏堤下,身旁服侍的老太监听见有人以汴京口音叫卖,多瞧了几眼,就认出这人竟是当年在故乡卖鱼羹的宋五嫂。宋高宗一听,油然升起他乡遇故知的情怀,于是召宋五嫂上船晋见,并且命她端上拿手的鱼羹来献;高宗一面享用鱼羹、一面与宋五嫂聊起家乡事,两人相谈甚欢,所有的前尘旧事都涌上心头,让这碗美味的鱼羹更添了一份家乡情!高宗于是对鱼羹赞誉有佳,特别赏赐文银百两给宋五嫂,这事一传开,“宋嫂鱼羹”就此扬名全杭州城。”李焱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