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大周文武官 > 第三十二章花间集盛名大周

第三十二章花间集盛名大周

    西京锦端园。

    除去皇宫,便是西京最风雅之所。

    凤惜楼听曲不正,但是在这里,听曲才是原本的意思。不少王公大臣在心烦之时,都会来此歇息一阵。

    最贵气之人。

    当属大周当今的天子,也曾在这园中住过一晚,从那之后,皇子更是常来。

    最频繁之人,还属大周的公主殿下。

    楚书瑶。

    此刻就在园中。

    锦端园的主子杨西华好生照料着,生怕出了乱子。不过这公主确实令人头疼了些,说要来园中找找首饰,她都给呈上去满满一桌了,没个满意的。

    楚书瑶双手撑腮,双脚悬空,荡来荡去的,喊道:“杨姐姐,你找到没有啊,今日都快过去大半了,还没找到首饰啊。”

    杨西华又是端来了一个锦绣盒子,递了过去。

    “公主殿下,这已经是我最最最后的私藏了,真没有了。我这地方不比宫中,公主自然是极难入眼的。”

    楚书瑶打开了锦绣盒子,不过番找了一下,便是丢去。

    “杨姐姐,你刚才就说了三个最字,这会还是三个,未免不厚道了些,还在藏私啊。”

    “这我那敢啊。”杨西华赶紧将楚书瑶丢了的盒子抱在怀中,试探性问道:“要不公主殿下再等等,我再去找找?”

    “不用了。”楚书瑶摇摇头道:“待会你拿出的还是这些,没个诚意,不为难你了。”

    杨西华大喜,笑道:“公主殿下不妨在等些时日,过几日就会有人送来江南新做的首饰,一定会让公主满意的。”

    楚书瑶点点头,“暂且信你一次。”

    她跳下凳子,寻思道:“其实我一直疑惑一件事,今日这锦瑞园不太对劲。”

    “何处不对劲?”杨西华问道。

    楚书瑶一指桌子低下,“多了个垫桌角的玩意,你杨姐姐是不是刻意整得这出,这叫什么?灯下黑。”

    楚书瑶立刻俯身,抽出了那垫脚的东西。

    杨西华急忙阻拦道:“公主贵重,这可使不得。”

    “还想骗我,这里面记载的是不是就是首饰在的地方。”楚书瑶一把抽过。

    “花间集?名字还挺好听的,翻开看看。”

    杨西华眼瞧着阻拦不住,索性坐在了椅子上,叹了口气,可把她累坏。

    “这那里是什么首饰,就是李家派人来放在我这里的,不收不好意思,我就给垫了桌角。”

    楚书瑶看的入神,许久后才关上书册,疑惑道:“这是李家送过来的?”

    杨西华点点头,“对啊,旁边桌上还有没垫的几本呢。”

    楚书瑶走了过去,一一拿起,又是在桌下一瞧,将其全部抽出,共计十本。

    她拍了拍书册上的尘土,“还不赖,这十本我拿走了。”

    杨西华不解道:“公主拿这些作甚,都是些无病呻吟之作,没甚门道,谁会看啊。”

    “本公主会!”楚书瑶瞪眼道:“杨姐姐你就别管那么多了,准备好首饰就行,过几日我还会来的。”

    “是是,听公主的,一定备好,定让公主满意。”

    楚书瑶喜悦着出了园门。

    杨西华长舒了口气,这小祖宗可算是送走了,差点没把她累死,这天底下。

    这就只有公主这般使唤她了。

    楚书瑶拿了书册后,并未回宫而去,而是就近找了处说书馆,拿出一本书册,摊在了案台上。

    馆内女子一瞧,这不是公主殿下嘛,莫非又是找了些男女情长的故事,要来说一说了?

    楚书瑶指着书册中的一页说道:“这几日你给本公主将这些诗句揣摩明白了,最好是依着诗句的意思编出一个故事来,不然本公主要你好看。”

    说书人赶紧点头称是。

    这位公主殿下他可惹不起啊,但是他又瞧了眼书册上的诗句,问道:“公主,拿这一句说,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这我实实是不知所云,琢磨这一句就够久了,这几页,真有些难。”

    楚书瑶想了想,“到也是,你就先写这一个故事吧,其他诗句,我找其他说书馆去。”

    “公主英明。”说书人拱手恭送道。

    待楚书瑶走后,说书馆内众多女子立刻跑到了案台边上,纷纷要看那诗集。

    谁也没让着谁。

    说书人阻拦不过,混乱之中撕下了公主殿下吩咐那一页,顷刻间愈发不可收拾。

    到最后,近乎是人手一页。

    馆内女子细细品读,没了再听说书的念头,不禁是潸然泪下,这是好诗啊,怎么此前从未听过。

    是何人所写?

    抢到最前一页的女子定睛一瞧。

    “出自李府!”

    一家说书馆可不满足,楚书瑶又寻了好些说书馆,皆是留了本诗集。

    其中有几句需要改编成故事她记忆犹新。

    例如这一句:“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在她看来,这一对男女之间,明显有着极深的误会。

    就是不知这背后原因,结果如何。

    她想不出来,更是想知道,这差事给说书人最合适不过了。

    这本诗集中,最绝的一句莫过于最后一篇名为《凤栖桐》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她只是见了这十四字,心中便是有无比的滋味涌上心头,无法与人言说。

    楚书瑶亦是奇怪的厉害。

    这本诗集,正是出自李家?是那纨绔子弟李文赋所写的,怎么都不像啊。

    但是据父皇言,那李府家中三万卷藏书李文赋都是看遍,若真是如此,写出这本诗集,倒还真的有可能。

    仅仅只是有可能。

    或许是抄的呢。

    得拿去一本给秘书监瞧瞧,反正那里是掌管大周藏书的地方,这本诗集究竟有没有抄前人,一查遍知了。

    楚书瑶看着怀中诗集,只剩下寥寥两本了。迷迷糊糊的走到了西京城最大的一处说书馆前,亦是李文赋和荀荣下战书的地界。

    她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将诗集送进去。

    总感觉这处的说书馆与其他地方的不一样,有些诡异,但又说不上来,还是作罢。

    回宫而去。

    江南地界,李家派人将《花间集》送到江南后,起初一天并无多少在意,待有一人瞧上一眼后,便是赞不绝口,身边人亦是告知。

    不出三日,刊印不到一千本的《花间集》被一扫而空。有幸买到一本的人,在酒肆,春楼,书院,但凡是尚有一口井水在的地界,皆是有人吹捧。

    仿佛拿到了这本诗集,就是这世间文气最盛之人,独占天下八分才气。

    诗集所言,句句情真意切,教人看了便是潸然泪下。纷纷感慨,这世间怎会有这样的感情。

    再一观出自何处,西京李家。

    西京可还有第二个李家?莫非是大将军之子李文赋所言,其纨绔,败家子的名声早已从西京传出,遍布了大周。

    什么时候败家子也可才高八斗了。

    江南士子疑惑着,便是立刻扇了自己一嘴巴子,书上教的人不可貌相的道理全忘了?

    他们听到是不过是些流言蜚语,三人成虎罢了。

    既然这诗集是产自李府,那定然就是李公子所写,没甚可怀疑的地方,此前典籍书册又找不到一句带重样的。

    抄录一说则是更不可信。

    如此一番说道,那位李公子真就才气十足,这等文坛大家,竟然不是出自江南,而是在西京。

    多少有点说不过去了。

    不行,他们一定要见一见这位李公子才对,登门拜访,和大家伙讲讲如此动人的诗句是如何写出。

    学到些甚技巧。

    也就不需此行了。

    说去就去,从江南地界出发,涌现了许多奔赴京城的士子,足有百人之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