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大周文武官 > 第二十二章 人间第一流

第二十二章 人间第一流

    玉檀上下打量着李文赋,又有什么新花样?

    李文赋笑道:“我使出后两位师姑便知道了,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李文赋深呼一口气,他现在要演示的剑法,正是东宿教给他的太阿剑法。

    第一式。

    李文赋左手握剑,有青色剑气顷刻间蔓延在太阿剑身上,他做下蹲状,竖剑。

    玉檀拧眉道:“这不就是寻常挥剑的招式,莫非还能变出什么花样?”

    李文赋笑道:“师姑,先别着急下定论,看完再说。”

    玉檀冷哼一声,看着李文赋准备如何炫技。

    李文赋倒握太阿剑剑柄,并未着急挥出剑气,而是酝酿许久,将全身的气数朝着左臂汇聚而去。

    在一旁看着的山筠看出了点端倪,虽是蹙眉,但是眸光中颇有赞赏之意,“文赋对气数的调用,似乎比虞瑾还要精妙绝伦一些,看来他这些日子都在练习这个。”

    太阿剑剑身上青色剑气愈发浓郁,他一剑挥出,湖面之上,顿时有青色剑气一闪而过,紧接着,又是第二道剑气挥出,交错起来,两道剑气同时到达湖的另一侧。

    一声炸响。

    不少的碎石被炸裂而出。

    玉檀诧异道:“连着挥出两道剑气,中途省去了剑气凝聚速度的时间,你小子如何做到的?”

    玉檀心中不解,走去李文赋身边看了看,差点没是将他胳膊卸了下来。

    这等手段,她还是第一次见。

    李文赋不是中三境的剑修,他的剑气功底,气数的调用万不可能运用至此。

    她得出一个结论。

    这小子深藏不露。

    虞瑾也是有些诧异,她看了看腰间青色软剑,自己想要连着挥出两道剑气,也是有些难的。不免对李文赋又高看了几分,总算是有点剑修的样子了。

    山筠想了想,亦是没能想到可以解释的法子,只能归功在许玉那本剑法秘籍之上。

    不愧是人间第一的剑修,修炼方式总归是与众不同的。

    这一月的练剑,玉檀甚是满意,虞瑾的剑阵超出预期,李文赋还是那般模样,对剑法十三式的运用更加灵活了一些,对于气数调用,是意外之喜,不过也相当难得。

    她伸了个懒腰,“今日放你们半天休息,总不能一直紧绷着练剑。”

    李文赋颔首一笑,“多谢师姑。”

    待两位长辈离去之后,小姜子嘻嘻笑道:“若是比剑气的功夫,虞姐姐是不是要略逊一些了。”

    虞瑾虽是不愿答应,但无可奈何,毕竟李文赋能连挥两道剑气,她尚且还不能做到。

    “好哦。赋哥哥胜过虞姐姐了。”

    在这位小女孩看来,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赋哥哥终有一日会赶上虞姐姐的。

    虞瑾一把揪住小姜子的耳朵,愤愤的牵着离开这里,“没见你这么向着别人的,看来是找打了,练拳练的如何了。我们可休息半日,没说你也可以。”

    小姜子挣脱开来,朝着树龄中轰出一拳,起初并无花样,但半响之后,有一道气拳出现在了树林之中。

    大片的雪花飘落。

    粗壮一些的树木得以保全,只是折断了一些树枝,但是尚且只有几年的树木,则是被那道气拳轰断,只能来年再发新芽了。

    李文赋瞧着那气拳轰出的踪迹,小心翼翼的问向虞瑾,“这若是按照剑修的实力对待,是第几品了?”

    “大抵是九品剑修可御七剑的实力。”

    李文赋一抚额头,自个拖着落寞的背影离去。怎么自己身边遇见的都是天赋异禀之辈,他一个被太阿剑选中的天选之人,比起天赋,居然差了这么多。

    连一个小丫头居然都不敌。

    无奈啊。

    小姜子跟在李文赋身后,嘻嘻一笑,“赋哥哥心情不好了。”

    李文赋不想接话。

    虞瑾噗呲一笑,急忙将小姜子拉回了自己身边,这种时候,还是不要打扰他为好。

    不能过多的打击他。

    院落内,李文赋进院便是去了厨房,还是填饱肚子比较实在。这些日子的相处,虞瑾也是学会了一点,没有再出现将屋子炸毁的情况。

    成为剑修之后,劈柴的活一直是御虞瑾负责,不过是几道剑气的功夫,方便的很。

    李文赋不禁想着,看来山中神仙也非是高不可攀,照样每日要做这人间生火的事情。

    小姜子每每这个时候,都是最为开心之时。

    看着虞姐姐和赋哥哥忙活在一起,总有股家的感觉。今日晚宴,又有一只海东青从天而降。

    李文赋细细解开那封密信,这信中所言,应该就是边陲战事了。

    他爹和景家两位将军一同出征的事情,他已经知晓。但是令他担心的却是,确是那位一同出征的太子。

    想要三番五次置他于死地的太子楚恒。

    李文赋很不心安。

    虞瑾轻声问道:“信中说了什么?大将军征战无数,这次漠北蛮夷出动兵马不过两万,能退敌的。”

    李文赋点点头缓缓打开了那封密信,看完后长舒了一口气,“边关一战,大周大获全胜,歼敌五千余人,已经开始准备返还西京了。”

    虞瑾微微一笑,“那就很好啊。”

    李文赋看向密信的最后,不禁蹙眉道:“可信中还言,那一场战事中,九天之上,不知由何人挥出一剑,有一道青色剑气在天边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一直悬在漠北蛮夷头颅之上。这次能轻易退敌,免不了那道剑气的功劳。”

    虞瑾疑惑道:“不知道是何人?难道不是你李府的陆先生,有这本事的,最少也是一位上乘的二品剑修了。”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李文赋摇摇头,“陆先生没有跟随我爹去边关,要还大周天子一个人情,去游说那两位佛陀和儒圣了。”

    虞瑾想不明白,“那在大周,除了陆先生之外,也就只有几大剑池的宗主才有这本事,可他们跑去边关作甚?”

    李文赋将那密信丢入火炉之中,信中末尾,他爹李绍远已经说出了那个人的名字。

    许玉!

    他也觉得,那个人是该回来了。

    昔日三教鼎立的局面不复存在,如今儒家和佛家风头正盛,信道之人少了三成。

    显然正是衰败的开始。

    此刻能挽救那局面的,唯有那位重新出面。但是大周朝廷会轻易放过他?

    李文赋已经知晓了当年的许多密辛,当年许玉一剑,距离当今大周天子头颅,不过三步之遥。

    许玉若是飞升入天界,自然极好。毕竟仙界不许插手人间事,否则会遭受到极为严重的天地反扑。失去一身修为事小,但若是落得个神魂俱灭的下场就不讨好了。

    大周天子迫切的希望许玉就是后者。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许玉得飞升天界。

    在边关的那一剑,兴许大多数人都会以为是陆参,只有知晓内情的才明白。

    陆参不在边关,那位出剑的剑修,是许玉。

    被誉为人间第一流的一品剑修许玉,回来了。

    李文赋自然是高兴,愁的是大周朝廷,更准确一点,乃是大周皇室。

    十年前一剑不过三步之遥,如今一剑,又当如何?

    西京城中,朝廷要对付李家的心思得先放一放,毕竟那位才是重中之重,最好与之和解,给出一个合理解释,不然,大周呈祥一年,一点都不吉祥。

    李文赋告诉了虞瑾这一切。

    虞瑾和小姜子都是呆滞的许久,随后莞尔一笑,她们就知道,半个师父、许叔叔一定会回来的。

    李文赋躺在摇椅之上,笑道:“这消息不日便会传遍整个大周江湖,有好戏看喽,我等不能窝在剑池之内,是时候下山去看看了。”

    虞瑾疑惑道:“下山是指不在剑池练剑?”

    李文赋点点头,“还有其他要事,我来江南,并非只为了练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