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文娱之老玩童 > 第24章 舌战影评人

第24章 舌战影评人

    十一月九号,星期五。

    六公主频道的公益短片在六所高校展播评选,《不说话的爱》和其他四部短片被随机送去军艺展播,李德业和黄河作为主创也受到了邀请。

    军艺大礼堂,除了专业评委、短片主创外,还有一百个学生观众,所以场面有些热闹。

    简单的介绍了展播的情况和评分规则后,主持人便很快宣布开始第一部短片的播放。

    《不说话的爱》被安排在第四部播放,李德业和黄河也就稳稳坐在座位上一起欣赏其他参赛的短片,时不时还交流一下想法。

    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短片都依次播放完毕,大家的水平都不差,这让黄河不禁有些紧张,左右扭动,坐立不安。

    “淡定,相信自己。”李德业一副从容的模样,“他们确实拍得很好,但还缺点意思,我觉得我们很有优势。”

    “我们的优势在哪?”

    “优势在我。”

    “……”黄河心中暗道这话槽点太多。

    短暂的评委点评和主创交流环节结束,主持人上台宣布道:“接下来请欣赏第四部短片——不说话的爱。”

    灯光再次暗了下来,屏幕上开始播放短片画面,原本有些议论声也很快停息,大礼堂里只剩下短片里的台词声。

    二十分钟左右的短片很快就播放完了,尽管有之前三部短片的铺垫,但是观众们仍觉得有些意犹未尽。

    灯光亮起,现在响起了掌声。

    主持人上台后朝李德业和黄河的方向做了个请的手势:“有请我们的两位主创上台。”

    李德业和黄河起身来到台上。

    主持人:“先跟现场的大伙介绍一下自己吧。”

    “大家好,我叫李德业,是这部短片的制作人兼编剧。”

    “大家好,我叫黄河,是这部短片的导演。”

    两人简单的自我介绍,而在黄河介绍的时候,台下响起一阵笑声,显然是已经被同学们给认出来了,毕竟他也是拿过几次青年导演奖,在燕京的三大艺校里也算有些名气。

    主持人看向了第一排的专业评委席,这些都是影视行业里比较有名气或话语权的从业者,包括高校老师、知名影评人、营销总监、著名导演、编剧等等。

    “请各位老师给短片评分。”

    没多久,专业评委的分数就出来了,平均分八点二。在十分制里已经算不错了,不过跟前三部相比还是差了一些,之前最差的分数也有八点四分。

    当评分表给出来的时候,让人意外的是评分明显成两极化,不像之前三部短片评分都集中在八点五到九分之间。

    “有两位评委老师给出了十分,而另外两位评委老师则是给了七分和六分,看来这部短片一定有它不寻常的地方,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来问问两位评委老师,为什么你们给这部短片打这么低的分数,鸿锦老师先来。”

    李德业朝那两个打低分的评委看去,只见两人桌上的名牌写着知名影评人鸿锦和知名影评人滕菲,看面相也不是那种很难相处的人,怎么会给打这么低分?

    鸿锦是一个小个子中年男人,留着两撇小胡子,不苟言笑的模样,听见主持人点名,便拿起话筒开口:“我给片子打了六分,其实我本来是想打五分的,不过这样就会让大家的面子上可能不太好看,所以多给了一分,至少及格了。”

    这话一出,全场惊讶!

    李德业和黄河对视了一眼,心中都暗道自己的短片有这么差吗,居然不及格?

    主持人也没想到对方一开口就这么爆炸,不过好在专业过硬,微笑问道:“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短片有什么不足吗,在你眼里居然是不及格的。”

    “其实很简单,我觉得我对真情的理解和你们对真情的理解不太一样,因为我见过真情,也许你们有些人是不是还没有真正见识过什么叫真情!很多现场的学生观众也没见过什么叫真情,说老实话,我觉得这部片子还不够真情!”鸿锦情绪有些激动道。

    话音刚落,一片哗然!

    现场响起了各种各样的议论。

    主持人连说了两遍请现场同学安静后,议论才渐渐停息,他刚要开口控场却又听到鸿锦抢先说话了。

    “短片里的舞蹈室那段,手机丢了,那些人为什么要打这个听障人士,给我个理由?你们谁能告诉我吗?你们不能,我估计导演也不能!”

    李德业听这家伙在这里大放厥词,终于忍不住了,拿起话筒回答道:“如果你认真看了短片,就应该知道小马为了保护女儿的时候推了跳舞的那帮人一下。”

    “人家为什么觉得着是他拿的呢?”

    “因为只有他一个外来者。”

    “为什么只怀疑外来者,房间里的人就不能偷吗?”

    “因为他们是一起练舞的团队,当然会优先怀疑外人了。”

    “不是不是,你没明白我的意思……”

    鸿锦还要继续说下去,主持人却不给他这个机会,连忙打断并岔开话题:“鸿锦老师,差不多了,我们时间有限,给其他人一点机会吧。”

    不等对方回答,他又看向了滕菲:“请滕菲老师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和板着脸说话容易情绪激动的鸿锦不同,滕菲看上去更符合大众对知识分子的美好想象,样子不算漂亮但很有气质,打扮不奢华却有格调,脸上永远带着春日和风般的微笑,说话做事从容淡然,不卑不亢。

    “首先,我觉得真情不真情得看自己,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你的真情未必是他的真情,所以这个没什么好争。其次,故事感情是值得肯定的,就是不够深刻,对于公益主题短片探讨的还太流于表面。说实话,它更像是电影而不是公益短片。偏题、太表面化、特别刻意的矛盾冲突,这三点就是我只给七分的原因。”

    主持人暗暗点头,心道滕菲老师果然比鸿锦靠谱多了。同时,他也将话题抛给李德业和黄河:“对于滕菲老师的话,两位主创有什么想说的吗?”

    李德业跟黄河交换了一下意见,决定由他站出来发言:“我们觉得滕菲老师和我们对于公益短片的侧重不同,她更注重公益,通过短片来教育观众关爱听障人士。而我们更注重短片,希望能通过短片让观众去了解和关注听障人士。

    为什么我们会选择这种侧重,因为我们了解到现在的绝大部分人其实精力有限,上班学习辛苦了一天后,很少会有人还想要被别人教育和灌输思想。想要把公益理念传递出去,我们就必须让公益变得更加吸引人。

    比如让观众看到一部好看的短片,看完之后还能让他们有所感悟或感动,对听障人士及其社会环境有了解,这就相当于给他们种下了一颗种子,或许将来的某一刻种子发芽了,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李德业说到此停顿了一下,环顾全场,最后总结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要做大家的老师,要让大家做自己的老师,这就是我们拍摄这部短片的想法和目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