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青暮雪 > 第一章缘起

第一章缘起

    雨淋淋的下个不停,梅雨时节的金陵天气总是灰蒙蒙的,而徐幼娘的心情也正如这灰蒙蒙的天气

    金陵城里的一处院子里,徐幼娘住在其中一栋灰瓦白墙的二层小楼里。

    而这时的徐幼娘刚刚从睡梦中醒来,胸口的隐隐作痛时刻提醒着她,她前不久受了重伤。

    徐幼娘记得自己上一次受这么重的伤还是在去年冬天小雪的时候。

    因为有人在绣坊里闹事,耍赖碰瓷说涟漪把他打伤并且还报了官,幼娘为了不让涟漪受皮肉之苦,同时也是为了报答涟漪她娘对自己的大恩大德,幼娘知道如果不是佟姨娘收留了她,她恐怕已经冻死在那个年夜。

    出于报恩的原因幼娘替涟漪顶了罪,当板子打在幼娘身上的时候,涟漪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而徐幼娘的好友郦亭也知道这二十板子下去,幼娘非死即残。

    于是郦亭为了保住幼娘的命变卖了自己的嫁妆,送给了行刑的人,但二十大板打到一半的时候,幼娘还是晕死了过去,

    那个行刑的人因为收了郦亭送的银子,去象征性的摸了一下幼娘的鼻息后对监刑的人说

    “这姑娘命不好,死了。”

    就是如此幼娘还卧床休养了一个月。外面的雨滴声依旧响个不停。

    徐幼娘的贴身丫鬟春兰正拿着勺子在给徐幼娘喂一些稀饭。

    幼娘的心里不由开始想起了两个多月来的一幕幕回忆,想起来就像是在做梦一样。

    幼娘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余杭城里一个普通的绣娘,也没想到自己原来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而且还成为了众人仰慕的侯夫人。

    但幼娘一点也不稀罕这些,重伤的幼娘觉得这些只是沉甸甸的负担。

    时间回到两个月前,幼娘的家那时候还住在杭州城里靠近运河一处小院子里。

    幼娘家有三间房,正房是房东涟漪一家住的,幼娘和母亲徐氏住在西房,而东房是幼娘母亲开的一间裁缝铺。

    幼娘从小就学习刺绣和制衣。因为临近及笄的日子,幼娘最近正在忙着给母亲绣一个新的荷包,

    毕竟她母亲现在用的那个还是她五年前开始学绣活时的第一件绣品,原本蓝色底面白色雪梅的荷包已经破旧。

    而屋外和她一起长大的涟漪在院子里亭子上一边在看院子里的花,另一边在画。涟漪和幼娘是同年出生的,只是比她晚了一个月出生。

    幼娘的母亲徐氏原名徐幼娘,原本是余杭姜家姜夫人的大丫鬟,后来姜老爷将她收房纳为妾室,后来还生下了女儿姜三娘,直到有一天姜家的文姨娘在徐氏的茶水里下了药,等徐氏醒来时已经被丢弃在城外一个无人居住的院子,旁边放着姜夫人的女儿,也就是小时候的幼娘。

    文姨娘告诉她,你偷了夫人的孩子,夫人不会饶了你的。幼娘直到八岁之前都过着到处乞讨的日子。

    后来才遇到了涟漪,涟漪第一次见到幼娘时,幼娘因为好几天没有吃饭已经不省人事,涟漪以为幼娘已经死了,想给幼娘最后一点体面,当涟漪拿着一块白布想给幼娘盖上,才发现幼娘还活着。

    于是便求她娘收留了幼娘和她娘徐氏。

    而收留了幼娘和她娘的涟漪一家则是从塞外迁来的,也就是《敕勒歌》里所写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那个地方,涟漪一家早年靠牛羊生意维持生计,

    后来到了涟漪七岁那年她父亲林世杰平冤昭雪官复原职任大同总兵,但她母亲却不愿意和她父亲一起去赴任,留下和离书后便离家出走,而涟漪自小就向着母亲便随同母亲一起出走,

    她们是沿着古道一路南下,这里的古道就是秦代蒙恬所筑的秦直道,一路到了西京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后又从潼关的风陵渡改行水路,她们也是在那里遇到的郦亭,那时候郦亭也只是一个小姑娘,她们在那里停留了一段时间也没有找到郦亭的家人,于是佟氏便收了郦亭做徒弟,后来在洛阳又遇到了逃荒的梅兰一家,梅兰的母亲正怀着身孕,那个肚子里的孩子就是梅香,后来梅香是在瓜州出生的,也就是王安石《夜泊瓜洲》里的那个瓜州,因此耽误了些时间,等她们到了余杭的时候已是腊月三十,那天她们遇到了在街上乞讨的幼娘,后来她母亲佟氏就收了幼娘做徒弟。

    据说,涟漪的母亲佟氏年轻的时候曾在一大户人家做丫鬟。

    涟漪的母亲曾经在京城里服侍的那位小姐本身就是京城里有名的刺绣师傅,因此也跟着学了几年,刺绣的手艺也不算太差。幼娘自从八岁那年被涟漪的母亲佟氏收留之后,就开始跟着佟氏学习刺绣,十岁时又到绣坊里学习,去绣坊没过多久就已经能自己独立的接活了。而涟漪学习刺绣就比幼娘早的多,幼娘刚开始学的时候,涟漪已经能独自完成一些绣坊里的定货。但涟漪贪玩,不像幼娘那样勤奋。没多久,涟漪遇到难绣的东西,就只好去和幼娘撒娇

    “幼娘姐,幼娘姐你帮帮我。”

    幼娘念于涟漪救过她的原因,所以不好意思拒绝涟漪的请求。而涟漪在风陵渡遇到的郦亭也在刺绣方面学的很努力。后来她们三个成为了绣坊里的主心骨。别的绣娘都叫她们姐姐。

    及笄,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标志着她们已经长大,到了谈论婚嫁的年岁。自然对涟漪和幼娘也不例外,

    涟漪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从窗子爬进了幼娘的屋子里。

    而徐幼娘正穿着一件淡绿色的上衣而且还在外面套了一件褙子,下面则是一条青绿色的裙子。

    正坐在一张正对着窗子的桌子前,手里的拿着针正在绣一个荷包。

    涟漪一脸笑眯眯地问幼娘:“幼娘姐,你以后长大要寻个什么样的人家”?

    原来,是今天涟漪干活的人家正在为家里即将要及笄的女儿议亲。涟漪看着眼馋,就回家和幼娘一起议议。

    而幼娘这个人正如涟漪自己说的那样,就完全是个木头脑袋,对那些情爱之事根本没有感觉,

    涟漪记得她有一次女扮男装从后面抱住徐幼娘的腰,想看看徐幼娘是什么反应,结果徐幼娘直接一个反手一把弄散了涟漪的头发,穿着一身男装的涟漪一下子尴尬在了原地。

    而此时幼娘连头也没抬,只是淡淡一笑,

    对涟漪说“幼娘只想陪在娘的身边,那里也不想去,只想一辈子陪着娘”。

    涟漪道:“幼娘姐,那可是要跟你一起过大半辈子的人,可不能马马虎虎的就嫁了。”

    徐幼娘道:“嫁给谁这样的事情是咱们能做的了主的事情吗,到时候还不是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涟漪道:“幼娘姐到时候你就以死相逼,姨娘她一定会妥协的。”

    徐幼娘道:“涟漪我看就你能想出这个损办法。”

    涟漪只好无奈的摇了摇头,心里想我涟漪真是好心被当成驴肝肺了。

    这时幼娘的母亲的徐氏听到了幼娘屋里的声音,于是便披了件薄衣出来查看。

    涟漪看到徐氏后很合时宜的喊了句

    “姨娘”。

    而还在专心绣荷包的幼娘却没有听到,还在那里继续需绣着,

    只到她娘站在她身后和她说,

    “傻丫头,又说胡话,哪有姑娘家不嫁人的。娘总不能误了你的终身大事,能给我们家幼娘找个好人家,娘也就安心了”。

    幼娘只是回了一句

    “娘,您别生气了,幼娘知道错了”。

    徐氏对幼娘说

    “隔壁卖肉的罗老六家的大儿子和你年纪相仿。娘明天替你找媒人去说一下。”

    涟漪说

    “姨娘你就这么着急把幼娘嫁出去。忘了,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出愁。”

    徐氏说

    “臭丫头,看我得让你娘赶紧把你也嫁出去。”

    涟漪说

    “姨娘饶命,涟漪不敢了。”

    涟漪突然发现幼娘怎么突然不说话了,涟漪看到幼娘已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幼娘最近太累了,为了第二天的及笄能请一天假,幼娘已经连干了好几个通宵。

    但幼娘手里活还差了一点点,涟漪只好拿起了幼娘的绣框在一旁绣。徐氏想扶幼娘到床上,但涟漪说,

    “不要动她,幼娘她不看到绣完是睡不踏实的。”

    有一次幼娘因为没有吃东西晕过去了,郦亭想扶她去休息,郦亭刚扶起她,幼娘就坚持要绣完,最后郦亭只好随幼娘了。

    涟漪刚把绣好的东西放在桌子上,幼娘就醒了,当幼娘发现东西已经绣好之后,又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幼娘很快就进入梦乡,她梦到自己住在一处很大的院子,有一位漂亮的姐姐叫她夫人,就连涟漪也叫她夫人。

    一个姑娘从外面走进来对她说“幼娘姐,暖暖来看你了。涟漪姐也在了。”

    而梦里的自己却在那里说:“暖暖快坐吧,涟漪倒水。”

    涟漪听到后直接给徐暖倒了一杯茶。

    看到幼娘睡着,涟漪只好把幼娘扶到了床上,帮她脱了鞋子并盖好被子。

    幼娘除了刺绣之外,平时也喜欢读书,幼娘有时候也会去翻墙。不过幼娘翻墙是为了去书院偷听。而涟漪翻墙则是贪玩。到如今幼娘已经看完了四书五经,到现在已经开始看《史记》。

    幼娘也喜欢写诗,比如

    春暖花开柳稍头,

    燕儿北还旧时家。

    百花开尽香满园,

    已闻知了鸣枝上。

    幼娘特别喜欢李清照的词,光《漱玉词》就翻烂了好几本。幼娘也还特别喜欢鱼玄机。

    涟漪的屋里有不少的藏书,所以幼娘一有时间就过来借几本回去读。不过最近涟漪喜欢读一本《霍小玉传》的书,每天睡之前都要看一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