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叁剑书 > 第一章 不知生死

第一章 不知生死

    在江湖里,人人想争那天下第一,在庙堂中,人人都想坐那逍遥椅。

    巍峨的大山之中,一辆普普通通的马车却带着一伙皆骑马持刀的护卫正在快速行进,马车的车窗里,时常漏出一个该有五六岁左右男孩的脑袋,四处张望着对他来说一切都新奇的世界,似乎并没有察觉到母亲的焦虑,享受着疾驰的马车里难得的平静。

    一个身着破烂补丁衣服的老头坐在前面驾车,马车周围的四个骑着军马,穿着刺有将军府标志服饰的持刀侍卫紧跟马车,不敢有一丝懈怠,随行的还有二十个骑马士卒跟在其后。

    不远处一个披着黑纱的中年人在林中秘密监视着车队的一举一动,男人虽然用的是轻功,但在林中和疾驰的马车相比居然丝毫不差。

    马车行驶到了一处狭窄山路处,这是北卫通向泰安城最近的一条隐蔽小路,比在官道上行走最少快上三天。马车快速行进,却不知危险正在悄悄降临。

    远处一伙来路不明的人挡在路前面把马车拦了下来,为首的正是那个披着黑纱,拿着一把剑鞘上镶有各色宝石的执剑男人,身后几十人却是拿着各种各样的兵器,服装也各异的武林人士。

    黑纱男客气问道:“这可是那将军府的马车?”马车左前方的一个侍卫勒紧缰绳说道:“正是,将军府有机密要事,你们速速让开。”左后方的侍卫则通过马车车窗跟里边的人汇报着什么。

    一般来说,寻常百姓或者一些普通江湖门派见到这阵仗,早就躲得远远地,生怕挡到路,惹出事端。虽然北卫的军中铁例是不伤北卫百姓半分,但是底下也难免有些居功自傲的家伙。

    黑纱男听了并不害怕,没有一丝想要让的意思反而笑着说道:“那就没错了。”

    黑纱男刚说完话,身后的那些看样子是受命于黑纱男的一群武林人直接向前冲了过去,刚才最先说话的侍卫跟马夫小声说了句好好保护夫人就和其他三人打了过去,后面跟着的士卒见前方有情况早已策马围住马车,见对方来势汹汹也都赶紧投入战场。

    一时间,本就狭窄的山路到处都是打斗声,黑纱男并不去管其他战场,而是一跃而起,直接向停在原地无人看守的马车飞过去,不成想那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老马夫居然也一拍马车,腾空而起,向在空中的黑纱男打出极有威力的一掌。

    这一掌恰到好处,黑纱男身在空中躲闪不了,只能硬着头皮接下这一掌,然后被打退回去。

    退回原地的黑纱男发出笑声,在远处大声喊道:“韩家断背掌果然厉害,如果不是我及时用内力汇聚身前,怕是也要受点内伤。”

    马夫心头一紧,想到除了将军,已经没人知道自己是韩家的人,对面这个人只从一掌就知道我的武功,而且那一掌也已经用尽全力,本想着一招结果了领头的贼人,没想到居然都没伤到对方分毫。

    黑纱男见老马夫没有回答他的意思,又抬起掌向马夫砸来,马夫也没时间多想,只能再次蓄力,向前奔去,一掌对一掌,心想如果自己躲了,那车上的两位必死无疑。

    二人对掌,两股肉眼可见气机从两掌之间迸发,老马夫开始还能勉强维持,突然黑纱男气势大涨,老头后背的衣服都被无形气机击穿撕碎,随后整个人被击飞出去,落地之时已经不醒人事。

    黑纱男讥讽道:“看来还是杨家七伤掌更加霸道。”黑纱男并没有直接结果了马夫,而是缓步向马车走来。

    从马车前边帘子的缝隙里看到整个打斗画面的小男孩不管不顾逃脱母亲的怀抱,走出马车,恶狠狠地喊道:“你是谁,你对韩叔叔做了什么?”一直没露面的妇人也爬出马车,不卑不亢的看向黑纱男。

    黑纱男这次没了废话,一个箭步冲向二人,两只手向二人的后脖子打了下去,母子二人都晕倒在原来马夫驾车的位置,黑纱男也不管是女人还是孩子,拎起来就扔进了马车。

    另一片战场,十几个江湖人把士卒全部打晕,其他人则是专心对付四个将军府侍卫,尽管四个侍卫功夫了得,却也脱不开身。不过偶尔还能从剩余十几个江湖人那里占了便宜,打死打伤几个人。

    四个将军府侍卫看见黑纱男打晕夫人和少主,更加急迫的向马车靠拢。黑纱男处理完两人,喊了一句都让开,然后一个人向四个人冲了过去。

    黑纱男并未拔剑,只是用剑鞘就轻松化解了四人的联合攻击,然后以近乎秒杀的方式,直接用气机将四人震晕了过去。

    看着全部晕厥倒地的将军府护卫,黑纱男命人把所有人带走,然后留下来一批人清理痕迹,一会功夫整个地方都没了半点打斗过的痕迹。

    将军府里,一位将军风尘仆仆的赶了回来,管事也是急匆匆向府门口走去。将军正准备往院里大步快走,就看见管事便急切问道:“夫人在哪?”

    管事递给将军一封信,说是夫人临走前特意写的。看得出十分着急的将军都没进了内院,而是站在原地就直接打开信看了起来。

    信里说道:近日收到芷昱亲信冒死来报,说是芷昱被陷害向皇上投毒,现在已被关押在天牢,不日可能就要处决了。自己没法等你回来,就先去泰安城,让将军无论如何及时赶过去。

    将军看完信,直接对身后一个校尉说让带上三百骑,我们去皇城,又对一个贴身护从说道:“带上府内高手,去寻夫人。”说完将军就再次上马,临走又问管事夫人走了多久,管事答到今日是第四日了。

    泰安城,卫国国都,自卫国统一了中原,就定都泰安,老皇上也想着国泰民安,泰安城的名字便被保留了下来。

    这一年新帝刚登基不久,也是打败了老太子,成功登上龙椅。新帝虽然狠辣,但是也是个勤政的皇帝,时常忙碌至深夜。

    新帝有两个爱妃,一个是严贵妃,是太后的族人,另一个是北卫大将军的妹妹张芷昱。虽然新帝因大将军曾是旧太子的人而心怀不满,但是对他的妹妹张芷昱可是半点私心都没有,曾是唯一一个被新帝带到朝堂之上的女子。

    这一日,新帝在思宁宫准备吃下张爱妃精心准备的莲子羹,赏着一池的荷花惬意的很。突然严爱妃来拜访,看到皇上,就直接扑到怀里说道:“皇上可好些日子没来我广宁宫了,是不是不爱臣妾了。”

    新帝搂过来笑道:“怎么会,你知道我最宠爱的就是你俩了。”说完不忘看向正端来莲子羹的张爱妃。

    “原来妹妹会做这莲子羹啊,臣妾也想尝尝这妹妹精心熬制的莲子羹和那御膳房有何不同。”严爱妃说完就张开了樱桃嘴,想让新帝亲自喂上一口。

    新帝也真是宠爱严贵妃,直接就拿起银勺,轻吹了一下喂进严贵妃的小嘴里,还用手轻轻擦去嘴角的残渣。

    严贵妃吃完特意吧唧吧唧说道:“这味道果然是极好的,怪不得皇上总来思宁宫。”说完还也用纤细手指抹了抹嘴唇上的胭脂。

    话刚说完,严贵妃突然露出痛苦表情,用手捂着胃,然后有丝丝缕缕的鲜血从嘴角流出,严贵妃强忍喉咙翻涌的血液,脸涨的通红,却随即吐了一大口鲜血,当场倒下。

    皇帝大惊,直接站了起来,跟随的皇卫则是立刻把皇上围住保护起来。

    张爱妃当场跪下,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全程自己熬制的,端来之前还特意尝过,根本不可能有毒。

    皇上也被这突然发生的祸事吓的不清,也不管张爱妃说什么,而是质问道:“果然啊果然,你们张家人终究还是下手了,芷昱啊,朕那么喜欢你,你怎么就......”

    张爱妃跪着想要去抱皇上大腿,却被皇卫拉开。新帝甩了甩衣袖直接头也不回的走了,对皇卫大总管陆明说道:“该怎么办怎么办,我只要个结果。”

    皇卫,是皇上的直属部队,只受命于皇上,负责皇城内的一切安全,当然也是皇上在外的耳目,在泰安城有自己的地盘,内部高手如云,尤其是陆家两兄弟,陆明和陆昊,一个是皇卫大总管,一个是皇卫大统领,一主内,一主外,都是皇上的亲信。对于陆家兄弟的武道实力,江湖上没有什么风声,只有一位江湖散人曾评点二人皆是武道奇才。

    皇卫大总管陆明领命后,直接查封了思宁宫,将曾经红极一时的贵妃娘娘送进了天牢。

    将军等人快马加鞭的向着泰安城狂奔,两天后,在一处岔路看见了几十匹马的脚印和马车车辙,是沿着去往泰安城的小路走的。将军命令全体士卒沿着痕迹追过去,又是半天功夫,却跟到了一处悬崖,将军府的马车在崖边停着,其他人都已经倒地不起,黑纱男一掌将马夫从悬崖击落下去摔的粉身碎骨,然后又反身一掌,一团气机隔空就将马车和地上的人一下子全部彻底击杀,随后飞过悬崖,在其他武林人的护送下从对面扬长而去。

    一些士卒也想骑马越过悬崖继续追击,只是到了悬崖之前多数都停下了,也有奋力一跃的,却无一例外掉下了悬崖。

    将军策马来到马车前,跑着去撩开帘子,进去后抱起夫人,用手一摸,已经断气了,将军嘶吼一声,突然看见孩子似乎还有一丝生机,手指在微微颤动。

    将军立刻从怀里拿出一个药瓶,倒出一个黑色药丸喂给孩子,想了想又拿了最后一个喂给已经死去的夫人。随后走出马车,命令一个护卫带上一些人护送二人回北卫,其他人跟着自己去泰安城。

    一个护卫想要说些什么,将军打断道:“执行命令。”说完就骑着马带着两百来人向泰安城继续前进。

    将军一路都在想:“那个穿着黑纱的是什么人,要对母子二人痛下杀手,那马夫曾是二品上高手,虽然现在年纪大些,但也有二品实力,一直是夫人的马夫,四个侍从也是自己精心挑选,都是三品上,就是遇上个二品,四人配合默契,合力也可以击败,最少也能困住,而那二十士卒也都是兵中精锐,特意挑选出来保护妻子,遇上百十人山贼草寇都能不费吹灰之力杀光贼人。难道是一品高手?确实,能用那种霸道气机距离那么远的杀人,也只有那不能用常理揣度的一品高手能做到了,可是谁会出手,又是为何出手,自己并未与江湖势力结仇。”

    将军就这样一路想,一路跑,还一路担心不知生死的儿子,终于快到了这泰安城。

    将军命令士卒都在城外等待,自己则是和路上碰上的之前安排去找夫人的府内高手们进了泰安城。

    大将军孤身一人求见皇上,皇上思虑再三还是决定见一面,皇上问大太监肖高说道:“大将军带了多少人啊?”

    “回陛下,只有大将军一人。”大太监小心回复到。

    新帝冷哼了一声说道:“一个人?他还真以为我不敢,走咱们去看看。对了,召集三省六部的官员们都过来评评理。”

    过了很长时间,大殿里各路官员都按照文武官职已经齐站在两侧,只有大将军一人低头跪在中间。

    皇上坐上了龙椅,缓声问道:“大将军有何事啊?怎么跪在那里,还是说你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

    皇上虽然只是平静的说出这几句话,朝上的大臣们心里都打起了摸摸,心想着军权最大的大将军犯了什么事,竟然就这么一直跪在中间,莫非谋反?不然就凭大将军的军功,是在想不出什么能让大将军在众人面前丢了脸面。

    大将军抬起头,回复道:“臣近几日听闻张爱妃犯了错,特来道歉,想必是妹妹愚钝,还请皇上从宽处理。”

    将军在夫人派人送往边境的信里已经知道来龙去脉,相信妹妹绝不会动手杀人,只是碍于对面是皇上,只能低头认错。

    皇上听到将军的回复冷冷说道:“确实是犯错了,她竟然害死了严贵妃。”

    大将军听完,知道皇上还没有让这整个事传出去,就说道:“一定是有什么误会,还望皇上明察。”

    皇上突然加大声音说道:“误会?那如果死的是朕还是不是误会了。”

    满朝大臣听见皇上这么说,齐齐跪下,不敢出声。皇上却又突然和气说道:“张贵妃已经是我最宠爱的妃子了,还有什么不满足,你说她一个弱女子,没人授意,能做出这荒唐事?”

    底下一些和大将军不和的大臣抓住机会,户部尚书白朗率先出来说到:“禀陛下,臣以为一定是受到了某人授意,想让张贵妃除掉严贵妃,到时候做皇后权倾后宫,还好皇上英明神武,揭穿了张贵妃的狼子野心。”底下又有一群人跟风复议。只有丞相魏海楼和几个兵部的人敢站出来为底下将军说话。

    只见丞相魏海楼就只是眼睛一立,底下那些见风使舵的小官们马上就不敢吱声了,连各部尚书,侍郎们都收敛了几分。

    将军诚恳说道:“臣绝没有做出这大逆不道的事,臣听闻舍妹犯错,立刻赶来,而自己的妻儿在路上遭遇歹人,妻子已经丧命,儿子也奄奄一息不知生死,臣却不敢怠慢日夜兼程,才赶来泰安城,希望皇上念我一生为卫国,留舍妹一条性命,臣愿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皇上听闻将军的妻子死了,儿子也奄奄一息,心里竟然有一丝说不上来的感觉,不过很快平静下来,想来大将军也不敢拿这种一查就知真假的事蒙骗自己,就义愤填膺似的说道:“是谁敢伤害我卫国大将军。”

    大将军回答道:“还不知,只知道是一群江湖人,臣派给妻儿的高手护从尽数死绝。”

    “江湖人?近来江湖人以武乱禁的事真是太多了,将来还不得欺负到朕头上来,朕今命皇卫配合你查明此事,同时肃清江湖,让他们知道知道,这卫国是朕的天下。”

    皇上说完又继续平静说道:“至于张贵妃,朕想来也是误会,只是犯错总是要受罚,就让她在思宁宫悔过,一会下朝你就去看一眼吧。”说完皇上走下龙椅。大太监肖高忙喊了句退朝跟在身后。底下大臣连忙逃跑,生怕大将军报复自己。只有丞相魏海楼过来安慰道:“无论如何,命保住了。”说完也走出大殿。

    将军到了思宁宫,见了妹妹,详细的了解了事情经过,问道:“你确定真的是你全程看着?没经过他人手?”张爱妃保证道:“是的,而且出锅之前自己还尝了一口都无事发生,真不知道严贵妃是怎么中的毒。”将军也没听出破绽,只觉着事情蹊跷,为何好端端的严贵妃就来了思宁宫,又平白无故的中毒身亡,只好嘱咐妹妹好好活着,自己一定会来救她的。

    这时候来了一道圣旨,来传旨的正是大太监肖高。等众人都跪下后,肖高宣旨:“张爱妃无心犯错,朕感念与张爱妃之情谊,决定不追究,命张爱妃在思宁宫悔过,其他一切照旧,没陛下旨意不得出宫,可年书信一封。大将军当为朝廷铲除奸佞,镇守国门。”说完递给将军一份名单,上边写着各地不完全臣服于朝廷的江湖门派,想来是皇卫统计的各地棘手的门派。

    “起来吧贵妃娘娘,地上凉,皇上总是担心你的。”大太监肖高想要搀扶起跪地的张芷昱。

    张芷昱领过圣旨,当着大太监的面对大将军说道:“哥你走吧,皇上对我有恩,还一切照旧,还望兄长能剿灭奸佞,替皇上分忧。”然后用一种坚定地眼神,送大将军离开。

    宣言殿里,皇上问思宁宫的情况如何,大太监如实禀告,皇上放下奏章,闭目养神,拿起来常常把玩的一对玲珑狮子头,似乎很满意今天朝堂之上的表现。

    由于新帝刚登基不久,取代了原本众望所归的太子,也就是原来的八皇子,各地有些反对势力让新帝很是头疼,还有就是作为八皇子的挚友,平定中原的大将军,拥兵四十万,且占据整个卫国三州之地,要是想割地立国,或者出兵泰安,恐怕仅凭现在的卫国还没那份人力物力与之抗衡。而这次事情,一是能消除那些反抗势力,二是能消磨大将军的势力,而且让他与各地结仇,只要不把他逼急了,整个北卫便可一直听命于朝廷。

    大太监肖高见皇上心情不错,小心问道为何不治罪张家,而且谋害贵妃也是重罪,就让张贵妃在思宁宫悔过是不是太轻了些,太后那边不太好交代。皇上懒散回答道:“总要有人守国门。”

    “医仙,医仙,快救我家少主,医仙医仙!”春草阁外,一串脚步声震的一个白发老头是从那逍遥椅上惊醒过来。

    白发老头睁开眼睛看了看,原来是将军府的人,就问道:“小将军又受伤了?”一个穿着将军府侍卫衣服的人焦急回答道:“我家少主前几日出城,被人埋伏,用气机震碎了七经八脉,现在气若游丝,大将军已经给少主服用固神丸,命我等速回北卫找您。”

    白发老头为昏迷的少主把脉,好一会也只能感受到一丝丝的搏动。老头表情紧张起来,问道:“几日了。”之前说话的护卫回复到:“今日已经是第六日了。”老头说道:“去去去,都给我出去,老夫要行医,少给我耳边聒噪。”其他人立刻全都走出去了,有序而且不敢嘈杂,只有之前说话的护卫一人站到房间角落,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只见白发老头用手指隔空让小孩坐起来,然后拨开他的衣服,伸出左手,桌子上包裹着银针的布囊直接飞了过来。白发老头再左手手指左右摆动,原来包裹着的布竟然就自动打开了,看得侍卫头皮发麻,心想世间竟有人有这般玄通。

    白发老头伸出右手,用手指指向银针,插在布包上的银针微微颤抖,白发老头再将右手指向小男孩,布包上的银针如有线牵引般插进小男孩身体,白发老头又用左手隔空一扇旋转小男孩,再出右手,如此反复,直到布包银针只剩一根的时候才停下来。随后白发老头从怀里掏出一个极其考究的木质小盒子,拿出一个药丸喂给小男孩,随后最后一个银针飞出,带着一根极其细的线刺在小男孩手臂。

    护从只见老头已经开始出汗,闭眼运气控制着最后一个针。带线的针似乎一直在动,整整一个时辰。旁边的侍卫看着眼前的一幕,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就傻站在一旁。

    终于白发老头双手往后拉,似乎拔出来什么,银针全部又飞回到布包上,连同最后那个带线的银针也飞回去。白发老头轻嘘一口气,说道:“可算完事了。”侍卫听老头说完事了,就去扶小孩躺下,盖好被子。白发老头走出去透气,说道:“命保住了,你出来,别在我屋子了,他要很久才能醒过来。”侍卫不敢不从,看了几眼少主就跟了出来。

    白发老头从怀中拿出一张手绢,擦了擦还没干掉的汗水说道:“这孩子运气好,身上有一块古玉,替他挡去了部分内力,不然应该命绝当场,后来又有我固神丸的保护,这才能挺到想在,还好你们七日内赶到了,不然就是神仙来救也是白费力气。”

    侍卫连忙道谢道:“医仙医术高明,少主福大命大才能活下来,这先替将军府谢过医仙了。”

    “不过.....”白发老头抬头用忧虑的语气说道。侍卫听到不过二字,连忙问道:“不过什么。”医仙也不藏着掖着,直接说道:“不过就算是保住了命,我替他续上了七经八脉,但是将来的气力恐怕是连女子都不如,而且还容易染病,难过而立哦,至于多久就得看他造化了。”

    “三十岁?啊...这,还望先生再救救我家少主,将军府不会忘了先生恩情的。”白发老头有些生气的说道:“我还能放着你家少主不全力相救?你可知要不是我,你家少主早见阎王了。”

    侍卫不敢言语。白发老头说道:“滚滚滚,别在我院子里碍眼,等好了我自会送他回府。说完白发老头就进了旁边的屋子,边走边说在哪呢。侍卫也不敢不从,不过更不敢真的回将军府,只好命一些人把夫人遗体送回将军府,自己则带一群人守在院子外。

    将军从泰安城一刻不停的赶了回来,都没回府里而是直奔春草阁,原本在阁外保护的护卫看见大将军回来说道:“命保住了。只是...”大将军见侍卫说话吞吞吐吐,也不多问直接进了阁中,其他人没有进去,只有一个护从尾随大将军进去。

    医仙正守在男孩旁时刻把脉,大将军说道:“先生,我儿子怎么样。”白发老头说道:“也该醒了。”白发老头手指点在男孩额头,男孩缓缓睁开眼,就看到凑上前的父亲,用尽力气的问道:“娘亲呢”。大将军说道:“在家等你。”觉着心安的男孩又昏睡过去。

    大将军看向白发老头。老头则把男孩的情况如实的跟大将军说道:“贵公子能现在这样已经不错了,现在看来命是保住了,只不过由于七经八脉断裂,我靠独门内功将其连接上,但毕竟不是原来的,所以将来孩子的气力有些弱,可能不及女子。”

    大将军听完,思虑一下便说道:“无妨,只要能好好活着,就算是身子弱些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他命该如此。”白发老头又说道:“不过他现在看来只能活到三十岁,至于多少,就得看他能恢复多少了,不过我也在研究新的治疗方法,他最后命运如何,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先让他在我这修养一段时间。”

    大将军谢过医仙,然后径直走了出去,对旁边一个侍卫点了点头,然后对原本驻守的侍卫们说道回府。底下人没有异议,都直接服从命令跟着部队回府了。

    这一年,将军先是把整个北卫的武林门派走了个遍,直到所有叫得上名字的门派不敢再与朝廷为敌。同时又命人带了一群又一群的高手和大量士卒与皇卫联合,结合当地势力,将其他各州城的反抗朝廷以武乱禁的江湖人打压的再也抬不起头。直到整个江湖再无人不听朝廷命令。不过大将军也不是赶尽杀绝,只是对那些恶贯满盈的魔头们痛下杀手,更多时候是一些江湖人看见了将军的仁义,选择主动投效北卫,因此也吸纳了不少江湖势力,也有一些直接投效了当地藩王,总之皇上给的名单上的门派已经全部消失,不过对于大将军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暗中派人打探消息,追寻有无黑纱男子的踪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