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掌控因果 > 第15章 邀买人心

第15章 邀买人心

    杨浪占据东武城,居住在这里的大户人家,也在观察这支贼军。准确的说,是在防备。

    早些时候方和派人过来,希望各家出点人,大家一起灭掉进入东武城的这支‘溃军’。溃军的装备不必说,战功也是实在的。谁知道派出去的人没去多久,就狼狈逃了回来,只说贼人实力强大,根本不是什么溃军。

    眼瞅着,这支贼军进入东武城,各家家主也怕贼首找他们算账,索性主动犒军,表达善意。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杨浪听到郭二汇报,稍微嘀咕了句。那些大户的想法,他大概猜到一些,只是秋后算账这玩意,他没打算做。

    汉末这个时代很特别,如果你对官兵动手,那么基本不会有什么事,最多也就打输,时间长了,甚至朝廷觉得打下去不划算,派人来招降都有可能。

    问题对世家豪族出手,情况就不一样。走到哪里都是无穷无尽的乡勇,更糟糕的是,就算是皇帝要招降,下面也有一大堆臣子出面死谏。

    完全顺着世家豪族,最终也会成为被架空的傀儡,如何把控尺度才是汉末争霸的关键。

    “没想到将军居然如此年轻,果然后生可畏。”几个四五十岁的油腻中年,看到杨浪过来,纷纷迎了过来。但凡可以想到的奉承话,如同开闸放水一样喷涌而出。

    “哪里哪里,东武城能长治久安,应该也有各位的功劳。”杨浪微笑着说道。

    “将军没打算,长期占据东武城?”这个时候,有个家主出面询问。他已经从下人那里听说,对方似乎明天就要离开。

    从长远的利益来说,没什么名气和社会地位,同时脾气还不错的贼军首领,很适合投资。当然,更适合拿来背锅。毕竟是‘残暴的反贼’,残害和压榨地方百姓是很正常的。

    “杨某此番来清河,只是为了私事。本来事情完成就该回去,奈何东武城主动打上门来,想着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的,索性就带兵报复回来了。”杨浪随口回道。

    “噗呲……”结果对面的那些家主还在石化状态,后面二崔,主要是崔林已经笑喷了。就十四个字,把杨浪那种睚眦必报的性格暴露无遗。

    几个家主的神色有些尴尬,主要是觉得对方那么记仇,会不会对自己家族动手什么的。

    气氛变得尴尬,自然也就聊不下去。家主们匆匆把犒军的物资留下,就匆匆告辞。

    “把容易变质的肉和菜拿下去,今晚给兄弟们加餐!剩下的物资统计一下,再分配下去。”杨浪回头对崔琰吩咐道。

    兄弟们跟着自己,也不能让他们太吃亏。这帮士卒入伍前都是普通百姓,那懂得什么叫做保家卫国,奉献牺牲的。造反首先是活不下去,然后是想着能捞点什么,让日子过得更好。在训练完成前,总要有些实际的东西,来维系他们的忠诚。只靠个人崇拜,终究不能长久。

    到了晚饭的时候,士卒们才发现今晚居然那么丰盛,尤其是那些刚入伍的。鸡鸭鱼肉,蔬菜不限量,不仅有粟米饭,还有炊饼和索饼可以选。

    “都好好吃,既然加入我麾下,有杨某一口干饭,绝对不让弟兄们喝稀的!”杨浪举杯,“当然醉酒容易误事,每人只有一杯。咳,那么,让我盛饮此杯!”

    这年头没有‘粥’的概念,不过就算现代,很多地方也是称粥为‘稀饭’。馒头和面条有了,只是叫做炊饼和索饼。不过面食方面,正常的做法基本都是不发酵的。

    “敬军师!”士卒们纷纷回应,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酒是很普通的浊酒,杂质比较多,而且味道偏清淡。稍微过滤蒸馏,再窖藏个半年,差不多就是合格的黄酒。

    杨浪想过靠酒水赚钱,很多穿越者都靠这玩意赚钱。奈何汉末天气变幻莫测,这田地的产出也跟着很不稳定。吃饭都成问题,哪有那么多粮食拿来酿酒?更别说,蒸馏起来更浪费!

    蒸馏出来,还要窖藏半年,让酒水中的微生物持续变化,给酒水增香,口感变得柔和才好入口。这意味着,蒸馏酒这玩意,需要成气候的酿酒坊,每年一批不断酿造才能保证供应。

    就黄巾现在的大环境,还不适合在某个地方停下来,专心发展经济。就算要发展,也得是赚钱周期短,比较大众的东西,毕竟这年头也没有专利保护,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概念。

    “军师,您对那些豪强有所戒备?”私下无人时,崔琰走了过来。今天会见几个豪强的时候,就能明显感觉得到。

    “大汉会变得民不聊生,扣除气候的问题,季珪觉得是什么原因?”杨浪询问。

    “豪强在不断兼并土地?”崔琰反问,既然和豪强有关,那么也只有这个了。

    “我不反对兼并,毕竟家人在不断变多,手里又有闲钱,不扩张怎么够开销?就说这人脉的维持,哪里不需要花钱?”杨浪看向崔琰。

    后者点了点头,这年头没名声,那么要举孝廉很难。为了有名声,平时参加士人的聚会,拜访那些‘名士’,甚至找有名的老师拜入门下……这些都是要花钱的。

    要让人看得起自己,一年至少要有两到三件好点的衣服,要背诵大量的经卷,否则没有话题。主要是圈子的现状就这样,你不通经文,那就不是自己人,很难融入到这圈子里。

    什么事情都要花钱,可族人的数量在不断提升,不扩张的话开销都不够。家里一直没人出仕,就会沦为别人扩充道路上的牺牲品。换个角度来说,他和崔林投靠杨浪,也有谋出路的想法。

    “问题啊!”杨浪看向崔琰,“天下利益十斗,皇室和百姓共分一斗,天下豪族独占九斗。那么大的利益,足够让人铤而走险。”

    准确的说,世家豪族不死一批,社会资源不重新分配,那么就不存在什么‘盛世’。

    王莽就是个好例子,走禅位的路线夺权。实际只是取代皇族那‘半成’的利益,九成利益还集中在世家豪族手里。改革失败什么的只是辅因,利益无法重新分配,世家豪族和百姓都得不到好处,才是王莽下台的主要原因。

    当然还有方法,就是把蛋糕做大,比如说远征域外,或者开发江南。只是成效慢,豪强和百姓短期看不到利益,更别说牵扯到搬迁,问题就一大堆。

    “如此一来,军师可要成为天下共敌。”崔琰大惊失色,没想到杨浪胃口那么大。

    “哪里,到底是要打一批拉一批。就说这清河郡,若灭掉七成家族,崔家有没有可能成为这里最大的家族之一?”杨浪看向崔琰,“只是要拉谁打谁,还需要慎重行事。在这之前,我不希望与豪强有太多的接触,免得乱了计划。”

    “属下不明,这种事情,军师为何要告知属下?”崔琰想不通。

    “毕竟你也不是世家子弟……”杨浪笑道,“再说你是我的人,不信任你,还能信任谁?”

    这一刻,崔琰的确是有被感动到,甚至萌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季珪,你会站在我这边的,对吧?”杨浪看向崔琰。

    “愿为军师效死!”崔琰当即表态。

    借花献佛的效果不错,杨浪几乎没有投入什么,不仅巩固下属的忠诚,还强化二崔,至少是崔琰的忠诚。主要以后自己对世家豪族出手,他应该不会感到多么反感。

    最多会告诉自己,这个豪族可以杀,这个要杀得慎重,这个非要杀得务必一击必杀……

    说到底,杨浪和这个时代大部分的士人,阶级立场本来不同。大部分诸侯只需要让出一部分利益,然后适当妥协,就能获得士人的认可。

    可杨浪清楚,要让天下太平更久的时间,就必须要大清洗,让可分配的资源变得更多。在他的计划里面,现有的世家豪族要灭掉七成,至少也要六成才能满足这个条件。

    “启程!”第二天,杨浪集结军队,有序离开。

    期间士卒被约束起来,对百姓秋毫无犯。倒是专门去找粮商,用缴获的金饼子,购买了不少的粮食。按照现价是不可能,不过也没让粮商吃亏。

    百姓没有出门,不过都透过门缝和窗户缝看着这支军队的离开。

    设想的劫掠和肆虐没有发生,最大的行动就是把大家叫过来,当着大家的面审判了贪腐的县令。

    就如同那位将军所言,他们是义军,义军代表的是天下百姓,不会伤害百姓。

    “哈哈,外出扩充地盘的军队那么多,我们这支大概是收获最少的。”离开的路上,杨浪回头看了看东武城,大笑着说道。

    “那是将军仁义,不愿意劫掠。”崔琰当即附和。

    “我们本来自百姓,起义也是为了让天下黎明过上好日子。若反过来劫掠百姓,那我们还算得上什么义军,和贼寇有什么区别?”杨浪高呼,随即看向麾下士卒,“尔等可听到了?”

    “是!”众人纷纷回应,只是心中还是有些许的遗憾。

    话说当头,身后的东武城中不断有百姓跑了出来,而且越聚越多,方和张牛等下令做好戒备。

    “恭送将军!”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呼唤,却是又几十,甚至上百人喊出。随即又陆续喊了几次,只是喊的人越来越多。

    “看到没有?”杨浪回头看向东武城方向,“只要你们真心为了百姓,百姓也不会忘记你们。他们大多是无法反抗命运的可怜人,就如同曾经的你我。可问题是,总需要有人站出来做点什么!”

    “是!”众人纷纷回应,内心深处某个地方,已经发生改变。借助将军之口,再加上东武城百姓的行动,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做义军。

    方和的心情更复杂,他是被迫投降,如今东武城都知道他已经投贼。可如今看到的这一幕,让他居然略微觉得,投贼或许也没那么糟糕。冷静下来后,又觉得自己有这样想法,是不是疯了。

    不过要让东武城的百姓更加记得自己……这样还不够!杨浪略作思量,问了句:“谁知道,东武城这边,有那个乡绅的品德不太好的?”

    要说这年头,大部分士绅都懂得包装自己。明明是从地租和高利贷压榨出来的钱,只需要投入一到两成修桥铺路,修缮一下水利,买点粮食资助一下老人,就能获得‘大善人’的名头。

    也许百姓也知道,只是没必要戳穿。毕竟戳穿了,人家彻底不装,这点利益都不剩。

    只是不管在什么朝代,总会有吃相难看的家伙,大多是不太懂事的二代或者三代子弟。

    “南面十多里外的冯家,大概是这样……”下面的士卒,主要是东武城这边的讨论一番,最后给出答案。除此之外,还给出两到三个差不多的乡绅。只是杨浪没发话,只是看向崔琰。

    “五柳里的谢家,也是为富不仁。”崔琰很快反应过来,甚至有些小激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