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星主三国 > 第123章_殿试与内阁

第123章_殿试与内阁

    “举人最后都会由吏部任命,派往各县担任县臣、亭长等职,百名进士,朕给吏部标准最低任命也是七品之官,如县令、郡丞等。

    如此地方重臣,朕让其御前奏对,有何不可?”

    刘康皱眉,殿试,可不是单单一次考试,而是君臣交心之所,若无意外,这些人大多难在中枢任职,放到地方前,总得让他们知道,谁给他们的地位。

    “下臣遵旨。”柳甫躬身领命,这位陛下,对权力的掌控,还真是达到极致了。

    九月十五,一百进士入崇德殿面圣,刘康与之交流,竹林七贤尽在百名之内,这些人参与本次科举的原因,他自不会问。

    笼络人心,自免不了展望未来,说得一个个神情激动后,自是进入正题。

    “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何解之,诸君以此奏对之,请——”刘康出题。

    如今大汉主要国策在扶持商人,这些人,未来数年,与商应是密不可分的,然商在此时,本属下等,若这些人最后的见解与国不符,那也难堪重任。

    “学生遵旨——”众多人其声应后,立刻低头开始作答。

    刘康自不会离开,就在殿上批阅奏折等待,午时宫女送来饭食,刘康亦与这些进士同食,吃饭之时,自然也免不了继续交谈。

    “陛下,可赐一壶酒乎?”有学子抬头询问。

    “自然可以。”刘康点头,不用他再吩咐,自有人送上,此人身材矮小,样貌丑陋,他是刘玲。

    刘康不会以貌论才,但此人历史上的风评其实并不好,醉猴,嗜酒如命,放肆情志,是不受礼教束缚之人。

    裸奔之事,此人后来亦做过。不过如今,其人不到二十岁,倒也还未见得些陋习。

    以前,对这类人他自是推崇,但作为臣子,这类人,总是不稳定因素。

    “谢陛下,天下之酒,唯大汉至醇至烈。”刘玲感慨。

    “小酌怡情,大饮伤身,你虽年轻,但也需注意养身之道。”刘康多少高阶一句。

    “学生谢陛下教诲。”刘玲抱歉一拜。

    “陛下,自光武始,提倡俭朴,在内拆撤六宫,对诸皇子限制妾不过四十,如今陛下衣食用度,似过于奢华。”高光看着作案美食,大鱼大肉,他们是绝对吃不完的。

    而这大殿之中,光芒璀璨,琉璃、珍珠镶嵌无数,餐盘精美,这些得消耗多少民脂民膏,太过铺张,他都开始有些担忧了。

    “财富,不是靠节衣缩食所积累,民以食为天,朕之治下,多数百姓,可一日三餐,荤腥不缺。百姓家家户户酿酒,可见少了吃食。”刘康可是一个爱享受的人。

    大殿真的奢华吗?玻璃制品,主要为了采光而已,又价值几何?珍珠算比价贵重之物了,可是,这是海军出海一次直接拉回的三船,而这,还没有采空那座珍珠岛屿的百分之一。

    目前也还有海军不断在收集,最后都是丢入国库,这么多珍珠,一次性抛出难以获得最大价值,只能慢慢出售。

    至于肉食等物,土豆大范围种植后,喂猪的粮食都不缺了,肉食自然快速积累,家家户户研制肉脯等随处可见。

    而且,百姓多吃新鲜的,这些肉脯,多是对外出售了。餐盘等看似精美,但不过最普通的瓷器而已。

    “陛下,天地所生货财百物,皆为定数,有人富,自有人贫,此为常理。”高光道。

    “人可创造财富,商亦可创造财富,为何能?这是你们该想的。”刘康没有多说,天下财富有数,这是这时代普遍之人的认知,重农抑商的思想一以贯之,始终占据主流。

    土地、人口和粮食才是最大的财富,是国力强弱的重要象征,在统计天下财富时,完美地避开了商业,工业就更别提了。

    商,在刘康看来,倒卖货物的为商,做实业的也为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等比价。

    如此,市场会督促商人不断的提高生产力,想方设法减少对商品制作时间,人力有穷时,改造工具,提高产量,以此在市场占据有利地位。

    高光沉思,商为何能创造财富,商也是人之一,这该是今日奏对之主了。

    他们都已是进士,若无意外,最低也该是一县县令,但陛下可能根本记不住有哪些进士,以后仕途想快速升迁,为皇帝留一映像,自是好的。

    在此拔得头筹,对仕途,必有好处。而殿试,他不觉得会是随意为之。

    临近傍晚,考卷都收上来,一百进士,自是出宫去。

    刘康细细查看一百份答卷,这次的进士他原本以为会有很多水分,但如今看之,并不算差。

    他一想也就明白了,如今可不想科举制盛行之时,凡敢来的,基本都有些自信。

    他再看了看秀才榜单,远道而来者,最低都得了秀才功名,被刷下去的,反而多是他放出去的千名龙套。

    这千人,在东宫之中学习,长的不过三年左右,短的一年有余而已,积累总是差了些。

    “毕奉,去招贤馆传旨吧。”刘康写下圣旨,对前十名,封文彦阁学士,随侍左右,官定六品。

    第十名至第二十名,赐文华殿学士,入殿编撰图书,官定七品,其余人等,等待吏部任命。

    汉国如今到处都是空缺,这一批人进入,办公效率应会加快许多。这前二十名中,有八人都是山阳公学所出,刘康也没想到,曾经在山阳公府败家的行事,如今会有此收获。

    只是其中一人,刘康觉得有些出乎意料,古牧,曾经的山阳督军,如今也在前二十名之列。

    至于曾经之事,刘康自不会计较,这点心胸,他还是有的,如今来投靠,那收之也无妨。

    前十,或者说前二十,就算是入内阁了,这些人暂时不用有太高的官职,终归是帮他先对六部奏折做出初始答复,采纳与否,由刘康决定。

    儒家的“君逸臣劳”要找一种理想模式的话,那么内阁便是了。内阁制度对政务的处理更加细致、周到。

    相当于国君有了一个幕僚团来提供意见,而非依靠个人主张,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幕僚团一多,自可查缺补漏。

    有了内阁之后,刘康要做的,就是从这些人对奏折的答复上做出批注,或是加盖玺印就完事了。

    而这类幕僚团到底能有多大的实权,其实完全取决于皇帝一人,废立都只在一念之间。

    简单、高效还清闲,又不担心大权旁落,这样的制度,自然得用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