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民在汉末 > 第十三章 动手(下)

第十三章 动手(下)

    听到来报,二头领当即放下书本,起身更衣。

    反观三头领那边,有二头领手下带路。宴席设于二头领私室,而三头领来得少,颇不熟悉,故此七拐八拐,方才到达。侍者请二十护卫一律到侧室赴宴,与主宴只一墙之隔,对此,三头领倒没什么意见,而且身上佩刀紧紧贴身,倒是给足了他安全感。

    甫一入室,却没有什么宴席,只有一张小几,两张椅子,让三头领疑虑不已。

    领路进来的侍者连忙解释道,宴席马上备好,只待二头领到来便是,也算是放宽他的心。

    更不用说,隔墙不一会就传出来自己手下饮酒开宴的动静,倒是让他心馋不已。

    可是良久,二头领还是没有进来,连侍者也退下,室内只有三头领一人,更不要说什么宴席了。

    等到三头领终于忍耐不住时,隔壁的动静陡然一停,他心里一颤,危机感骤然十足。

    他起身想要到隔壁一观,可是等他走到门口,脸色顿时煞白。

    眼前起码排布了四五十人,俱装备枪矛,十几名武士簇拥着二头领王玄,正森然看着白重三。

    眼尖的他更瞟得平日难得涉足武事的二头领今日也佩刀而立。

    毫不犹豫地,他大喊一声,希冀得到侧室手下的支援,然后自己也拔刀而起。然而二头领终于开口,如一盆冷水浇灭了他的希望。

    “老三,不用喊了,你的手下已经都被我收拾了。”

    白重三没有多废话,只是拿刀挺立。

    且说为什么他带着二十人护卫赴宴,因为二头领手下也不过二三十人而已,自己二十人护卫,自己也是个能打的,保自己逃出去还是十拿九稳。就算二头领能够把寨中其他人调动起来,又能有多少?不要忘了,他也是山寨头领之一,更不用说,大部队下山以后他手上兼着大头领职权,完全不怕寨子直属的力量。

    可是,眼前远超二头领剩余手下的四五十人,还有料理他二十人手下的其他人马,明明白白地提示着他,山寨直属在这场“变乱”中完完全全地倒向了二头领。

    可是,凭什么呢?

    等到枪矛一拥而上将白重三捅了个透心凉的时候,他脑子里还是忍不住回响着这个问题。

    是啊,为什么呢?

    有的人,直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人心,却还在死前几刻沾沾自喜。胜利的天平,早已暗中向另一方倾斜。而三头领至死也不知道,他的所谓二十亲卫根本没有反抗,而是乖乖在李石带领下投降,这也是为什么动静突然停止,没有喊杀声的原因。

    白重三若是知道他煞费苦心把李石留在身边考察想要给他一个机会悔改,却最终还是被背叛,恐怕会死不瞑目吧。

    整个场面从头到尾只有二头领说了一句话,之后,他更是亲自带队,带着一批人马去招降其手下,并昭告整个山寨,整个山寨已然易主。随后,他紧锣密鼓地对山寨进行改制和分划,确保自己手底下的班子完全掌控整个山寨体系,而李石因为投降有功也被提拔,只是由小头领变为管理老幼的头领,不再插手军事,俨然是对他白重三手下身份和降人的顾虑与防备。

    现在,只需看看另一边的丁镇能不能发力了。无论如何,二头领都要借助山寨地势做好和大头领一行人硬碰硬的准备。

    不错,这次变乱实际上早在下山之前就已经被丁镇和王玄策划好了。而也正是在策划过程中,王玄逐步了解到丁镇才是陈靖和王达幕后之人。

    没错,其实这次下山根本就没想过要到达刘家庄。行军一日,走了十余公里,便有白重三手下被故意抛出来给大头领通风报信。果不其然,大头领果然是暴怒无比,马上下令回师。终于在第二天傍晚又返回山下扎营。

    眼见得山寨易守难攻,大头领也是进退不得,心烦不已。等到这时,丁镇哪里猜不到大头领心思呢?因此,他也马上做好准备,只待一场营啸发生。

    托三头领的福,这支队伍二百五十人,有六十人为王达这方直属,因为有丁镇的严格监督训练,因此战斗力不弱,再加上二头领手下人员和丁镇平日拉拢的各方人员,他可以调动地力量一跃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二十人之众,近乎一半。

    大头领终究经验不足,没有及时封锁信息,因此三头领手下众人可以说是还未行动就已经慌了手脚,尤其是在夜间,对丁镇他们而言更是搅乱整支队伍的好时机。

    故此,在丁镇带领下,百余人马四处放火喊叫,把整个驻地搅得天翻地覆,彻底让大头领丧失了对整支队伍的掌控。

    至于二头领么,他虽然需要防守山寨,却还是拿出了四十人全副武装埋伏在山下。报信人见到大头领乃是夜间时分,也就是说大队伍和山寨有一日脚程,打回转又需要一日,因此二头领猜测大头领一定会在夜间扎营在山下,白日再进攻,故此,埋伏一支队伍到山下,作用肯定会比单纯在山上防御要好。

    而也正是这支队伍,作为生力军,给了大头领迎头痛击。大头领直属兵马虽然忠诚有力,但在夜间时分,有人四处放火,也是难以维持纪律,等到丁镇和二头领手下会师,一同凿入大头领帐内,大头领如何不知道大势已去,手下已经沦没。

    只是他雄壮勇猛,给丁镇他们一伙造成不少麻烦,最后也实在是双拳难敌四手,很快沦落到与三头领一个结局。

    等到大头领死讯送与各营四处招降以后,各处才渐渐恢复平静。也就是说,整个山寨的两大头目已然伏诛,权力已经转移到了丁镇和二头领手上。

    当晚,丁镇下令驱动众人上山,经过难走的山路,整个山寨的残余人马,由于山下是混乱中取胜,倒也没有多大损伤,总共也就死伤五十余人。

    山寨剩下的五百五十人全部集结,只是原来的四大头领,减少到两个头领,而且其中之一的王达,也堂而皇之地让位于丁镇,使得后者可以与二头领共掌大权,只是毕竟根基不足,还是屈居其下。

    自此,王玄接过大头领之位,李绶为其副手,王达虽然让位,也被丁镇推举做了无实权的二头领,尤二为其副手,然后丁镇自做三头领,陈靖为其副手。

    王玄这个大头领之位是名正言顺的,而王达勉强占了个名正,在实上还是略有不足,丁镇则是先有实,再有名。试问,在他而非王达领着人马上山与王玄碰面时,哪里还会少他一个头领之位呢?

    人员分划上,王玄延续了山寨原本的人员安排。王玄领一百五十壮丁,王达自愿只领五十壮丁,丁镇领一百壮丁,剩下五十壮丁和两百老幼三大头领共同直属,主要负责山寨的公共事务部分。

    宣布了权力的重新分划以后,紧接着是各个头领提出的其他新制度。首先是对大头领三头领原来的手下进行赦免。然后是讨论下山事宜。虽然王玄拿出了粮食,但也不能维持多久,又考虑到休整和整编训练的必要,下山任务推迟半个月,由王达丁镇带领,目标刘家庄不变。再然后是工作安排,为了开源节流,老弱一律安排去做手工制品,或是采摘野菜,收集山货,壮丁分部分在山下建立分寨,开荒种地,但是毕竟是秋季,这部分没被抱多少指望。最后是陈靖的商队计划,王玄亲自挑选了十来个能干的小伙子,准备把秋冬季节里山寨的收获拿去售卖,并组织队伍在太行两侧的并州冀州进行州际贸易。

    除此以外,还有丁镇针对山上山下提议建立的山间驿路,设置多个驿站便于上下信息传递不受崎岖山路干扰。还有情报问题,除去井陉内站点的打探消息以外,王玄亲自带队组织一批人马,撒到山下各地,以游侠名义在各地进行消息打探。可以说是山寨版的锦衣卫了。

    还有山寨里的执法机构,负责惩恶扬善,山寨里的警卫,负责夜间维持宵禁和巡逻,以及处理山寨里的矛盾。后勤之类的机构倒是没做什么调整,仍由王玄领导,只是丁镇派出了部分人进入驻扎,武装人员则各自分管,防止某一方做大。

    这些制度一经提出,马上开始落实,而丁镇仍旧坚持他的民本思想,要求部属能文能武,而且要坚持亲民。既然已经掌权,那手里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掏出来推行了

    当然,这些精神有所修改以符合时代风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