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若冲 > 第六十一章 帚木

第六十一章 帚木

    皇帝是最寂寞的,最危险的,人人都知道这世上有他这么个人,他却不能知道这世上的每一个人。坐在这至尊之位上,即使是恩爱夫妻,即使的父子,也会生出间隙来,任何人都可以置他于死地,动机都那样明了。

    皇帝最亲近的人便是身边的太监,这群无根之人,无依无靠,什么都没有,除了皇帝,他们没有依靠,因为没有后路,所以他们只能一心服侍皇帝,依附于他。

    祺王回到府中。

    钱子穆已在堂中等候,祺王一脚踩踏入门槛,他便诉道:“祺王殿下,半个月前皇帝陛下亲自查看了户部的账目,包括十多年前的。”抬头看见祺王捂着头,面上有血迹,改口慌忙问:“王爷这是?”

    祺王让下人端上茶来,自己一路过来,早已口干舌燥,下人们才将茶杯端上来,祺王端起便驴饮了大半。

    魏大宝已经在祺王出宫时,便去请太医,太医为祺王上药,包扎了伤口。

    祺王看钱子穆一副焦头烂额的模样,怒问道:“你慌什么?”

    “去年,朝政亏空三百万两白银,这今年的盐税才收上来,补上了亏空,如今太子打仗,这户部哪里有这么多钱粮?陛下嘴上不说,可是这宫里……”

    祺王这才晓得,为何他才回来,敬灵帝便召见他,想他今日只是磕破了皮,已经算是敬灵帝的偏爱了。

    祺王想了想户部最近有收入的项目,问:“你们和前段时间来大荣朝拜的西洋商人谈得如何了?”

    钱子穆早就已经清楚祺王会问这事,故此来之前便又去问了消息,如实禀告祺王道:“下官亲自去谈的,可西洋人只定下了总共三百万两的订单,分别是丝绸,瓷器,还有茶叶。”

    祺王没有迟疑,立即说道:“三百万?不够!丝绸和瓷器的出口量加倍,和他们说单价上可以再降一降,各让一步,薄利多销。”

    钱子穆为难,可还是咬牙答应下:“这……西洋商人那边,我们可以想办法,可是五大窑,以及江南的丝绸作坊,做得出这么多来吗?”

    祺王一边作驴饮一边含糊地问:“江南几个大的丝绸作坊,还有窑厂,是不是鱼难成的?”

    钱子穆弓腰回道:“早查封了,只是一直没人买下来他的产业,这笔不动产一直压着,朝廷的人也没谁接手的,都眼红想要可又怕出事,就这么拖着。”

    “如今太子马上就要离开大荣了,他不能一点牵制都没有,一定要弄个他们的人来做这件事,出了事,太子没钱花了,咱们也能推出几个人出来担着罪,有太子的人,咱们那太子爷就不会肆无忌惮地掏朝廷的腰包了,扩充自己的人马了。”

    祺王这样说了,钱子穆心里也有了底。

    “可太子人也不会上当吧?”

    “哭穷就行,赵谨明和太子不会把自己的心血毁在五斗米上。户部现在已经是寅吃卯粮,反正拿不出钱来他能如何?还不是帮着咱们做事?他们自产自销,他们也不赔本呀,白捞个钱袋子不挺好吗?”

    “那要什么人接手?”钱子穆问。

    “投标的人里,谁和太子身边人亲近用谁。暂时出不了那么多钱也不怕,先欠着,你们记好利息就行,他要是拖欠个十来年,户部单是收租子利息都能养活朝廷一大帮人。”祺王说完,抿一口茶。

    钱子穆也急,他是户部侍郎,户部尚书龚光杰年过七旬,办事有些力不从心,户部的担子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了。这次出征,户部拿不出钱粮来,兵部和东宫催得紧不说,连朝廷官员的俸银他都拿不出来。

    钱子穆没钱,没粮,急得在户部中只盯着房梁,想上吊了,一死百了去。

    不过他倒是没有找到白绫,见户部尚书龚光杰在他儿子龚宗宁的搀扶下,拖着疲惫老迈的身体缓缓走来,他忙把今日在祺王府上得来的命令传递给自己的顶头上司。

    户部是皇帝的钱袋子,没有钱,也于事无补。

    正巧,黄保领着柯正淳、司空玄二位司礼监的公公来到户部。

    他们今日来,并未穿宫中的服制,而是便衣。

    黄保虽然在皇帝身边侍候着,可见了龚光杰,也不摆架子,一脸祥和慈善。

    龚光杰年过七旬,身体老迈,走路看折子也吃力些,黄保上前垂眉顺眼,恭敬地问道:“龚大人近来甚至可还康健?”

    龚光杰笑答:“有劳黄公公挂念,一切都好,这次黄公公和二位司礼监的公公来,是得了皇帝陛下的旨意吧?”

    黄保坐下和颜悦色地说着:“也没什么,只是前方打仗,咱们这些在京里的,也需要操点心不是?打仗,不是兵部和枢密院两家的事,是整个朝廷的事,是我们大荣的事。”

    龚光杰回应着:“黄公公说的是,只是,现在我们的情况,这几年,不是大旱就是洪水的,要不就是打仗……户部也委实没钱了。”

    黄保心知肚明,可他始终是带着皇命而来的,容不得他有自己的言语,故此他只能道:“情况,咱家在宫里是清楚的,可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不得不请各位大人多费心了。这不,万岁爷知道户部没钱,才没下折子逼你出钱,让咱家出宫来好生和你说,万岁爷体谅你,你也得体谅万岁爷的难处。”

    龚光杰也知道这些事,是推不掉的。身为户部尚书,他怎能不知,朝政亏空,取之于民的道理?太祖皇帝的一道“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即便战时,也不得坏了这规矩。

    司礼监的人回去之后。

    龚光杰问:“祺王那边怎么说的?”

    钱子穆回道:“祺王的意思是与西洋人做买卖,用买丝绸、瓷器、茶叶的钱贴补军需,能拖的几笔款项,尽量往后拖,一切紧着军需来。对了,还有就是祺王打算重开鱼难成的工坊,能用的都用上,顺便牵制一下太子的人。总不能只有我们在这里受苦受难,他们建功立业去风光,这不公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