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

    清晨,忙了一夜的余老头刚躺下床,“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他从床上拉起。他用手抹了抹脸,拿着一个骨灰瓮打开门,一位瘦弱的少年站在门口,他是邻居家老唐的孙子唐捡。而余老头拿着的骨灰瓮是老唐,昨天他将老唐遗体带到集市上火化,今早才回到村子。唐捡一如既往的热情问候,疲倦的余老头将骨灰瓮递给唐捡之后就打发他离开了,然后再躺回床上。唐捡拿着骨灰瓮一路上非常开心,这并非是他无情,而是老唐在世时告诉过他,死亡只是重新开始,他只是到了一个更好的世界。所以唐捡坚信,爷爷是去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哪里可能没有病痛,也没有衰老。

    唐捡在远东临海一个小渔村长大,村子只有四十多户人,主要靠打渔为生。十三年前,他刚出世被爷爷带到这个贫困的渔村,两人相依为命。自唐捡记事起,爷爷经常咳嗽气喘,唐捡九岁时爷爷就卧病在床,就那时起他担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就在前天,卧床四年爷爷安详离世。生前他就不停唠叨,希望死后能埋葬在故乡,唐捡记得爷爷提过他的故乡,是昆仑山脚一个名为乌木的小镇上。而唐捡是爷爷在来到渔村路上捡的婴儿,所以他们没有什么血缘上关系。

    十几年来,不知道是贫穷还是外来的原因,他们爷孙倆在村子并不受人待见。邻居余老头是他们唯一的朋友,爷爷长期卧病在床,唐捡则为了照顾爷爷奔波劳累。余老头见其可怜,很多事情也是能帮则帮,唐捡唯一的本领就是在海上打渔,这也是跟爷爷学的,他们生活非常拮据。经常埃饿的唐捡看起来有点营养不良,但他每天还是装作精神奕奕。

    余老头是村里商队队长,经常帮村民带海鲜到集市上卖,然后带着几马车粮草回来。在村里长大的唐捡从来没有到过外面,所以他并不知道昆仑山在什么地方,村里也没人知道。在小时候,唐捡不少听到那些外出的青年人回来高谈阔论,讲述着江湖的奇闻逸事和神话传说,唐捡每次都听的津津有味。

    他无时无刻都在幻想,如果有一天能到外面该有多好。可年老体衰爷爷不允许他有过多的选择。可能是因为善良,也可能是因为软弱的性格,唐捡在村里常常受到同龄人的作弄和欺负,对此他早已习以为常。在唐捡看来这只是无伤大雅的玩笑,能让他人感到开心也算积福,所以他很多时候都配合的做出一些滑稽可笑的反应,逗得那些作弄他的人哈哈大笑。爷爷经常教导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所以村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事都会尽力而为,即使那些人没有道谢。于是村里有了个外号叫二傻,因为和村里的大傻一样,村里都当他们是免费劳力,而村里的大傻是一位有轻度智障的少年,也经常被村里的小孩耻笑作弄。

    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唐捡收拾好行李带着全副身家五十文钱以及爷爷的遗物一个玉扳指打算前往昆仑山,在离开前他在爷爷神牌前上了三炷香,双手合十虔诚祈祷。

    随着太阳远离海面,唐捡离开了村子,走在荒草丛生的小路上,回头看着遥远的村庄,他突然感到有点不舍。但他不会再回来,唐捡很清楚,这里已经没有他牵挂着的人,也没有牵挂着他的人。

    几年捕鱼经验让唐捡对方向的判断非常精准,昨天他问了村里两个曾经外出闯荡的青年昆仑山在哪里,他们也不知道。唐捡心想或许余老头知道,可余老头也不清楚,于是他打算到集市上问一下,或许哪里有人知道。于是,他要到集市上去。

    经过一天路程,晚上,他到达了集市,那是一个只有两百多户人家的小镇,周围的小村庄都聚集在这里交易。他第一次看到这种镇子,感到非常新奇,不用一个时辰便逛完了整个镇子。他在一面包店买了九个馒头,吃了两个,随后问了路人昆仑山怎么走。这种穷乡僻壤,根本没人去过,不过他得到一个有利情报。距离镇子北边四百多里的洛城应该有人知道,哪里是大城市,但遥远的路程对于一个十三岁小孩来说极其危险,犹豫再三后他还是决定前往洛城。

    在镇子街上休息一晚后,第二日一早,天还没亮唐捡就出了镇子,往北边去了。按照路程走官道,五天左右就能到达。中午,他到达一片矮木林,很显然唐捡低估了夏季的艳阳,无情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也灼烧着唐的身躯,带着眩晕他勉强支撑,在快要倒下的之际,有一对镖车经过,这镖队来自另外一个小镇,他们要前往都城。带头镖师看到唐捡在摇摇欲坠的走在路边,赶忙前去查看怎么回事,随后将他扶上了马车。

    “小兄弟,你没事吧?”等唐捡恢复神智之后,镖师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状况,从他的表情可以出,那镖师看到唐捡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很是担优。

    “我……我没事了,谢谢啊”,唐捡强撑起身子,看着面前这位长着一字胡的叔叔,连连道谢,可以听出他的语气还是飘忽不定。

    两个时辰后,镖师得知了唐捡的事,到都城和到洛城有近两百里路同路,他们决定捎唐捡一段,累的躺着车上的唐捡,他心里想:爷爷经常说好心总会有好报的,现在看来爷爷说得真不错。

    路上唐捡向镖师打听昆仑山的位置,可这个镖局只跑附近几个城市,他们也没有去过昆仑山,不过他告诉唐捡,可以问那些在城里开酒楼饭馆的老板,那些地方南来北往的人都,老板或许能知道些什么。

    第二天晚上,唐捡和镖师门在一三岔口告别,他们往西北方向去了。唐捡依旧往北前行,晚上他找了一颗大树,在树下靠着木根就睡着了。凌晨,附近突然传来异响,警惕的唐捡立马惊醒,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丛林有一双金色眼睛在盯着他。四目相对一瞬间,唐捡发现那是一只老虎,它迅速扑来过来,唐捡像猴子般转身迅速爬到树上。惊魂未定的唐捡趴在树干上还大口大口呼吸,半个时辰后才平静下来,可那老虎还在树下转悠,心惊肉跳间唐捡迷糊地在树上度过了一夜。

    早上醒来,他看到那老虎还在,只好在上面继续呆着。不久后一鹿队经过,老虎才离去,唐捡急忙下来,匆匆离开了这危险地带。

    有惊无险,两天之后,唐捡到达了洛城外,看着这高大的城墙,唐捡惊讶的合不上嘴。以前总听村里的人说外面的繁华城市,现在有幸可以一睹风采,唐捡内心激动不已。进入洛城,走在拥挤的街道上,唐捡好奇的观赏着街边精致的亭楼木阁。晚上,看到一酒馆客人络绎不绝,唐捡也混了进去,酒馆里还有一台子,台上有说书人绘声绘色的讲着神话故事。台下那些食客听到拍手叫绝,精彩之处唐捡也跟着喝彩,他叫了半只烤鸡一碟青菜以及半碗米饭。在这里他想尝一次酒馆饭菜的味道,听村里人说酒馆的烤鸡非常美味,顺便问一下掌柜昆仑山往那个方向走。

    唐捡狼吞虎咽的吃完之后,结账时才得知这一顿饭需要一百多文钱,这个价格远远超过唐捡的认知。在村里一只鸡卖出去不过二十多文钱,现在半只鸡居然要一百文钱,还要收十文钱的说书钱。

    唐捡将所有的钱付了还不够,老板看着衣衫褴褛的唐捡也不好为难,就让他今晚帮忙洗碗,然后做清洁补数。看着唐捡勤奋的工作,老板问起了他的事,唐捡一五一十的将缘由告诉了饭店老板。听完之后老板很是感动,打算收留唐捡一晚,看到老板如此盛情,唐捡除了感谢别无报答。

    早上,老板还为唐捡准备了十几个馍馍,还要将五十文钱返还给了唐捡。唐捡居住一晚已经感到不好意思,打算婉拒,可老板说这是他昨晚的工钱,推搪再三之后,唐捡还是收下了老板的盛情。

    很快,根据老板提供的方向,昆仑山位于洛城西北方向,要走五千多里左右就能到达。这对于唐捡来说简直就是西天取经般困难,看着爷爷的骨灰瓮,他离开洛城,往西北方向去了,两天后,他经过一个城镇,哪里的人以畜牧业为生。唐捡在哪里度过一晚之后,继续往昆仑山方向去了。

    又走了四天,他到达了都城,那是一座比洛城还大还繁华的城市。唐捡茫然的走在大街上,晚上的街景让他目不暇接,与洛城相比,街边除了那些身怀绝技的小贩外,还有卖艺杂耍的江湖人,青楼女子的妖艳揽客,灯红酒绿的大饭馆,慌忙间差点还打翻了骨灰瓮。

    在这里,他又碰到了哪位镖师,两人热情招呼过后,找了一路边摊叙旧起来。在茶摊上,唐捡拿出了爷爷的扳指看到入神,一边的镖师注意了全在对面的青楼姑娘上。

    “唐老弟,你这戒指小心收好,这可不兴露光”,转头看到唐捡的扳指之后立马将其捂住,镖师声音紧张而低沉,他提醒唐捡都城鱼龙混杂,财不可露眼。天真的唐捡一脸茫然的收回扳指,他没有发现邻近的三个大汉,刚才看到了他的扳指,眼神还带着无尽的贪念。

    入夜,唐捡找了一门店台阶休息,凌晨四下无人。那三个大汉抢走了唐捡的扳指。还抢走了他的钱袋,劫匪走后他蹲在原地无尽懊恼。他想不到在这繁华都城,劫匪如此猖狂,听村里回来的人说,衙门是管这些事的地方。整夜未眠的唐捡一早便打听到衙门的位置,早早的到衙门报案了。

    让唐捡意想不到的事衙门根本不想理会唐捡,随随便便搪塞过去了。失落的唐捡来不及悲伤,幸运的是口袋里他留着三文钱,看着手中仅剩的铜板,中午便离开了都城,继续往昆仑山方向去了。

    十三天过后,他穿过了汉门关,到西玉城。那是一个和都城不相上下的城关,唐捡的粮食所剩无几,吃完午饭之后,再也没有粮食。不过手上还有三文钱,他到城里打算找个差事赚点快钱,由于年龄不足,唐捡处处碰壁。在找差事期间还碰到了一个肥头大耳的老头,他自称是天山派的长老,是在一间酒馆碰到的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