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龙年大话亲情 > 谦卑 谦卑 再谦卑

谦卑 谦卑 再谦卑

    如意、如意,快快显灵!2024让我远离烦恼,好运不离不弃吧!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是如意显灵了,还赐予我2024平安喜乐之法宝:那就是为人处世一定要谦卑、谦卑、再谦卑!

    许是如意早就看透了我的那颗狂躁的爱显摆的心。话说又不是暴发户,显摆啥呢?亲朋好友们又都是些憨厚淳朴的老实人,我又向他们显摆啥呢?自媒体上的那些所谓的心灵鸡汤灌得多了,内心就狂躁的不要不要的,还好有如意的及时提醒呀!

    抬头看到一筹莫展的同事,打趣得说:老妹儿,给哥笑一个。同事撇了撇嘴:臣妾做不到啊!然后嘴里小声嘀咕着:你为什么负我,不负她!感情是男朋友移情别恋了。

    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呀,都知道笑一笑,十年少!可是臣妾的确做不到啊!你说遇到这种糟心的事儿,怕是笑起来比哭都要难看吧。说一千道一万,就是改变自己,岂是一个“难”字了得。

    既然改变自己这么难,那就改变这个世界吧!于是乎,内心渐渐地狂躁了起来。给一根棍子,我就能撅动这个地球。结果呢?棍子“嘎嘣”一声断了,面前的大石头却纹丝不动。

    原来改变这个世界根本就是痴人说梦嘛!那就,那就改变别人吧!于是乎,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俗话说的走心呀!“倘若自己一身的猴毛,瞅别人可不就都是妖怪呀!”莫说改变别人,就是自己的孩子,你说多了试一试,看看他会不会把你从朋友圈拉黑了。

    就这样懵懵懂懂的转了一圈,仔细思量一下,还是改变自己来的实在些。那么如何改变呢?看到身边的朋友毫无征兆的就在睡梦中心梗过世了,哦,还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吧!可是呢,“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呀!”生活果然是不如意十之八九。

    看来改变自己,也不能随心所欲呀!也得“浓妆淡抹总相宜,”是吧!不然一出门把人家的宠物猫吓着了,人家不得找你要猫粮,是吧?还好老祖宗又托梦了,梦中苦口婆心的叮嘱: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话说在古代科学文化巅峰的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公认为“最有智慧的人”。然而这位最伟大最受世人敬仰的哲学家却回应说: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向世人解释说:如果说他的智慧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话,那就是他知道自己的无知,而其他人虽然也与他一样的无知,但却不知道自己的无知。

    同样的呢,被世人公认为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的牛顿,那可是牛顿力学理论的奠基人呀,俨然已经站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最巅峰了。

    然而牛顿却对世人说:我不知道这个世界将来怎么看我,对我而言,我只像海滩边玩耍的男孩,偶然间发现了一粒比较圆的石头,和一粒比较漂亮的贝壳,就觉得很愉快,但是在我前面,尚未被发现的石头、贝壳仍然多如大海。

    为什么这些已然站在人类文明最巅峰的学者,他们反而变得如此的谦卑呢?明明已经是学富五车,却称自己是一无所知呢?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道德经》中,老子用水打比方,道出了最高境界的善是何等状态。

    老子说,至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总是利他,成就万物,却从不与万物相争。而且甘于处低,所以接近于道,因为道就在低处嘛!原来如此,概因道就在低处,所以这些圣贤之人才会如此之谦卑。

    那么何谓道呢?竟让无数仁人志士竞折腰。所谓的道,简而言之就是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所要遵循的铁律。铁律往往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就是说在真正的铁律面前,老天爷都没有办法。在铁律面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那么在人类社会中,通俗的说呀,铁律就是类似于不能酒驾,不能闯红灯等等这些交通安全常识。现实中还当真就有这样的犟板筋:不能酒驾,当然不能酒驾啦,后果很严重嘛!吊销驾照不说,还要到拘留所里吃年夜饭,搞不好还会砸了自己铁饭碗。又有谁会蠢到去酒驾呢?

    可是你要说不能闯红灯,刚刚我就闯了,啥事都没有呀!俗话说:常在河边走,焉有不湿鞋的。奉劝这些犟板筋们,看一看自媒体上的那些车祸现场视频集锦吧,触目惊心呀!

    多数呢,都是闯红灯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生死就在那么刹那间。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所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就是说铁律就是铁律,违背铁律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

    也就是说呀,谁能够从历史当中汲取教训,谁就能真正地改变了自己。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没有我师,其实不是重点,重点这是一种理性高明的处世态度。也就是如意显灵告诉鄙人的法宝:谦卑、谦卑、再谦卑!

    最近和家人一起看94版的《三国演义》,千里走单骑呀!已然被关羽的义薄云天感动的泪流满面。话说关羽早已经是威名远播,好多人都是盼望着一睹关羽之风采为快。但是呢,那些守关的将领,竟无一人真正的把关羽放在眼里,百般刁难,最终惹恼了关羽,命丧青龙偃月刀下。

    这就是被所谓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观念所害,“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也许在命丧黄泉的刹那间,终于明白了“傲慢与偏见”是何其误人乎!可是呢,已经是没有悔过的机会了。话说现实中的人呢?依然是被“先入为主”所形成的偏见,牢牢地左右着,执迷不悟嘛!

    话说眼睛会骗人,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了。遥想赫兹当年,承认电磁波的存在那可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呀!概因电磁波看不到也摸不着,想当出头鸟,一脚踏空的话,怕是比栽在大A里都要惨不忍睹吧!还好有爱因斯坦力挺:在现代物理学家看来,电磁波正像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

    所以说呀,好多事情就连所谓的专家也不一定说的清道的明。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怎么办呢?天空飘来七个字:谦卑、谦卑、再谦卑!“三人行必有我师”嘛,或许上帝他老人家看你如此的谦卑、天可怜见的,会借他人之口告诉你烦恼的真相,那也是未尝不可的事呀!

    话说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君不见一夜之间糖尿病就成了世界性的普发病,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貌似身边的人都成了糖尿病的潜在宿主。到底发生了什么?没人说的清楚。

    概因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一样,对于疾病对于世间的万事万物,在一定范围内或许勉强能够说的清楚。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说不清道不明了。

    现在的医学专家对于糖尿病的认识,恰似盲人摸象。这个摸到尾巴了,就说糖尿病是根绳子;那个摸到身子了,就说糖尿病是一堵墙;还有摸到腿的,就说糖尿病是南天门撑天的柱子。

    其实说的全都是表象,那么实质是什么呢?倘若把现代科学上的新发现和中华传统文化理性的结合起来,就能从本质上说的清道的明了。

    现在科学研究证实: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不同能量层级的粒子构成的能量体。这些能量体都有其自身的震动频率,当不同的能量体震动频率一致时就会产生共振现象,在共振当中进行着能量的传递。

    就像收音机可以通过调节频率来接收不同的电台信号一样,人也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情绪来改变自身的震动频率。当人微笑的时候,处于高频振荡,就能够和高频率的正能量产生共振,进行着正能量的传递。

    而当人被负面情绪控制的时候,自身的震动频率就非常的低,就容易和低频率的负能量产生共振,进行着负能量的传递,进而使病情急剧恶化。

    如此看来,现代科学所说的震动频率其实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所指的境界。当一个人正气存内的时候,其自身就处于高频震动的状态,就能够和高频率的正能量产生共振,时刻处于正能量的保护之中。

    探讨到这儿,你是否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呢?原来如此,概因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人心不古!在随波逐流中,越来越多的人,整日里就被负面情绪牢牢控制着,自身的振动频率已然低到了病毒所生存的负能量环境之中了,时时刻刻都在和这些负能量发生着共振,进行着负能量的传递。

    话说负能量在哪个部位积攒的多了,人体的那个部位俨然就成了病毒生存的乐园。进而那个部位就会发生病变,表现出来就是脑血栓、心梗、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等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病症了。

    西医呢,就在这个身体的表面上折腾,也就是所谓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以许多中医大夫就看不起西医,认为西医治标不治本。中医呢,已经深入到更高一个境界中,探寻人体得病的根本原因。

    中医的人体经络图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他发现人体哪个地方出现病变,概因这个地方的脉络出现了堵塞。于是乎,就出现了针灸。用针灸打通了堵塞的脉络后,再加以中药的调理,病症就会逐渐减弱,病患就会康复。

    中医发现的脉络堵塞导致病变,不就是那个部位负能量集聚的多了,那些境界极低的病毒就在此处聚集,从而导致脉络堵塞。因此,古代的那些悬壶济世的大医学家们,无一例外,都是在倡导着世人要按照中华传统文化去提高自身的境界,才能彻底远离病痛的折磨。

    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世间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有其本质上的主导因素。君不见全世界都在倡导着回归传统。为什么呢?概因世人已经开始觉醒,回归传统才是王道、才是正途。

    话说洋洋洒洒地传承了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何依旧方兴未艾,依旧如火如荼地传承着呢?概因回归传统,无异于走上了一条通天大道。

    五千年呀,历经了多少个沧海桑田,又是经过了多少个斗转星移的轮回,中华传统文化不但造就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康乾盛世,以及万国来贺的辉煌景象,而且塑造了无数一身正气的有识之士。

    俗话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样的人,当然也就时时刻刻处于正能量的庇护之中了。大树底下好乘凉嘛!如此看来,怀有一颗谦卑的心,微笑着前行在回归传统的通天大道上,就可以在2024以不变应万变,就可以远离烦恼、平安喜乐!

    倘若网友们对此还有中肯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里畅所欲言哦!鄙人原本就是抛砖引玉,以文会友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