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相公 > 第六十一章 围攻杭州城

第六十一章 围攻杭州城

    童贯听到耿守忠经常派人联系谭稹,脸上竟带着微笑,看不出恼意。

    然而当慕容居廉说耿守忠派人射杀赵玉城后,爆发出惊天怒火,一拍桌子。

    “岂有此理!契丹贼如此大胆!”

    王禀也吃了一惊,朝慕容居廉确认道:“慕容兄,果有其事吗?”

    慕容居廉淡淡道:“我若不查明清楚,怎敢轻易上报宣抚!”

    王禀奇道:“他二人有何仇怨?竟要暗中放冷箭?”

    慕容居廉道:“那就不清楚了,不过他们都在河东,也许有什么私怨。”

    他跟耿南仲有协议,所以并未说出密信的事。

    王禀沉声道:“这些辽人本就不可信,如今竟如此胆大妄为,宣抚,末将以为,应该拿他审问,确认无误后,必须严惩!”

    童贯目光闪动了一会,说道:“耿守忠毕竟是谭副宣抚的人,动他之前,还是先跟谭副宣抚打声招呼吧!”

    王禀大为奇怪,童贯一向厌恶谭稹,为何要卖他面子?

    慕容居廉却已隐隐明白了童贯用意。

    不一日,谭稹回信,说此事死无对证,并不能确认那人是耿守忠所派,如果童贯对耿守忠不放心,可以把他调到西路军!

    童贯竟然一口答应,真的把耿守忠调过去了。

    王禀是个直肠汉,对此事大惑不解,慕容居廉却已经明白其中关窍。

    童贯根本没把耿守忠放在眼里,他真正想对付的是谭稹。

    此事他故意让谭稹揽过去,其实就是布个套,等将来耿守忠出了问题,便可再把此事拎出来,攻击谭稹!

    至于赵玉城被射冷箭,反正没死,他并不放在心上。

    慕容居廉也忙得很,没有精力再为此事与童贯争执,只派人把处理结果告诉了高平。

    高平来到营帐,跟赵玉城说了,气愤道:“岂有此理,背后对自己人射冷箭,竟如此轻飘飘带过,童宣抚真不公正!”

    赵玉城沉默良久后,道:“咱们能做的都做了,多想也无益。对了,大军迟迟不动,军中就没什么消息吗?”

    高平想了想,道:“倒是有一个小道消息,说童宣抚派人去了杭州,向方腊招降!”

    赵玉城默然无语。

    这小道消息很可能是真的!

    宋朝统治者最爱招降一套,刚刚招降宋江不久,尝到甜头,自然想试试能不能直接招降方腊了!

    赵玉城虽然反对这种做法,但人微言轻,影响不了大局,也只能继续等待了。

    没过几日,上面传来急行军的命令,看来招降失败,童贯气急败坏,决定速战速决了!

    长安镇距离杭州不远,三日后,大军抵达杭州。

    杭州城曾是吴越国的都城。

    从地势来看,杭州南临钱塘江,西抱西湖,城池形状,像一个踮起来的鞋子,一共十一座城门。

    城内有个子城,是吴越国时期的皇宫!

    虽然城池不像太原一样,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但周边江河太丰沛,也并非一座好攻打的城池!

    而且,方腊这次学乖了,不跟宋军硬碰硬,十几万大军全部龟缩城中,城墙上密密麻麻,都是守军!

    童贯与人打仗时,最喜欢采用强硬打法,好让人忘掉他太监的身份。

    这次也不例外,一到杭州城,立刻将大军分成四路,将杭州城团团包围,四路齐攻!

    王禀统一军,负责攻打南土门。

    刘延庆统一军,负责攻打北关门。

    杨惟忠统一军,负责攻打西关门。

    他自己亲领胜捷军,攻打东土门!

    赵玉城分在了王禀的队伍里。

    南土门虽位于杭州城南端,城门却面朝东向。

    王禀将大军分为左军,中军,右军三个营帐,从北到南,一字排开,扎在南土门三里之外。

    慕容居廉是左军统制,赵玉城划在左营。

    安营扎寨后,王禀在中军大营开军事会议,竟格外抬举赵玉城,也派人让他参加。

    大帐之中,二十多名将领分站四列。

    赵玉城军阶最低,站在第四列最后一位,默默听着众人议论。

    宋朝很重视攻城守城的研究。

    武经总要中,详细记录了如何修建坚固的城墙防御,以及各种攻城战法。

    江南虽久无战事,但盗贼很多,杭州又是经济中心,城池修筑的极为坚固,强攻很不容易。

    众将商议了一阵后,一名青年将领微笑道:“秀州之战,我军大捷,贼人已经丧胆,可以用火攻城门,只要城门一破,贼军必定不战自溃!”

    赵玉城转头视之,说话之人眉清目秀,面色儒雅,正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张灏。

    王禀手下大多是河东军,众将都受张孝纯节制,听到经略公子发言,纷纷表示赞同。

    一名西军将领质疑道:“就怕贼人有所防备,难以成功!”

    张灏扫了那人一眼,道:“这些人又不是正规军,一群盗匪刁民,怎懂得如何守城?”

    西军将领不吭声了。

    王禀看了慕容居廉一眼,道:“慕容将军以为如何?”

    慕容居廉微笑道:“张统制说的不无道理,本人以为,倒可以试试!”

    王禀又向折可求道:“折将军有何看法?”

    折可求道:“我没意见。”

    王禀目光在众将中一扫,淡淡道:“秀州大战,我们河东军中有两位将领立了奇功。正所谓英雄出少年,赵玉城,折可存,你们两位也说说意见吧!”

    话音刚落,赵玉城发现有两道目光向自己看来。

    一人是折可存,他定定凝视着赵玉城,目光闪烁,也不知在想什么。

    另一人高昂着头,斜眼打量着赵玉城,眼神中充满不屑,正是张灏。

    折可存收回目光,沉吟片刻,说道:“杭州多水……”

    “水”字刚说出口,折可求咳了一声。

    折可存目光闪动了一下,与折可求对视一眼,这才继续道:“在下觉得火攻、水攻皆可。”

    赵玉城看得明白,折可存本来应该反对张灏的意见,因折可求咳了一声,才婉转表示同意。

    张灏却依然不满意,反驳道:“杭州是江南经济重地,水淹固然能破城,却也会破坏这座锦绣繁城,官家得知了,定不欢喜!”

    折可存看了他一眼,道:“张将军说的有理,在下没意见了。”

    王禀锐利的目光看向赵玉城。

    “赵指挥,你也说说!”

    赵玉城道:“在下初次领兵,并无作战经验,不敢妄言!”

    张灏“嗤”的一声,笑出声来,好几人跟着发笑。

    王禀凝视了赵玉城片刻,收回目光。

    “军令,准备八辆攻城火车,多备薪油火药,另备八架云梯,明日假意以云梯攻城,实则采取火攻破门!”

    赵玉城听到火药二字,心中一动,暗道:“看来宋军已开始使用火药,只不过没有太过重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