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党锢贵胄 > 第十三章 少年初相遇,前人道时局

第十三章 少年初相遇,前人道时局

    杨映眼见着是一个小家碧玉,自然也是他下山以来见着的第一个女孩儿,难免心生羞涩,说话也就支支吾吾了起来。

    “我……我……”

    “你什么你?是结巴吗?”那女子还没等他说完,便岔了句。

    “我不是!我……我叫杨映,字沅君!”杨映突然脸红了起来

    “噢!这名字取得倒是很好!人嘛……生得也中规中矩……”那女子一边说,一边绕着他。

    “那……你叫什么名字?”杨映还没缓过来。

    “名字?本小姐偏不告诉你。我先走了,辛先生,宋老先生。”那女子眼睛转了转,就缓缓出了门去。辛毗和宋老头连忙行礼。

    宋老头见女子带上门后不久便对杨映说:“她是我们大王的千金,叫欧阳程。年芳十三,自打小时候就是这个性子。可别看她长得柔弱似水,其实武功可高着呢!几个男子还斗不过她!”

    “噢?我第一眼见着她,便觉得那不是一般人。这位小姐十分美丽之中,更带着几分英气,几分豪态,同时雍容闲雅,自有一副端严之致,令人肃然起敬,不敢逼视……”杨映一边说着,一边神还在想着刚刚的场景。

    三人正细说着,却不知道欧阳程出了门却没有远走。她听见杨映这番话,粉颊晕红,是七分娇羞,又带三分喜悦。

    “可是没想到她说话竟然如此蛮横,我得躲着点。宋老先生,这万一惹到他会不会被砍掉啊!”

    门外的欧阳程听见后有些被气到,一不小心便碰到了架子上的器具。砰的一声,杨映大喝:“是谁!”

    他正准备去开门瞧视,宋老头似乎明白了什么,便制止了他说:“应当是哪里来的野猫。”

    “野猫是什么?”杨映似乎从没听过“猫”。

    “就是山里的猫啊!”

    “我从没听过师父说起啊!猫是什么?”

    “啊?小孩子居然也没听过猫啊!真是有些奇了怪。大山里面,尤其是靠近寨子的附近,都有不少猫,除了小野猫,还有妖猫,我和你说,这妖猫会吃人的!所以别吓跑!”宋老头一边说,一边脸上装着恐怖的表情,像极了一个干枯的鬼魂。

    “吃人?妖猫?”杨映听到这已经有些害怕了。

    “那可不,正所谓: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这妖猫啊,是由人兴也!”

    “乱……我下山之前便听说这大汉王朝的天下已经奄奄一息了,还有黄巾军起义。有几个小黄巾军就跑到我们那!”

    “看来杨小兄弟家乡也遭到侵扰了。”站在一旁的辛毗终于说了话。

    “那倒没有,那几个小贼啊被我们给羞辱了一番!”杨映得意的解释到。

    “不过,先生你家颍川也?”

    “唉!不瞒小兄弟说,我原本也是在颍川,整日诵读文书,意欲入仕。可谁知道啊!来了个黄巾军作乱!”

    “我挺疑惑这黄巾到底是怎么出来的……”

    宋老头叹息一声,说到:“是这样的,当年张角在深山之中偶然得到一本《太平经》,相传是于吉所作,《太平经》内容博大,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于是乎,张角、张梁、张宝兄弟三人便在河北魏郡用书上所记法术、咒语到处为人医病,许多生病的人喝下他的符水后,还真神奇,都不药而愈了!于是啊,这张角被百姓奉为活神仙,张角这人又派出八使到外传教。因此,他们的信徒愈来愈多,甚至高达数十万人,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许多人为了投奔张角,不惜变卖家产,千里迢迢,争先恐后,沿徒挤得水洩不通。张角见信徒渐多,便创建了“黄天泰平”,又称“太平道”来管理那些信徒,还自称“大贤良师”。他把势力范围分三十六区,称为“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帅,全由张角控制。”

    “那这太平道刚开始,朝廷没人管吗?”

    辛毗看了看南边,说:“唉,朝廷一开始也没有理会,后来司徒杨赐曾上书皇帝,请求诛杀太平道的渠帅,以免酿成后患。但这个时候太平道发展太迅猛了,张角广泛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鼓舞百姓起来推翻我大汉王朝的统治。也就是今年年初的时候,张角率领众人宣布叛乱。而我颍川郡是黄巾军主力所在地,一时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我也读不下书了,便北上并州来了。”

    “这黄巾军如此可恶!”杨映激愤起来。

    “却也不尽然。其实啊,如若朝廷清明,不致百姓生活困苦,如若地方有为,能够为百姓医病,哪还有什么太平道出现?”宋老头说到这,又不免叹息一声。

    辛毗听后有些惊奇,反驳到:“宋老先生此言差矣!归根结底,还是张角等人目无王法,以下犯上!”

    “哼!什么目无王法,我们都活不下去了,谁还管什么王法不王法!四百年前高祖皇帝不也是因为秦二世暴政发动起义的?”宋老先生也反驳起来。

    “暴政秦朝怎能与我大汉王朝相提并论?”

    “这怎么不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这读书人,哪知道我们农民的疾苦!”

    眼见着两人语气越发尖锐,杨映急忙劝说:“二位冷静,切勿伤了自家和气。听了这么多,眼下要做的,就是怎么快速的止息兵戈。”两人听杨映一番劝解,便也冷静了下来。

    “想不到你年纪轻轻,却也有宏图大志!不过你孤身一人,怎么止息兵戈?”辛毗说到。

    “像咱们这种百姓啊,还是先考虑怎么活下来吧。”宋老头也叹息到。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师父教给我,我下山来,便是要止息兵戈!”杨映自信地说到。

    “你师父看来还是个高人啊!敢问你口中的山,是什么山?我日后定当拜会拜会。”辛毗问到。

    “师父说了,不要告诉别人,恕难从命!”

    “也罢,不过目前啊,还是宋老说得对,得先保住命!”辛毗看了看宋老头。

    “这深山老林,谁能找得到这?”杨映疑惑。

    “这外人找不到,里面的人可到处都是。小兄弟,你可知这山中有多少寨子?”宋老头说到。

    “不知道。”

    “这百里内的山里面啊,有四大寨,八小寨,我们太行就是四大寨之一。还有数十个山头虽没有那么多人,却也有一些。寨子之间为了抢夺猎物地盘,也是剑拔弩张。这不,大王三天前就带人前往清风寨要人,现在都还没回来。”

    “你们大王,是什么来历。”杨映疑惑道。

    “我见小兄弟绝非常人,便也细细说与你。”辛毗说到。

    “我们大王叫欧阳乌,欧阳一姓,为复姓之首,出自姒姓,夏朝君主姒少康封自己的庶子无余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无疆之子蹄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封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他的子孙因而姓欧阳。我们大王叫欧阳乌,女儿叫欧阳程,便得名于此。他祖籍南方,在荆南一带。后来经商到河南,也是遇见太平道,后带领家人遁入深山。大王为人正直,不仅有才,武功还挺高强。当年在颍川许县与其有过一面之缘,北上之际在此偶遇。”

    “原来如此!”

    “时候也不早了,宋老先生,你我先带小兄弟去安排一下住宿。”正当众人准备动身之时,外面却传来喊叫声。

    “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却不知是什么事,竟然引得众人惊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